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濤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國內企業要想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與國際接軌,真正的做好國際工程項目,那么就必須要強化對分包企業的風險管理工作,這也是獲取經濟效益的必然途徑。基于此,本文針對企業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對分包企業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國際工程分包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從三個方面對管理風險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國際工程;分包企業;風險管理
前言:現階段,開展對外承包業務已經成為國內企業與國際接軌的主要方式。在2014年,我國大力提倡“一帶一路”政策,并推行一系列輔助政策推動其發展,與其他國家加強聯系合作,使得在“一帶一路”線路上的國家都得到充分發展,特別是經濟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整體業務規模呈直線上升趨勢。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在2018年期間,我國對外承包業務營業額已經達到1400億美元。國內企業開展工程承包業務,促進企業國際化發展,大力開拓還為承包業務,不但對企業自身的發展有著積極作用,還會加強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合作交流[1]。但是有一部分企業屬于半路出家,許多業務并不熟練,領導者缺乏項目管理經驗和風險防控能力,導致項目在執行期間出現許多嚴重的風險事件,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一、國際工程分包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強化企業海外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對項目風險清楚認知和識別,對現有的風險預警機制進行完善優化,從而對項目風險進行有效規避和化解,避免產生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在海外工程分包管理方面,企業能否在規定時間內順利完成國際工程項目,實現預期的項目收益,以及提高企業在建設過程中的履約能力從而提高客戶的滿意程度,另外,還可以幫助企業維護自身利益,提高在社會公眾面前的信譽力。企業的良好的發展,使得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得到增強,可以更好的在經濟市場中占據有利位置。由此可見,針對國際項目工程進行分包風險管理工作對于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二、國際工程分包管理風險分析
(一)分包商選擇方面
我國在國際工程分包管理方面發展比較落后,許多制度尚不完善。特別是在分包商選擇方面,準入制度的不夠明確和合格分包商更新較慢等一系列問題都會影響最終的管理效果。制度的缺失,導致在招投標管理時經常出現走過場、擺形式的現象,這些都會埋下一定的管理風險。招標部門重視力度不夠,監管部門沒有履行自身職責,總承包方只為追求利益增長而忽視分包商的綜合能力,最終導致項目工程的質量和進度得不到保障,如果出現違約情況,也很難得到賠償。
(二)分包商管理方面
總承包方將項目工程分包給各個企業后,對分包企業監管力度不夠,甚至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已經簽訂分包合同,如果在施工期間項目工程出現問題,都是由分包企業負全部責任[2]。另外,總承包方管理人員能力不足,相應的技術手段和人員素質都比較差,在針對分包企業進行管理方面,配備的人員數量也比較少,根本難以實現全面跟蹤管理。中方工人不滿薪酬待遇與分包企業發生沖突,甚至有著工人直接罷工,到我國駐外大使館中停留,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到項目工程的正常進行。分包商對于施工標準和設計要求并不了解,相應的設計方案不夠合理,存在一些缺陷,導致項目工程的質量出現問題。
(三)設備交貨質量方面
總承包方在材料設備采購環節,由于供應商的原因,導致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貨物供應,從而導致工程工期被延誤,或者項目工程的質量不符合設計標準。一些設備存在缺陷,在應用時會影響到整個工程,被迫停工。比如,某個企業承接外包項目,因為分包商所采購的設備質量村存在問題,導致項目在運行過程中出現重大故障,使得項目工期延長,無法在規定時間內交付工程,產生巨額的經濟損失。
三、國際工程分包風險防治措施
(一)選擇合適的分包商
根據國務院所發布的《對外承包工程條例》,總承包方不得將工程分包給不具有資質或者資質不達標的企業,也不允許層層分包的形式出現。在招投標環節,制定合理的分包商準入制度,提高準入門欄,及時更新分包商信息,對分包商的資質、能力進行評估分析,將一些資質不全、內部混亂的企業淘汰掉。組建完善的招投標體制流程,嚴格篩選合格的分包商,對其財務能力、企業資質、履約能力等全面分析,通過優勝劣汰的方式來與合格的分包商達成合作。
(二)強化針對分包商的管理
結合相關管理要求,制定出一套與分包商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對其進行全方位管理。堅持“誰總包,誰負責”的基本原則,強化現場管理,積極落實責任制度,將分包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3]。作為總承包方,應該配備充足的管理人員,將其安排在各個工作環節,形成有效監督。另外,可以選擇一些綜合能力較強的人才入駐施工現場,進行實時監督管理。強化勞務人員管理,正確處理勞務糾紛,安撫員工情緒,確保項目工程得以正常進行。分包商應該工作開展之前,及時有效的開立質保保函、履約保函以及運維保函等。對于不同特點、資質的分包單位,總承包方要以不同的方式來對其資格進行評估審查,確保性能、技術、方案以及質量等方面都能夠滿足施工需要。
(三)保障材料設備質量
在項目工程施工前期,需要對所應用的設備和材料進行反復的調研,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研究,比如質量、安全、工期等,并將管理的難易程度和采購價格進行比較,確保進場材料和設備能夠滿足建設的要求,而且還要實現資金的最大化利用。當總承包方和分包企業簽訂合同后,結合項目需求,按照各個工作環節的輕重緩急來分配資源,如果出現資源匱乏的情況,也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采購方案,分批的進行采購、運輸。
結論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背景下,企業要想與國際接軌,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就一定要從事國際工程承包業務,這也是與其他國家強化聯系交流的最佳方式,可以更好的推動我國經濟增長。在實際工作中,要認真履行自身的總承包責任,選擇分包商時高度重視,排除掉資質、能力不符合標準的企業。另外,應該強化對分包企業的風險管理,將風險防范意識落實到基層,從而提高整體的風險防控能力,將風險隱患降到最低,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資金浪費。
參考文獻
[1]方文君.建筑工程總承包企業對施工分包的風險管理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17(14).
[2]翟江紅.企業開展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對分包企業風險管理的問題探討[J].安裝,2019,319(02):23-25.
[3]于洋.建筑工程總承包企業對施工分包的風險管理研究[J].門窗,2017,000(0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