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實踐中,HR經常面對勞動合同和勞務合同,可究竟什么是勞動合同 哪些是勞務合同呢 如何區分界定二者的區別與差異呢 〔法務無憂〕推出勞動專項系列文章,本文盡可能對此作出回答。
一、勞動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六條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于2019年11月25日公布的《勞動合同示范文本》將勞動合同分為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工作時間與休息休假、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和福利待遇、職業培訓和勞動保護、勞動合同的變更、解除與終止、勞動爭議處理、雙方約定事項以及其他事項。《勞動合同示范文本》雖然規定了勞動合同應當具備的內容,也未對勞動合同給出明確定義。參照勞動法規定與示范文本約定內容,我認為勞動合同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就擔任勞動崗位、履行勞動職責、明確勞動內容,隸屬用人單位并接受其管理,在雙方勞動關系中確定各自權利、義務與責任的協議。勞動關系具有人身歸屬性與給付財產性相結合的特點,具有通過合同契約意思自治(人力資源規范范疇)并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及其實施條例的雙重規范。因此,使得勞動合同在內容、作用與法律規范調整上具有與民事合同(勞務合同)不同的特點:
(一)勞動合同主體的特定性
勞動合同的主體是特定的雙方,一方是用人單位,一方是勞動者。勞動者是指符合勞動法規定的條件具有勞動能力并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通過實際提供勞動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自然人。用人單位是指依法成立,實際招用并管理勞動者,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享受勞動成果并承擔勞動責任的組織。用人單位包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以及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與勞動者建立了勞動合同關系的組織。
(二)勞動合同內容具有法定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 【勞動合同的內容】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1.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2.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3.勞動合同期限;
4.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5.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6.勞動報酬;
7.社會保險;
8.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9.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除上述法律規定的必備條款外,雙方可以就是否約定試用期(不可違反試用期規定)、調崗、晉升、勞動績效管理、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進行協商確定(這些是專業HR的用武之地),雖然約定內容屬于雙方意思自治的表示,卻不能違背勞動法的強行性規定。
(三)勞動合同是繼續性、有償合同
勞動合同有固定期限、無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三種形式的勞動合同,均是持續性履行的合同,履行期間會發生勞動者的崗位、薪酬、職級、待遇或用人單位時間的推移發生情勢變更,變化性決定了并非通過一次性交易就完成履行;勞動者以勞動換取報酬,用人單位則有支付勞動報酬提供勞動條件的相應義務,勞動報酬的支付受到勞動法律規定的嚴格保護,如支付標準、支付周期、支付方式、延遲責任、最低工資以及扣發工資或賠償的比例等。
(四)勞動合同履行中的隸屬性與責任承擔
勞動合同的訂立過程應當遵照自愿、平等原則,協商一致簽訂;但是勞動合同已經簽訂,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隸屬性關系形成,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就不再是完全平等的關系,勞動合同具有人身屬性,體現出組織性特點。勞動者要接受用人單位規章制度、勞動紀律的約束,勞動者工作的成果與履行勞動引發的責任也由用人單位享受、承擔。
二、勞務合同
是指以勞動形式提供給社會的服務民事合同,是當事人各方在平等協商的情況下達成的,就某一項勞務以及勞務成果所達成的協議。一般是獨立經濟實體的單位之間、公民之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產生。
廣義的勞務合同是指一切與提供活勞動服務(即勞務)有關的協議。它屬于民法、合同法調整范疇,該合同標的是勞務。有學者將勞務合同定義為:“勞務合同是指法人之間、公民之間、法人與公民之間關于提供勞動服務而訂立的協議?!豹M義的勞務合同僅指雇傭合同,即是指雙方當事人約定,在確定或不確定期間內,一方向對方提供勞務,相對方給付報酬的合同(勞動合同是雇傭合同的特例,上以述及)。廣義的勞務合同涵蓋的內容很多,委托、行紀、保管、倉儲、運送(輸)、旅游、演出、銀行結算合同和各類型的承攬合同。
勞務合同有以下特征:
1.主體的廣泛性與平等性。勞務合同的主體既可以是法人、組織之間簽訂,也可以是公民個人之間、公民與法人組織之間,一般不作為特殊限定,具有廣泛性。同時,雙方完全遵循市場規則,地位平等。雙方簽訂合同時應依據《合同法》的公平原則進行。
2.合同標的特殊性。勞務合同的標的是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提供的活勞動,即勞務,它是一種行為。勞務合同是以勞務為給付標的合同,只不過每一具體的勞務合同的標的對勞務行為的側重方面要求不同而已,或側重于勞務行為本身即勞務行為的過程,如運輸合同;或側重于勞務行為的結果即提供勞務所完成的勞動成果,如承攬合同。
3.內容的任意性。除法律有強制性規定以外,合同雙方當事人完全可以以其自由意志決定合同的內容及相應的條款,雙方簽訂合同時應依據《合同法》的自愿、等價有償原則進行。
4.合同是雙務合同、非要式合同。在勞務合同中,一方必須為另一方提供勞務,另一方則必須為提供勞務的當事人支付相應的勞務報酬或費用,故勞務合同是雙務有償合同;大部分勞務合同為非要式合同,除法律做特別規定者外。
三、勞動合同與勞務合同的區別
(一)主體資格、性質與關系不同
勞動合同的主體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組織,即用人單位,另一方則必須是勞動者個人,勞動合同的主體不能同時都是自然人;勞務合同的主體雙方當事人可以同時都是法人、組織、公民,也可以是公民與法人、組織。勞動合同的雙方主體間不僅存在財產關系即經濟關系,還存在著人身關系,即人身隸屬關系。勞動者除提供勞動之外,還要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服從其安排,遵守其規章制度等,成為用人單位的內部職工。但勞務合同的雙方主體之間只存在財產關系,即經濟關系,彼此之間無從屬性,勞動者提供勞務服務,用人單位支付勞務報酬,各自獨立、地位平等。
(二)主體的待遇與報酬的性質不同
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除獲得工資報酬外,還有社會保險、福利待遇等;而勞務關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獲得勞動報酬。因勞動合同的履行而產生的勞動報酬,具有分配性質,體現按勞分配的原則,不完全和不直接隨市場供求情況變動,其支付形式往往特定化為一種持續、定期的工資支付;因勞務合同而取得的勞動報酬,按等價有償的市場原則支付,完全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是商品價格的一次性支付,商品價格是與市場的變化直接聯系的。
(三)用人單位的義務不同
勞動合同的履行貫穿著國家的干預,為了保護勞動者,勞動法律規范給用人單位強制性地規定了許多義務,如必須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于政府規定的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等,這些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不得協商變更。勞務合同的雇主一般沒有上述義務,完全體現責任自負、風險自擔。
(四)適用法律與受國家干預程度不同
勞務合同主要由民法、合同法調整,而勞動合同則由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規范調整。勞動合同的條款及內容,國家常以強制性法律規范來規定;勞務合同受國家干預程度低,除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外,在合同內容的約定上主要取決于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由雙方當事人自由協商確定。
(五)違反合同產生的法律責任不同
勞動合同不履行、非法履行所產生的責任不僅有民事上的責任,而且還有行政上的責任甚至刑事責任,勞務合同所產生的責任只有民事責任,主要是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不存在行政責任。
(六)糾紛的處理方式不同
勞動合同糾紛發生后,勞動仲裁是前置程序;但勞務合同糾紛出現后可以訴訟,也可以經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
(七)勞動力的支配權不同
在勞動合同關系中,勞動力的支配權由用人單位行使,雙方形成管理與被管理者的隸屬關系;在勞務合同關系中則由勞務提供方自行組織和指揮勞動過程。
四、例外情形
1.不具備勞動合同主體資格的人簽訂的合同是《勞務合同》;
2.已領取養老金的退休返聘人員;
3.已與其他單位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兼職人員;
4.企業內退人員等;
5.臨時用工也可以是勞務合同;
6.未畢業實習期間的在校大學生。
〔法務無憂〕微信公眾號簡介
〔法務無憂〕是由具備豐富公司法律風險管理經驗的資深律師徐東海先生精心打造,旨在為公司運營和復轉軍人就業與創業者提供勞動專項、合同風險管理等直至公司全面法律風險管理的交流媒介。
徐東海律師簡介
徐東海律師,北京大學學士,具備執業律師資格與企業法律顧問職業資格,擁有基金業從業資格和《高級合同管理師》等資質證書。有近20年公司全流程法務經驗,先后服務廣東藍帶集團北京藍寶酒業、北京艾爾集團、寶鋼制罐、中集物流、華泰汽車集團以及新金融創業公司、科技公司等,在耐用消費品、快速消費品生產制造、汽車全產業鏈、倉儲物流、新金融與信息科技、農業、小貸擔保等領域具有豐富法律實務經驗;擅長民商事疑難復雜案件的辦理,在侵權責任、債權追訴、合同管理、公司法務、勞動爭議等民商事類型案件與企業全面法律風險管理等領域操作技能嫻熟,并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總結、體系化歸納,秉承法務成就公司價值實現的工作理念,為企業運營保駕護航維權排險。
微信公眾號“法務無憂”的創始合伙人,旨在為中小微企業和小業主提供勞動專項、合同管理專項、公司治理專項、規章制度專項在內的公司法務托管式專業法律服務,讓企業主花最少的錢享受專業、全面、閉環式超值法律服務,以專業、擔當、責任與成全的理念為企業經營系統防控風險,實現“權益守護、無憂無訴”的服務價值目標與共贏發展之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