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在麟游縣連續實施核桃低產低質園(樹)改造項目,總結、探索出一整套科學性、操作性、實用性強的硬枝嫁接技術,為核桃產業健康、穩步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核桃;低產低質園;高接換優技術
1.主要技術措施
1.1良種確定:選擇全省推廣且適宜本區域栽培的優良品種,早實品種為香玲,晚實品種為清香。要求采穗圃檔案齊全,品種純正,母樹生長健壯,無檢疫性病蟲害。
1.2接穗的采集與保存:在采穗圃和母樹園已掛果樹中,于立春前采集。采穗時選擇樹冠中上部外圍一年生的生長枝或發育枝。枝條基部直徑1.2—2cm,生長健壯、通直、芽體飽滿、髓心較小、木質化充分、無病蟲危害和機械損傷。依品種每30-50根成捆,掛標簽,標明來源、品種、數量、采集時間,放入貯藏窖前蠟封剪口。
接穗貯藏地窖選擇在陰涼通風、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寬度1.5m,深度4m,長度視接穗數量而定的坑槽,頂部用3.3-3.6m預制板封頂,并留通風口,底部鋪20cm厚的濕沙,并用木棒在濕沙上墊起,然后將接穗一層一層放置,共放6—7層。每隔15-20天檢查一次,防止枝條因濕度過大發生霉變。
1.3物料準備:嫁接刀、修枝剪、手鋸、磨石、人字梯或高板凳、工業蠟、蜂蠟、凡士林等;包扎材料有農用地膜、乙烯繩(帶)、廢舊報紙等.
1.4嫁接時間的選擇:嫁接最佳時間為4月中旬至5月上旬,(當地油菜花開放之時)為期30天左右。嫁接過早,由于氣溫低砧木及接穗不離皮,接口不易產生愈傷組織;過晚氣溫高,光照充足,接穗易失水,成活率差。
1.5砧木的選擇:改接園的砧齡(低產樹齡)應在15年以下,樹勢生長旺盛,干高2米左右。砧木接口直徑在5—10cm插入2—3個接穗;接口直徑在3—5cm幼樹可進行單頭或雙頭改接,具體高接部位早實在1.2米處嫁接第一層主枝,晚實在1.5米處嫁接第一層主枝。若干高在2.0米以上,樹齡在20年以上的植株,可更新(截干)后當年6月中旬利用嫩枝芽接的方法進行改接。
1.6傷流的控制:控制傷流是核桃樹高接的關鍵環節之一,也是影響核桃嫁接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傷流的變化受立地條件、氣候和樹體本身特性影響,嫁接時有時砧木并無傷流,但氣候變化(寒流、低溫)、降水等因素均能使傷流由鋸口溢出。
1.7接穗的處理:嫁接前將接穗由貯藏窖取出少許,選取枝條中部芽體飽滿、髓心小、無雄花序的區段留2-3個飽滿芽進行剪截,長度在20-25㎝之間,然后將剪好的枝條放在按水:工業蠟:蜂蠟:凡士林=1:5:1:0.1比例配制的沸騰溶液中迅速浸蘸,速度要快,且枝條全部均勻蘸上蠟液。蠟液一次配制足量,切不可在沸騰時隨時加兌涼水,否則,因工業蠟及蜂蠟比重小,加兌涼水會使溶液上部的蠟液全部外溢,下部因溫度過高極易燙傷枝條。待枝條上的蠟液冷卻后按品種裝箱,放于陰涼處以便隨接隨用。
1.8嫁接方法與步驟
①接穗的削取:待接穗離皮時將處理好的接穗下端削成長5—8cm馬耳形削面,切面與枝條上端成45°,削面要平滑,前端削成薄舌狀(便于向皮層與木質部之間插入)待用。
②砧木的處理:選改接樹主干或主枝平直光滑處,將上端截成光滑斷面,在插入接穗處由上往下削去砧木的粗老樹皮露出新皮,長度超出接穗削面1-2cm,寬度超出接穗削面0.8-1.0㎝,接口兩側橫削2—3cm的月牙狀切口,以利接穗插入。
③接入接穗:將已削好的馬耳形接穗的皮層輕輕揭離木質部,再將接穗的木質部插入已削好的砧木月牙狀切口的形成層部位(皮與木質部之間),接穗剝離的皮層正好覆蓋在砧木縱削的新皮上,插入深度以結合牢固和少露部分接穗削面(0.5—0.8cm),俗稱露白為宜。
④接穗的固定:接穗插入砧木后,用農用地膜將接口及砧木橫斷面包嚴實,用乙烯塑料繩綁縛4—5圈,接穗削面上、下兩端綁緊,中間綁牢為度。
⑤接穗遮陰:嫁接后氣溫過高(5月10日后嫁接),用報紙卷一紙筒套在砧木的外圍(報紙上端距接穗上口留5—10cm的空隙),也可在報紙上扎一些通風孔,扎緊下口,整個嫁接過程完成。
1.9接后管理
①除萌:嫁接后,及時除掉砧木上的萌芽,以免影響接穗芽體的萌發。若接穗上的芽體枯死、脫落不能萌發,砧木上可保留2—3個萌芽,以便6月份利用芽接的方法進行補接,否則,接穗上的芽體既不能萌發,砧木上的萌芽又全部抹掉,會導致砧木干枯死亡。
②防風折:當新梢生長到40cm左右時,要及時在接口處綁縛長1.5米左右的支柱,將新梢輕輕綁縛在支柱上以防風折,隨著新梢的生長要綁縛2—3次。
③摘心:新梢生長到60cm時,要及時摘心。摘心后萌發的側枝,每個枝條選留2—3個方位、距離合適的側枝,其余抹除。
④摘除雌、雄花:高接樹成活后,對枝條上萌發的雄花和雌花及時全部摘除,以免消耗樹體及接穗養分。
⑤疏枝:對接穗基部萌發的新枝,要及時疏除過密、交叉、重疊、下垂、細弱及生長部位不當的枝條,以保證選留枝條健壯生長,為培養豐產樹形奠定基礎。
⑥松綁:8月初,嫁接成活快速生長,對于因初次綁縛過緊影響接穗及砧木生長要的扎繩,應及時松綁。方法是將扎繩解開,然后錯開原綁縛印痕重新輕輕綁扎即可。
⑦檢查成活:6月中旬對所有高接植株實施檢查,對于沒成活的要進行芽接補救,鞏固高接成果。
⑧擴盤改土:高接后,于每年早春或秋季在樹冠下翻耕1—2次,深度20—30cm;對立地條件差,坡度較大的地方,采取挖魚鱗坑、水平階、修筑樹盤等措施,達到蓄水保墑,改良土壤,消滅蟲卵和雜草的目的。
⑨增施肥料:早春和秋末結合深翻,在樹冠下挖環狀溝或輻射狀溝槽,深30cm,施入基肥,每株施農家肥或人糞尿30—50kg,然后埋土覆蓋。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在樹下間作綠肥,于展葉期全園深翻埋入土中。
2.創新點
2.1改初休眠期采集接穗為深休眠期采集
接穗采集時間過早(11月初至12月底),母樹流液體時間及接穗保存時間過長,既加大了樹體營養流失,又延長了接穗保存時間,增加了保存難度;采集過晚(2月中旬至3月底),枝條芽體已經萌動,雖然保存時間短,但芽體已萌動,導致接穗利用率和改接成活率低,嫁接時間短。經過多年探索和觀察,在立春前采接穗最佳。
2.2改沙藏、窯洞藏、冷庫藏接穗為坑槽貯藏
大量貯藏接穗采用沙藏的方法,濕度難以控制,平時翻動接穗工作量大,早春極易失水或發芽;窯洞貯藏,通氣孔設置困難,溫度、濕度難以控制,接穗易霉變或極早發芽;冷庫貯藏,大量貯存接穗需要空間大,溫度雖好控制但濕度難控制,貯藏成本大且效果不佳。
2.3改濕土、套塑料袋、地膜纏繞接穗保濕為蠟液封接穗保濕
采用報紙裝濕土的方法保持接穗水分,取土困難,嫁接速度緩慢,特別是10年以上的低產樹改接,土壤濕度難以控制,放風及觀察困難;套塑料袋保濕,程序雖簡單,但放風時間難以掌握,放風過早,袋內溫、濕度驟變導致接穗極易死亡,降低嫁接成活率;放風過晚,袋內溫度過高極易燒壞萌芽;地膜纏繞接穗保濕,保溫保濕效果好,但大面積改接費工費時費材料;采用水:工業蠟:蜂蠟:凡士林=1:5:1:0.1比例配制的蠟液浸蘸接穗,保溫保濕效果好,保濕時間長,方法簡單快捷,不用放風,改接成活率高。
2.4增加創傷面,以利形成愈傷組織,減少死樁形成
對嫁接口直徑6㎝以上的主干或主枝嫁接時,將砧木截面橫斷面四周老皮刮去寬1㎝左右,深度以露出新皮層為度的創傷面,促使形成較多愈傷組織,從而使接穗與砧木盡快愈合并包嚴砧木斷面,以減少死樁形成。
作者簡介:
陳紅生:男,出生于1969年11月,陜西麟游縣人,林業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技術應用與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