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英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中,其效果與傳統的語文課堂相比優勢明顯,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提供了便利。本文將對如何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自主閱讀感悟思考進行探討,以期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可借鑒的經驗,拋磚引玉。
一、創造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自主閱讀興趣
語文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聲音、圖像等結合在一起,創造多種多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自主閱讀興趣。相比于傳統靜止狀態的閱讀形式,情境教學是動態的、聲情并茂的,更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地在閱讀中陶冶情操,開發智力。例如,在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時,我首先利用圖片、文字讓學生了解古人送別朋友的多種方式,感受江南三大名樓之一黃鶴樓的雄偉氣勢。同時,我還插入音頻介紹李白與孟浩然的故事,以故事的形式介紹背景知識,為學生讀懂詩意、體會詩境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這樣通過圖片、音頻化抽象為形象,化靜為動,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自然就上來了。
二、把握運用時機,讓學生從心靈上感悟閱讀
小學生由于年齡原因,在進行自主閱讀的時候很難與文章內容產生共鳴,因此讓小學生真正從心靈上去感悟閱讀非常重要。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學生從課文內容上根本無法體會“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境,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現桂林景色,幫助學生逐漸感悟作者筆下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不虛傳,從而產生對大自然的親近感以及敬畏之心。在播放桂林美景的同時,教師還可以配備清新舒緩的輕音樂,讓學生在這種愉快輕松的環境中去閱讀,心靈上也得到了滿足,獲得美的享受,并且在享受中與文章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之后理解語義之時就會更加得心應手。
事實證明,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形下更容易進行自主閱讀,不僅容易獲得心靈上美的享受,還可以對閱讀有更深刻的感悟。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地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這種閱讀氛圍,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感悟。
三、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學生自主閱讀
古人云:“為學之道,必本于思。”思維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根本所在。學生自主閱讀感悟實際上就是學生自己對教材文本正確的、獨特的感悟,這種感悟一定意義上是學生主觀上的判斷,如果教師能夠借助信息技術,啟發學生發散思維進行深入思考,促進學生積極與文章互動,有目標地開展自主閱讀行為,便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自主意識上的閱讀感悟。
總之,信息技術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帶來極大的便利,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極大地促進學生實現自主閱讀。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在閱讀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將其與教材中的文本內容相結合,促進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感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