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數字經濟時代的流通智慧化轉型:特征、動力與實現路徑

2020-11-28 07:23:40俞彤暉陳斐
中國流通經濟 2020年11期

俞彤暉 陳斐

摘要: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近年來,受數字經濟與消費變革雙重約束,傳統流通粗放式增長難以為繼,流通領域創新迭代,商貿流通角色逐步由產品交易者向消費引導者轉變,由市場接受者向生產組織者轉變,由價值實現者向價值提升者轉變,促使流通智慧化轉型成為我國流通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目標與關鍵舉措。所謂流通智慧化轉型,指流通組織在多元目標激勵下,通過廣泛應用新型數字技術,強化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堅持包容性創新導向,構筑智能學習、推理、決策系統,沿著高質量、智慧化方向完成自身變革,最終建立高效暢通且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智慧流通體系,具有科技密集型、消費便利性、跨界融合性、服務增值化特征。流通智慧化轉型的根本在于激發市場活力、孕育創新模式、形成流通競爭力,而流通規模經濟效應迎來拐點、消費需求變革加速推進、互聯網普及與數字技術應用、大規模定制生產方式興起、數字經濟背景下流通企業間競爭是流通智慧化轉型創新演進的核心驅動力。為健康、高效推進流通智慧化轉型,必須基于流通創新發展實際,以數字技術創新引領、商業模式多元化轉型升級、流通信息高效共享、區域流通協同共進、智慧物流精準匹配、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為邏輯主線,提煉并構建具有可操作性的流通智慧化轉型實現路徑。

關鍵詞:數字經濟;流通產業;智慧化轉型;消費變革

中圖分類號:F7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266(2020)11-0033-11

一、引言

當前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帶來的全新負面沖擊促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必須毫不動搖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擴大內需,充分發揮消費對國民經濟的持續拉動作用。2020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強調,流通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流通產業作為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規模迅速擴張,業態新舊迭代,職能不斷增強。然而,由于行業環境劇變,現有流通體系發展面臨諸多制約,信息不對稱、流通環節繁冗、供應鏈條松散、商品供需失衡狀況頻發,導致現實市場面臨商品買難賣難、價格蛛網波動、質量安全堪憂等流通困局。近年來,得益于互聯網革命,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流通領域數據驅動與科技賦能趨勢已經形成。同時,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商業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異質性消費需求特征凸顯,對商品與消費的適配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悅己型消費、定制型消費、沉浸式消費等全新理念的出現亦倒逼流通環節持續優化。在此背景下,傳統流通粗放式擴張難以為繼,流通領域深層次創新動能不足問題開始暴露,亟待以數字化、智慧化為導向重構流通供應鏈體系,萃取稀疏價值,匯聚碎片化信息,引導商品供給與需求實現更優動態契合,推動現代流通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文獻回顧

(一)基于數字經濟視角的消費變革

作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城鄉居民消費在本次數字經濟浪潮中受影響頗大。近年來,消費升級成為理論界探討的熱點,而互聯網革命與數字技術創新則被認為是影響消費升級至關重要的因素[ 1 ]。伴隨著互聯網與數字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消費升級被賦予諸多嶄新含義。

一是消費環境得以改善。裴長洪等[ 2 ]指出,在數字經濟時代,以網、端、云為代表的基礎設施能夠為消費者營造更為優越的消費環境。張旭梅等[ 3 ]從交易便利、信息便利、獲取便利、處理便利的視角出發,探討了數字技術對消費者便利性需求的滿足。楊守德[ 4 ]指出,智慧物流借助人工智能、協同共享創新模式等數字技術手段促進了物流效率的極大提升,改善了人們的消費體驗。尹志超等[ 5 ]發現,移動支付的使用在減少家庭貨幣需求的同時,使消費行為變得更加便捷高效。

二是消費結構得以優化。劉湖等[ 6 ]的實證研究發現,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在驅使消費結構從傳統型消費向享受型與發展型消費轉變。向玉冰[ 7 ]分別考察了互聯網與城市和農村居民生存型、發展型、享受型消費的關聯,發現互聯網有助于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優化。

三是需求潛力得以釋放。荊文君等[ 8 ]指出,互聯網時代的長尾效應可將那些看似冷門、小眾的商品需求匯聚出超越熱銷品需求的市場份額。江小涓[ 9 ]認為,互聯網信息技術能夠帶動資源的重組聚合,引致經濟、社會等多層面高度互聯互通,釋放巨大的消費潛力。

四是消費形式得以拓展。孫豪等[ 10 ]指出,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生產能力的躍遷、消費業態的更迭等,我國城鄉居民消費形式發生了顯著的轉變。王正沛等[ 11 ]指出,以新興技術為支撐的線上與線下融合已經成為解決傳統流通消費痛點的重要途徑。汪旭暉等[ 12 ]指出,移動購物成為當前線上消費的主流形式,基于社交網絡連接,運用本地化服務的社交化、本地化、移動化(SoLoMo)消費群的發展成為全新趨勢。

五是消費差距得以彌合。張永麗等[ 13 ]基于農戶調查數據進行研究發現,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改善農戶家庭消費結構,提高消費水平,降低貧困農戶交易成本,縮小農村內部消費差距。程名望等[ 14 ]發現,數字技術通過生存型、發展型、享受型消費差距等多維視角實現了降低城鄉消費差距的目標。

(二)基于數字化、智慧化導向的流通創新

得益于數字技術的創新改造,以互聯網+流通和智慧流通為特征的新一輪流通革命悄然興起,商貿流通活動逐步向智慧化方向發展[ 15 ]。劉向東等[ 16 ]指出,傳統零售商數字化轉型的前沿階段是智慧零售,有不少領先零售企業已經步入這個階段,智慧零售強調以消費者為中心,運用智慧的思維、管理、工具、流程來達到改善消費體驗和提升經營效率的目標。更多研究把“新零售”視為流通產業智慧化轉型的突破口,認為“新零售”是重構流通供應鏈和影響商業模式創新的關鍵[ 17 ]。王硯羽等[ 18 ]認為,人工智能等先進數字技術是實現“新零售”的核心支撐,是流通企業抓住技術紅利尋求未來發展的重要手段。當然,對流通領域數字化、智慧化轉型路徑的探索遠不止于此。比如,汪旭暉等[ 12 ]基于傳統零售企業轉型案例對以資源整合為導向、基于O2O內核的全渠道數字化融合模式進行了解析;路紅艷[ 19 ]在“互聯網+流通”框架下探討了以增強流通服務吸引力和附加值為目標的流通產業跨界融合新模式;李佳[ 20 ]指出,應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輔助下構建包含供給、需求、監管子系統的智慧物流模式,該模式以智能協作和最優布局為目標,在共享信息、協同資源、整合供應鏈方面具有較好的適用性。事實上,關于流通的智慧化探索并非對社會再生產基本規律的突破,不會改變流通的本質特征,而是通過引導媒介機制轉型驅使產銷邏輯由推式向拉式蛻變[ 21 ]。

基于數字技術變革的流通智慧化探索具有諸多優勢。司增綽[ 22 ]指出,智慧流通與上下游共同構成有機整體,優化流通商與生產者、消費者之間的傳統關系,改變傳統商業運作模式,增強流通在顧客價值創造中的作用,使流通成為生產、分銷與消費的產業鏈組織者。徐鋒等[ 23 ]認為,互聯網+流通有助于實現數據在產業鏈條中的自由高效傳遞,使信息資源成為驅動生產、銷售、經營和消費的關鍵要素。崔(Choi M)等[ 24 ]研究發現,零售數字化轉型顛覆了傳統多級流通分銷體系,引起了流通供應鏈重塑,有效降低了流通成本,縮短了渠道結構。師博[ 25 ]研究發現,在流通智慧化發展進程中,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協同規劃與綠色交易模式能夠助力傳統消費向智能消費、綠色消費轉變和升級。

當然,我國流通智慧化創新發展還面臨不少現實困境。劉濤[ 26 ]認為,現階段我國互聯網+流通發展存在商業模式不成熟、新業態容錯試錯機制不完善等方面的制約。劉向東等[ 27 ]指出,連鎖流通商在面對線上線下雙重競爭時存在全新的增長瓶頸,只有通過持續進行模式創新和技術賦能來突破困境。謝莉娟[ 28 ]指出,互聯網信息技術正在加速驅動供應鏈整合,流通組織在制造商去中間化的脫媒沖擊下逐步失去其固有環節優勢。此外,馬晨等[ 29 ]認為,流通技術短板頻現,流通專業化人才匱乏也是阻礙流通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重要因素。

現有研究圍繞數字經濟背景下的消費變革與流通創新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和進展,不過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深入剖析的問題。一是學界側重分析數字經濟浪潮給流通領域帶來的轉變,但未能對流通智慧化轉型的內涵、邊界及其功能特性形成統一而明確的觀點;二是學界基于數字經濟視角對消費變革的探討盡管并不缺乏,但鮮有研究在消費變革與數字技術創新雙重約束條件下系統研判流通智慧化轉型的動力機制;三是既有研究既探討了流通創新發展的現狀與優勢,也揭示了流通轉型發展面臨的現實困境,但并未在約束條件下提煉出與之相適應的智慧化轉型驅動路徑。

鑒于此,本研究擬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討:一是結合數字經濟背景,深刻剖析流通智慧化轉型的本質內涵,并基于多維視角解構和揭示流通智慧化轉型的特征屬性,深化對流通創新發展的理論認知;二是在數字經濟與消費變革約束條件疊加下挖掘和篩選流通智慧化轉型動力,豐富和拓展新時代產業數字化轉型動力研究,為推進流通產業高質量創新提供理論支撐;三是提煉并構建更具可適性與差異化的流通智慧化轉型路徑,為深化流通體制改革、構筑高效智慧流通體系提供決策參考。

三、流通智慧化轉型的內涵與特征

當前,數字經濟方興未艾,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在商業領域廣泛滲透,顛覆傳統商業邏輯,為流通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加速推動智慧流通時代的到來。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日益發達為消費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海量商品資訊與消費渠道,在這樣的背景下,流通產業希冀實現高質量發展,效率提升是基本先決條件,數字技術是必要保障,跨界融合是必由之路,智慧化轉型是核心目標,商品資源優化配置是最終目的。

流通智慧化轉型并非簡單的技術問題,而是富有多重內涵的復合型概念,將深刻影響經濟社會發展方式。考慮到數字經濟與消費變革約束條件疊加對商貿流通活動的影響,本研究將基于流通角色的三重轉變來界定流通智慧化轉型的內涵與特征。一是流通從崇尚渠道把控力的產品交易者向以體驗為中心、科技賦能的消費引導者轉變;二是流通從信息錯配的市場接受者向重視深度協調、智慧決策的生產組織者轉變;三是流通從勞動—資本密集型價值實現者向全流程嵌入數字技術的價值提升者轉變。

(一)內涵

據此,本研究認為,流通智慧化轉型是指,流通組織通過廣泛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型數字信息技術,強化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堅持包容性創新導向,構筑智能學習、推理、決策系統,以流通媒介機制升級、組織節點高速響應、消費者滿意度提升、數據信息充分傳遞、物流通達能力增強、資源利用更加高效、商品產銷精準對接、市場供需動態平衡為目標,沿著高質量、智慧化方向完成自身變革,最終建立高效暢通且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智慧流通體系。

(二)特征

流通智慧化轉型強調智慧流通平臺的搭建,借助新型數字技術促進各流通主體與政府、市場信息的對接和共享,彌合商品市場信息鴻溝,并基于智慧化決策系統及其對海量商品信息的試錯、篩選,整合優化流通資源,完成對供需兩端的精準和高效匹配。因此,流通智慧化轉型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典型特征。

1.科技密集型特征

相較于傳統流通,數字經濟時代的流通產業經歷了以數字技術為中樞的智慧化改造,具有典型的科技密集型特征。智慧流通從海量數據中篩選有效信息,運用智慧決策系統推理得到最優流通解決方案,并基于高效響應機制開展對各環節流通資源的優化整合。與此同時,隨著商品市場數據容量的持續遞增,流通系統不斷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并通過深度學習、智慧推理有效降低商品資源錯配發生率,規避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逆向選擇和機會主義交易行為,進一步完善智慧流通信息平臺。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有助于對顧客全流程消費數據進行跟蹤與積累,并通過與顧客的實時互動掌握其消費偏好。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的廣泛普及將優化智慧流通系統施效的空間,進一步釋放大數據潛在的商業價值。人工智能技術的全面開發能夠降低現代流通體系中人工投入的比重,可在極大提高流通運行效率的同時有效縮減流通成本。

2.消費便利性特征

以消費者為中心是數字經濟浪潮下流通組織演進的核心價值導向。流通智慧化轉型強調基于數字技術創新的廣泛應用,從消費方式、消費地點、消費時間等維度提高顧客消費的靈活性和便利性,營造可以隨時隨地購物的消費情境和網絡實體無差別的消費感受,讓人們關于消費的體驗更加智能、便捷和多元。流通智慧化轉型注重通過建構多元智能流通體驗場景來提升網絡購物的社交臨場感,并將供需兩端原本單一的產品交易關系轉換為基于信任的動態社群交互網絡,既能促進商品交易信息的靈活共享,又能借助智慧流通平臺實現廠商與消費者的情感互動,有助于消費者對智慧流通體系形成情感依賴,將之視為首選的購物途徑并積極向他人推薦。智慧流通體系能夠精準捕獲消費者購物偏好,并適時推送個性化消費推薦,使線上交易的便利性得到充分保障。線上線下流通渠道的高效協同也為消費者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取所購買的商品提供了便利條件。此外,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子支付手段能夠以更加低廉的成本實現安全、便捷的線上支付體驗。

3.跨界融合性特征

跨界融合是數字經濟時代流通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趨勢,智慧流通本身便是流通與智能數字技術深度融合改進的產物,用以滿足顧客需要的復合型體驗。流通智慧化轉型是對原有流通模式和市場格局的創造性破壞,其目的是基于智慧化流通體系重構增強網絡經濟背景下的流通競爭力。現階段,消費群體對多元化流通商業模式的訴求顯著增加,倒逼流通組織探索跨界融合與服務聚合,而數字技術的嵌入加速了這一探索進程,并促使流通體系衍生出眾多新穎業態與創新模式,打破原有的流通框架,營造出多維度、綜合性的消費場景,形成跨產業、一體化的流通模式,實現商品資源的多樣化匹配,讓消費者能夠充分參與產品和服務的流通全過程,獲得較高的消費滿意度。與此同時,流通智慧化轉型的跨界融合性特征還促進了生產流程的定制化,推動服務消費不斷升級,有利于降本增效、融合創新發展目標的實現。

4.服務增值化特征

在傳統流通組織贏利模式下主要依賴商品價差獲利,而流通智慧化轉型則為流通組織探索出一條全新的贏利渠道,即依靠個性化流通增值服務贏利。智慧流通體系能夠通過對商品狀態與流通運行過程的實時監控,深入挖掘消費者衍生需求,并據此提供定制化配套服務,實現商品與流通服務的創新性結合,改善消費者購物體驗,提高其持續消費意愿。與此同時,智慧流通體系基于對消費者購物體驗的重視,可將顧客個性化創意適時融入產品設計與流通過程,這種逆向化服務性生產既能通過差異化定制服務滿足當前顧客消費意愿,又能通過網絡口碑效應吸引更多消費群體,激發潛在市場需求,還能為廠商提供產品與配套增值服務創新的思路。服務增值化特征不僅能促使流通智慧化轉型獲得商品市場的價值溢價,推動流通主體持續贏利,而且能將消費者即興消費轉換為具有情感依賴屬性的持續消費,實現對市場潛力的深度挖掘。

四、流通智慧化轉型動力剖析

流通智慧化轉型的根本在于激發市場活力、孕育創新模式和形成流通競爭力。在數字經濟與消費變革約束條件疊加下,現代流通的創新演進取決于多種動因,本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流通智慧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

(一)流通規模經濟效應迎來拐點

傳統流通產業具有典型的規模經濟效應,業務范疇、員工數量、資本投入、市場集中度、網點密度等均能顯著降低流通企業單位運營成本,提高營收效益。覆蓋城鄉的流通基礎設施建設亦是提升流通規模經濟效應與輻射能力的重要保障。然而,在新形勢下,流通規模擴張的邊際收益正在日趨收窄。一方面,伴隨著流通產業規模的持續擴張和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日益完備,一味增加流通設施和設備的投入勢必會產生巨大的沉沒成本,致使流通規模經濟效應迎來質變拐點;另一方面,伴隨著數字經濟時代消費個性化特征的進一步凸顯,產銷邏輯由先產后銷的推式向個性化定制生產的拉式遞進,從而使得規模經濟在推動流通產業發展方面的作用顯著下降。流通規模經濟效應拐點的到來迫使流通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實現精準而敏捷的商品和服務供應,拓展產業發展思路,規避業內扭曲競爭,提高流通運行效率。

(二)消費需求變革加速推進

當前,我國經濟增長動力正在由生產牽引向消費牽引轉變,與此同時,消費增長模式正在由傳統排浪式消費向個性化、體驗式消費轉變,消費者同質化需求瀕臨瓦解。消費需求加速升級背后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成為新階段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增長的重要潛在動力,流通產業亟需借助數字經濟的東風實現大變革大調整,激發供應鏈重構,以期更好地媒介供需。在消費變革背景下,滿足顧客個性化需求成為流通服務價值訴求的核心,流通各環節信息貫通、交互與整合顯得尤為重要。基于此,流通組織將以數字化改造為前提,不斷進行模式革新以適應流通格局的持續變動,有意識地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數字技術實現對消費需求復雜多變特征等商情信息的精準與高效識別,適應新形勢下消費觀念的動態演進。

(三)互聯網普及和數字技術應用

數字技術革新了信息處理和分析方法,提升了流通媒介交互能力,為流通精準捕獲消費需求動態信息進而驅動生產端柔性適配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手段。與此同時,對于流通價值的實現,單純依靠數字技術尚不足以將商業機會轉化為確定性價值,數字技術的潛力還須通過流通模式的創新予以實現。而在“互聯網+”背景下,流通產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激發了流通領域的深刻變革,互聯網+流通的轉型策略為流通多元化模式創新提供了可能。當然,“互聯網+”情境下的流通創新并不改變其媒介供需的基本職能,但數字經濟強化了包括范圍經濟、規模經濟、網絡經濟在內的多種流通活動經濟效應的發揮。互聯網與數字技術在流通領域的創新改造衍生出“新零售”、線上線下(O2O)、流通自有品牌、流通跨界融合、智慧物流等新模式新業態,在驅動流通智慧化轉型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四)大規模定制生產方式興起

在數字經濟時代,流通組織面臨著供需兩端的脫媒沖擊,大規模定制生產方式的興起即是產銷脫媒的典型示范。事實上,大規模定制生產方式正是伴隨著消費者需求多樣化變遷而產生的柔性制造體系,是以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為導向,以零部件標準化、設計模塊化為基礎,在保證產品質量前提下兼顧成本低廉和反應敏捷的生產特性[ 30 ]。在大規模定制生產的產生和發展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正是智能信息技術,由此可知,數字經濟的時代背景給傳統流通組織的生存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所幸近年來我國對現代流通產業發展的扶持性政策有增無減,流通產業理當充分利用數字經濟相關政策利好,發揮商品流通的網絡效應,形成更具吸引力的大網絡流通體系,有效運用數字技術獲取需求信息,降低客戶商品搜索成本,促進產銷精準對接。互聯網+流通強化了線上線下流通組織的結構性融合,在高效傳遞商品資源的同時注重服務質量的提升,改善了顧客的購物體驗。因此,對流通而言,在數字經濟時代面臨的脫媒沖擊既是生存挑戰更是難得機遇,傳統流通組織在脫媒沖擊下并不會消亡,而是會在數字技術的創新改造下煥發新的生機。

(五)數字經濟背景下流通企業間的競爭

競爭機制既是商品價格形成的關鍵,也是市場運轉維護的核心動力。當前,我國商品流通市場格局不斷演化,傳統模式與創新模式不斷交互融合。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傳統單一的流通模式日趨復雜化,而流通載體的多樣性在極大豐富市場的同時,也引致了流通組織間激烈的競爭。事實上,現代流通市場競爭將迫使眾多流通企業積極應用互聯網和數字技術對流通組織進行系統性重構,以適應商品市場的持續波動與外部競爭,并基于以消費者體驗為核心的價值導向推動不同流通環節的創新組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競爭優勢,更好地發揮流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乘數效應,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網絡經濟條件下的流通市場競爭往往具有贏家通吃特征,即率先布局智慧化轉型的領先流通企業往往能夠更早地獲得足夠數量的顧客和供應商,從而引發網絡效應的正向反饋機制,成為市場競爭最終的勝利者,贏得大多數的流通市場份額[ 31 ]。當然,贏家通吃定律并非一成不變,如果流通企業創新步伐減緩,必然會損失一定的市場份額,并逐漸在競爭中落敗。由此可知,在數字經濟時代,流通企業間的合作競爭與多方共贏將成為常態。

五、流通智慧化轉型的實現路徑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我國流通產業迎來了跨越式發展新機遇。作為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實現流通智慧化轉型是穩步推進流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認清當前形勢下流通創新發展的實際,以數字技術創新引領、商業模式轉型升級、流通信息高效共享、區域流通協同共進、智慧物流精準匹配、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為線索,提煉并構建具有可操作性的流通智慧化轉型實現路徑。

(一)加速推動數字技術創新引領

數字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為流通組織結構持續創新注入了全新動力,為實現流通媒介機制全面升級創造了技術保障和交易條件。與傳統技術手段相比,數字技術的深度嵌入促使流通產業媒介供需的綜合職能顯著躍升,促使流通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感應力、推動力持續增大。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強化了流通體系的柔性構造,既能精準識別消費需求,又能動態適配廠商供給。基于數據的實時交互,流通組織獲得了更為敏銳的商業洞察力,積累了異質性消費群體的海量動態數據,借助深度學習和智慧決策自動生成多種個性化與動態性兼顧的流通服務創意,精準匹配目標客戶,并基于客戶消費體驗數據的及時反饋,迅速調整商品流通策略,甚至逆向優化產品設計與生產流程,持續改善流通智慧化運行效果。流通組織能夠運用智能算法判斷流通各環節的價值衰減及其對消費群體吸引力的弱化程度,迫使流通企業時刻關注商情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流通策略。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大幅壓縮了流通過程中簡單勞動力的使用,將過去需要耗費大量人工和時間的復雜流程替換為更為廉價和高效的運作流程,促進了商品資源、流通要素、消費需求的精準匹配。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技術的出現克服了傳統可視化技術(2D、3D)難以對復雜商品信息進行精細呈現的弊病,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加逼真的沉浸式虛擬消費場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突破了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4G)的網絡傳輸瓶頸,數據綜合處理能力獲得了指數級增強,能夠在流通領域實現對高維商情數據的實時深度解析以及對消費偏好信息的程序化精準對接,帶動現有智能終端、數字網絡實現性能躍升。區塊鏈技術加速了流通智慧化轉型中電子支付手段的革新,這項技術具有匿名性特征,可將智慧流通信息平臺上的各流通主體作為鏈上節點,形成一個繞過中間機構的支付體系,從而既能保護企業私密信息,又能基于數據可追溯性特征規避支付安全風險,實現高效便捷的在線支付。

(二)持續鼓勵流通商業模式多元化轉型升級

數字經濟時代給城鄉居民社會消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響,數字技術在流通各環節的廣泛嵌入大幅降低了流通運行的成本,提升了商品流通的效率,緩解了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的窘境,促使市場消費環境得到實質性改善。技術手段的進步在加快消費便利化進程的同時激發了顧客消費需求的轉型升級,然而單純依靠數字技術并不足以將商業機會轉化為確定性價值,商業價值的實現還必須經由具體流通商業模式與組織模式的迭代創新[ 32 ]。流通商業模式為數字技術提供了流通應用場景,能夠積極調動流通資源更加高效地參與商品交易活動,并通過營造包容性市場體系實現對多元化商品流通價值的創造、傳遞與獲取。流通商業模式的迭代升級并非千人一面,針對差異化市場情境選擇多元化轉型方案才是正確路徑,而這種商業模式轉型的主導者可以是零售商、經銷商、品牌商、物流服務商或者信息服務商等[ 17 ]。為應對大規模定制生產等去中間化的脫媒沖擊,流通組織能夠通過網絡化重構方式自建渠道,掌握商情信息的主動權,進而實現線上線下流通融合與共生發展。對異質性消費群體而言,需求的多樣性特征倒逼流通產業跨界融合,各流通企業嘗試跨行業與優質市場主體建立合作關系,重點在流通服務體驗方面下功夫,深化顧客消費情感依賴,著力把流通產業的角色由商品交易者轉變成商品服務集成商,并在產銷邏輯上實現由推式向拉式的流程再造,進一步降低市場誤配成本,營造以消費者為核心的無縫式購物體驗。流通組織還能通過探索自有品牌來進一步滿足異質性消費群體的特有偏好,流通自有品牌作為一種典型的流通創新模式,可以更好地識別需求,把握流行趨勢,拓展潛在細分市場空間,注重對消費者評論的反饋傾聽,進而引導上游廠商開展柔性生產以實現供需的高效對接。值得注意的是,移動互聯技術的突飛猛進促使移動購物成為網上購物的重要形式,移動社交消費群體逐漸成為主流消費群體,不少流通主體開創了專門針對移動社交消費群體的全渠道商業模式,打造線上線下(O2O)綜合服務平臺,重視對全渠道服務能力的提升,以滿足移動社交消費群體時時處處的消費需求。對生鮮農產品市場而言,小生產大市場的矛盾導致滯銷賤賣與價高貨缺現象并存且頻發,在這樣的背景下,眾多流通企業基于對生鮮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的構筑和完善,嘗試實施農超對接等壓縮流通供應鏈層級的運營模式,以實現消費者、流通商與農業生產者的持續共贏。當然,對于流通領域的商業模式創新,部分流通主體盲目追求競爭優勢和市場績效,過分看重流通商業模式及其價值邏輯的新穎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忽視了其背后必要的生產要素與市場前景支撐,極易導致流通模式創新變成空中樓閣,因此在鼓勵流通商業模式多元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還要關注其實用性。

(三)系統增進流通信息高效共享

智慧流通體系自身是由數據驅動的,構建高效暢通的信息傳遞與反饋渠道,消除產銷兩側的信息不對稱,能夠顯著增加流通數據的價值創造力,強化廠商對需求的感知力,激發和匯聚異質性消費群體對長尾商品的消費欲望,喚醒深層內需市場。伴隨著流通數字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商品供應鏈信息透明化程度不斷提高,流通過程“黑箱”逐漸被解構。然而,當前我國流通領域商品信息離散化、孤島化、虛假化現象依然嚴峻,供應鏈的牛鞭效應亦引致了需求信息的扭曲,增加了供需錯配成本與交易過程的不穩定性。構筑智慧流通信息平臺能夠基于用戶需求數據和廠商供給數據及時調整流通策略,破解流通要素配置障礙,實現多樣化高效匹配。在這個過程中,考慮到數據體量的井噴式增長,迫切需要獲得穩定、可信的數據來源,因此應廣泛開辟覆蓋流通全過程的商品交易信息采集渠道,并基于多視角高效記錄、存儲、傳輸、處理商情信息,培育流通主體間的信息共享、互補、驗證機制,以更好地規避流通數據本身的“噪聲”干擾,減少信息偏誤。為保證商品信息的全流程可追溯,可為每個流通要素設置獨有的流通要素身份信息(數字ID)。流通要素的數字ID支持智能算法與人工實時查驗,這既是商品流通運轉全過程長期量化的基礎,也是構成智慧流通信息資源庫的基本元素,通過自動搜尋現有信息資源庫,能夠為消費者匹配相對優越的商品與流通服務方案,并通過消費者實時反饋增加信息資源庫數據儲備,實現系統知識的自我更新,提升智慧流通體系商情洞察力。盡管智能數字技術能夠大幅提高用戶信息獲取能力,破解諸多數據壁壘,但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流通信息高效共享,僅僅依靠技術條件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加強政策引導與扶持的力度。比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能夠為流通數據信息提供環境支撐與外部保障,但因其具有平臺建設標準高、資金消耗巨大等特點,需要政府出臺相應的保障性政策措施來完善投融資機制,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與此同時,政府還要重視區域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協調,著力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切實助力流通數據信息高效共享。

(四)合力實現區域流通協同共進

近年來,我國流通產業發展呈現出典型的空間非均衡特征,且地區間絕對差距持續擴大,甚至出現了位于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流通經濟低谷區[ 33 ]。商品市場上的地方保護主義行為嚴重干擾流通協同創新的推進,以道路交通收費為代表的地方行政事業性收費進一步強化了區域商品交易市場的藩籬,以鄰為壑的流通割裂態勢亟待扭轉。在這樣的背景下,流通智慧化轉型應嚴謹謀劃具有區域異質性特征的推進方略,以整合商品供應鏈為重點,科學有序布局區域間流通資源,充分發揮流通發達地區在智慧化轉型進程中的示范引領和空間輻射作用,改進要素投入結構,矯正盲目投資所引致的資源配置扭曲,加大對落后地區低端流通組織的改造力度,在保證優質技術支撐的同時重視引進和培育高水平現代流通專業人才,增加弱勢地區高端流通資源積累,深化區域間橫向協調。此外,還要關注流通創新的城鄉協調問題。農村貧困地區的流通基礎設施本就薄弱,又因包容性商業創新模式缺乏,導致小農生產往往面臨本地市場制約,可靠交易渠道匱乏,農民無法以合理價格出售勞動成果,難以獲得公平的市場收益,導致貧困程度持續加深。考慮到覆蓋城鄉、持續成長的流通經濟有助于提升地區經濟效率、彌合城鄉收入與消費差距[ 34 ],在推進流通智慧化轉型的過程中須合理配置城鄉間流通資源,推動城鄉流通網絡一體化建設。鑒于此,先進流通主體應當主動匹配包容性農產品流通商業模式,積極介入農村市場,將小農生產者納入企業價值體系,為數字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有效扶持,持續培訓農戶生產技能,提高農產品產出效率,并基于數字信息網絡對分散的農產品生產者進行組織與關系處理,增強農產品供給的規模優勢,提高市場交易能力。

(五)積極籌劃智慧物流精準配套

流通智慧化轉型的本質包含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創新升級,物流是智慧流通的關鍵匹配要素,日益個性化、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對物流環節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末端物流服務能力成為滿足顧客購物需求的重要指標。近年來,我國物流領域發展短板頻現,如“雙十一”等網購熱門時段出現快遞爆倉、生鮮品因運輸時滯與冷鏈缺位而腐敗變質、因信息不對稱導致重復運輸與嚴重浪費、調包和串貨行為引發消費者不信任等,諸如此類的負面表現成為限制流通高質量發展的物流羈絆,非但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流通利益相關者的福利也會受到損害。因此,有必要積極謀劃智慧物流高質量發展問題,促進智慧物流與流通智慧化轉型的完美契合,切實減輕物流行業運行的制度性成本負擔,推動物流服務能力的持續改善。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應著力推動數字技術在物流領域的廣泛應用,本著降本增效的核心要求,深入推進全程可控的智慧化物流體系建設。一要在節點城市建立智慧物流、配貨、倉儲設施,設置相應的內部自糾系統和外部抽檢系統,實現主動監管與被動監管相結合,形成制度性約束機制,推動智慧物流設施的標準化運作,同時充分發揮各層級物流倉儲設施的整體聯動和共享協同效應,在提升儲運效率的同時節約物流和庫存成本;二要適時推出商品流通領域物流企業聯盟化發展策略,在主體信任與信息共享的基礎上進一步節約商品流轉時間,降低資源損耗;三要在儲運設備中積極嵌入物聯網、車載全球定位系統(GPS)、智能傳感器、電子追溯碼、射頻識別技術等現代化輔助工具,實時掌握物流動態信息,建立完整的溯源機制,保護流通參與者自身的利益;四要加快建成覆蓋面廣的冷鏈物流渠道網,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介入,進一步降低生鮮農產品儲運的損耗,杜絕冷鏈斷鏈、恒溫失控等機會主義的弊病;五要著力構建城鄉智慧物流一體化模式,保障城鄉商品要素流動的雙向暢通與物流倉儲的無縫銜接,構建城鄉物流信息共享平臺,加大對資源渠道的整合力度,充分發揮城鄉智慧物流在信息集成、智能決策、動態感知、要素匹配等方面的關鍵職能。

(六)整體推動流通營商環境持續改善

流通智慧化轉型的健康有序推進離不開良好的國內貿易營商環境,必須從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法規制度建設、優化市場監管、堅持流通對外開放、保障流通運行安全等方面著手,整體推動流通領域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一要持續深化流通體制機制改革,杜絕政出多門、形式主義、相互扯皮等低效現象,嘗試探索流通管理體制扁平化模式,提高行政效率,切實減輕流通企業負擔;二要從法規和制度層面嚴格約束流通各環節運行,建立常態化市場準入審核機制,完善商品質量監測與溯源體系建設,紓解流通領域壟斷既得利益困局,盡力避免畸高的流通運行成本蠶食消費者經濟利益和購物欲望,營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確保市場機制在流通運行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鼓勵流通創新融合發展;三要加大對商品流通侵權行為的執法力度,提高對市場欺詐行為的識別能力,在保證流通主體間信息共享的同時,實現流通企業與監管部門的數據對接,提高流通監管的效率和時效性,促進流通智慧化轉型的規范發展與市場信用環境的持續改善;四要堅持流通領域對外開放,支持引進國外先進流通連鎖品牌,簡化進口商品通關審批手續,鼓勵有條件的國內大型流通企業“走出去”,拓展海外營銷網絡建設,促進內外貿一體化融合,提高我國流通產業國際競爭力;五要重點關注流通產業運行安全問題,對國外流通企業進場保持適度警惕,避免我國內貿流通市場被蠶食、商品資源調配秩序被擾亂,嚴防國外商業資本在我國發生重大公共突發事件的非常時期趁火打劫、亂中取利。

六、研究結論與局限

(一)研究結論

流通智慧化轉型是我國流通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目標和關鍵舉措。在數字經濟與消費變革條件疊加下,商貿流通角色正在逐步發生三重轉變,即由商品交易者向消費引導者轉變,由市場接受者向生產組織者轉變,由價值實現者向價值提升者轉變。在這樣的背景下,本研究系統剖析流通智慧化轉型的本質內涵、特征屬性與核心動力,并據此提煉現階段推動流通智慧化轉型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實現路徑。研究結論如下:

一是流通智慧化轉型指流通組織通過廣泛應用新型數字技術,強化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堅持包容性創新導向,構筑智能學習、推理、決策系統,并在多元目標激勵下,沿著高質量、智慧化方向完成自身變革,最終建立高效暢通且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智慧流通體系。

二是流通智慧化轉型以數字技術為中樞的智慧化改造,具有科技密集型特征;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核心價值導向,具有消費便利性特征;對原有流通模式和市場格局造成了創造性破壞,具有跨界融合性特征;屬于依靠個性化流通增值服務獲利的復合型贏利模式變革,具有服務增值化特征。

三是流通智慧化轉型的持續演進取決于多重核心驅動力。流通規模經濟效應迎來質變拐點,迫使流通主體轉變發展思路;消費變革加速推進,同質化需求瀕臨瓦解,激發了流通供應鏈的重構和組織模式的革新;互聯網的普及和數字技術的應用提高了流通的媒介交互能力,促進了流通經濟效應的發揮,為流通模式的創新和流通價值的實現提供了必要的技術保障;大規模定制生產方式的興起使流通組織面臨供需兩端的脫媒沖擊,倒逼流通產業借助數字技術實現創新改造,提升商品服務質量;現代流通市場競爭激烈,促使眾多流通企業加快智慧化轉型步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競爭優勢。

四是流通智慧化轉型的健康高效推進必須以數字技術創新引領、商業模式轉型升級、流通信息高效共享、區域流通協同共進、智慧物流精準匹配、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為邏輯主線。

(二)研究局限

盡管本研究對數字經濟時代流通高質量發展具有一定積極影響,但仍有部分潛在問題需要未來進行深入探討。

一是流通微觀樣本的智慧化轉型實效跟蹤與評價有所欠缺。本研究對流通智慧化轉型的討論主要基于流通行業整體視角,但考慮到流通體系涵蓋面廣,內容龐雜,又受到細分流通行業、創新發展模式、所處渠道環節、技術發展水平等方面差異性的限制,各流通實體在轉型方向與深度上參差不齊。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增補多情境視角下的流通企業樣本,開展微觀層面的轉型實效跟蹤與評價,探尋不同發展情境下流通主體智慧化轉型的現實訴求。

二是智慧化轉型增強流通媒介供需能力的內在機理有待進一步揭示。商品供需難以匹配既是傳統流通領域時常面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也是新形勢下推進流通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障礙。在數字經濟浪潮下,流通智慧化轉型發展能否勝任驅動商品供需動態平衡的重任成為緊迫而現實的議題,有待進一步深化對流通智慧化轉型驅動供需動態匹配內在機理的解構性探索。

參考文獻:

[1]杜丹清.互聯網助推消費升級的動力機制研究[J].經濟學家,2017,29(3):48-54.

[2]裴長洪,倪江飛,李越.數字經濟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財貿經濟,2018,39(9):5-22.

[3]張旭梅,梁曉云,但斌.考慮消費者便利性的“互聯網+”生鮮農產品供應鏈O2O商業模式[J].當代經濟管理,2018,40(1):21-27.

[4]楊守德.技術創新驅動中國物流業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9,33(3):62-70.

[5]尹志超,公雪,潘北嘯.移動支付對家庭貨幣需求的影響——來自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的微觀證據[J].金融研究,2019,62(10):40-58.

[6]劉湖,張家平.互聯網對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影響與區域差異[J].財經科學,2016,60(4):80-88.

[7]向玉冰.互聯網發展與居民消費結構升級[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8,61(4):51-60.

[8]荊文君,孫寶文.數字經濟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一個理論分析框架[J].經濟學家,2019,31(2):66-73.

[9]江小涓.高度聯通社會中的資源重組與服務業增長[J].經濟研究,2017,52(3):4-17.

[10]孫豪,毛中根.中國居民消費的演進與政策取向[J].社會科學,2020,42(1):72-84.

[11]王正沛,李國鑫.消費體驗視角下新零售演化發展邏輯研究[J].管理學報,2019,16(3):333-342.

[12]汪旭暉,趙博,劉志.從多渠道到全渠道:互聯網背景下傳統零售企業轉型升級路徑——基于銀泰百貨和永輝超市的雙案例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3(4):22-32.

[13]張永麗,徐臘梅.互聯網使用對西部貧困地區農戶家庭生活消費的影響——基于甘肅省1 735個農戶的調查[J].中國農村經濟,2019,35(2):42-59.

[14]程名望,張家平.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發展與城鄉居民消費差距[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9,36(7):22-41.

[15]李駿陽.對“互聯網+流通”的思考[J].中國流通經濟,2015,29(9):6-10.

[16]劉向東,湯培青.實體零售商數字化轉型過程的實踐與經驗——基于天虹股份的案例分析[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3(4):12-21.

[17]張建軍,趙啟蘭.新零售驅動下流通供應鏈商業模式轉型升級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8,38(11):5-15.

[18]王硯羽,蘇欣,謝偉.商業模式采納與融合:“人工智能+”賦能下的零售企業多案例研究[J].管理評論,2019,31(7):186-198.

[19]路紅艷.基于跨界融合視角的流通業創新發展模式[J].中國流通經濟,2017,31(4):3-9.

[20]李佳.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的智慧物流模式重構[J].中國流通經濟,2019,33(2):20-29.

[21]謝莉娟,莊逸群.互聯網和數字化情境中的零售新機制——馬克思流通理論啟示與案例分析[J].財貿經濟,2019,40(3):84-100.

[22]司增綽.需求供給結構、產業鏈構成與傳統流通業創新——以我國批發和零售業為例[J].經濟管理,2015,37(2):20-30.

[23]徐鋒,馬淑琴,李軍.習近平新時代流通發展觀的核心思想及其演化脈絡[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8,38(9):5-14.

[24]CHOI M,RABINOVICH E,RICHARDS T J.Supply chain contracts and inventory shrinkage:an empirical analysis in the grocery retailing industry[J].Decision sciences,2019,50(4):694-725.

[25]師博.人工智能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理詮釋[J].改革,2020,33(1):30-38.

[26]劉濤.我國“互聯網+流通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及建議[J].經濟縱橫,2016,32(9):47-52.

[27]劉向東,劉雨詩,陳成漳.數字經濟時代連鎖零售商的空間擴張與競爭機制創新[J].中國工業經濟,2019,37(5):80-98.

[28]謝莉娟.互聯網時代的流通組織重構——供應鏈逆向整合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15,33(4):44-56.

[29]馬晨,王東陽.新零售時代電子商務推動農產品流通體系轉型升級的機理研究及實施路徑[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197-204.

[30]孫新波,錢雨,張明超,等.大數據驅動企業供應鏈敏捷性的實現機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9,35(9):133-151,200.

[31]李曉華.數字經濟新特征與數字經濟新動能的形成機制[J].改革,2019,32(11):40-51.

[32]FOSS N J,SAEBI T.Fifteen years of research on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how far have we come and where should we go?[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7,43(1):200-227.

[33]俞彤暉.中國流通產業發展水平測度及其空間分布動態演進[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5(3):54-58.

[34]俞彤暉.流通產業集聚、地區經濟效率與城鄉收入差距[J].經濟經緯,2018,35(4):94-100.

責任編輯:陳詩靜

The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of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in the Era of Digital Economy:Features,Motivation and Realization Path

YU Tong-hui1and CHEN Fei2

(1.School of Business,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 464000,Henan,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Zhejiang,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logistics syste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task for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in which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s boost each other,with domestic market as the mainstay. In recent years,restrained by digital economy and consumption reform,traditional extensive growth cannot be continued;more and more innovation in the logistics field emerged;the role of logistics has changed from product trader to consumption guider,from market taker to production organizer,and from value realizer to value improver,which makes circulation intellectual transformation to become the core target and critical measure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rculation industry. The so called circulation intellectual transformation is that,stimulated by the multiple goals,through broadly applying the new digital technology,the circulation organizations strength the integration with Internet,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inclusive innovation,establish the intelligent learning,reasoning,and decision-making system,and accomplish its own change along the way to highquality and being smart;and its ultimate goal is to build an efficient and smooth,competitive and orderly intelligent circulation system. The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of circula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ology-intensive,convenient consumption,cross-border integration and value-added services.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this transformation is to reinvigorate the market,form new innovation pattern,and cultivate competitiveness. The driving force for its continuous evolution comes from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effect of circulation economies of scale,the acceleration of consumption reform,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and digital technology,the rise of large-scale customized production,and the competition among related enterpri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conomy.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we must fully consider the reality,take the lead of digit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business models,the efficient sharing of circulation information,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irculation,the precise matching of smart logistics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as the logical main lines to construct the feasible path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is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digital economy;circulation industry;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consumption re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色综合国产|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538国产在线|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 久久视精品|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 日韩在线2020专区|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日本精品视频|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亚洲成年人片| 国产日韩AV高潮在线|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亚洲视频黄| 成人在线不卡|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亚洲αv毛片|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欧美福利在线| 国产性爱网站|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亚洲天堂777| 五月婷婷综合网|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免费播放毛片|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中文字幕66页|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日本高清成本人视频一区|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欧美国产视频|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日韩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 日韩欧美国产区|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色偷偷综合网|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在线毛片免费| 国产色图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