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月



摘要:隨著插畫藝術在各個領域的普及以及大眾審美需求的提高,市場上的插畫作品也不僅僅需要滿足視覺上的審美認同,還需要內在的精神交流和情感共鳴。因此風格迥異的插畫作品也逐漸展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不同風格相互融合的形式也逐漸增多。
關鍵詞:中國文化;東方美學;插畫
插畫創作者倪傳婧有著在不同國家的生活經歷,這使她萌生了結合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的想法,來為自己的插畫創作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傳統的東方美學尋求“天人合一、和諧共生”,其中“天人合一”即為人與自然的相互和諧,而“和諧共生”則是和諧相處,共同生存。在她的作品中不僅可以看到傳承中國文化、傳播東方美學這種理念,也能發現一些具有現代特征的表現形式。例如她的插畫作品《拾月者》把探月男孩和 “鯉魚躍龍門”的典故進行結合,小男孩站在鯉魚的頭上摘取月亮,而鯉魚則在水面上歡快地跳躍,濺起水花,畫面中的氛圍和諧,體現了傳統美學“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理念,也表達出作者穩抓時機,積極向上的心態(圖1)。充滿創意的構圖以及巨大的鯉魚軀體都是一種夸張的、具有現代風格表現形式,這種創意在傳統的插畫中很少見。她的大多數的作品都是將人物和動物進行結合,有時也會加入一些神話中的神獸或者宗教元素,這些都具有強烈的中國文化特征。
倪傳婧的插畫作品充滿了想象力,有種天馬行空的趣味性。在保留大量傳統中國風味的同時,也能融入夸張的造型、畫面視角等現代的表現形式,通過這些畫面可以想象到一個充滿神秘、光怪陸離的超現實世界。
中國傳統文化中包含了許多美學與哲學的內容,例如意境,意境就是一種審美的理想境界,是美學中的一個重要范疇。當今社會由于新媒體等現代科技的介入,讓這種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形式打破了傳統插畫的局限性。
插畫師葉露盈創作的現代版的《洛神賦圖》,以傳統的《洛神賦圖》為靈感,在此基礎上加入一些現代的元素與創意,并融合了獨特的個人風格,創作了全新的插畫繪本作品(圖2)。
傳統的《洛神賦圖》由東晉時期的顧愷之創作,其靈感來源于曹植的辭賦名篇《洛神賦》。三國時期的著名詩人曹植創作出千古名篇《洛神賦》,在此后兩百多年的東晉時期,一代“畫圣”顧愷之感慨于曹植的文賦之才,繪出《洛神賦圖》(圖3)。
顧愷之以獨特的“高古游絲描”線條描繪出了主人公洛神飄忽、遒勁有力的氣勢。線條是傳統中國畫中極具代表性的表現形式,中國畫追求的往往是意境,這區別于西方繪畫中大量的寫實主義作品,線條的粗細、長短、虛實等變化都能能傳遞出畫面中人物的情感狀態。顧愷之的傳統《洛神賦圖》通過古樸、生動的線條,形象地刻畫了一位美麗、飄逸的洛神以及對洛神迷戀不已的曹植.
葉露盈創作的現代版的《洛神賦圖》以更接近現代語境的方式重新展現了古代的名作。她本人曾說過“我希望能將中國傳統文風、畫風與現代漫畫技藝結合。插畫將詩詞歌賦與繪畫融為一體,創造出了具有中國傳統意味的瑰麗世界。”傳統洛神賦圖中的洛神帶著精美的佩玉,發髻高聳如云,長眉彎曲細長,葉露盈在創作時將洛神的耳飾換成了蜿蜒的水波,這種極具趣味性的創意也是她的風格特點之一。此外擴大了洛神在畫面中的比重,這與畫中渺小的曹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洛神在曹植心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形象,以更加浪漫的形式展現了倆人相遇時的場景。
傳統東方美學與現代表現形式的結合在今天的插畫設計領域里并不罕見,越來越多的插畫創作者也在不斷地探索新的表現形式,這種形式只是其中之一,但也反映了插畫設計行業正在不斷走向多元化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晁佳、姜今海.顧愷之《洛神賦圖》的線性解讀 [J]. 中國美術研究,2020,(1):54-55.
[2]劉鑫.淺議中國傳統繪畫對現代插畫繪本的影響——以葉露盈的現代版《洛神賦圖》為例[J]. 戲劇之家,2018,(19):154.
(指導教師:周月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