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要:隨著飛機通信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飛機機載通信設備的信道容量與天線安裝空間逐漸不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文提出一種基于角度分集的機載超寬帶MIMO天線設計,該天線在不使用解耦結構的情況下,就可以獲得較高的端口隔離度,這極大的提升了數據傳輸的效率。鑒于此,本文首先對MIMO天線結構進行分析,然后對天線進行具體設計,最后對設計天線進行實際測量,驗證該天線的有效性。
關鍵詞:角度分集;機載超寬帶;MIMO天線;
1. MIMO天線結構
圖1就是本文設計的MIMO天線結構設計圖,與傳統天線相比,該天線的整體尺寸降低為36mm*36mm*0.8mm,其介質采用FR4板材,介電指數為4.4。WS表示Vivaldi天線的饋電,將其端口定義為1;Wf表示超寬帶槽天線,將其端口定義為2;L表示天線的長度;W表示天線的寬度。
本文所設計的天線主要由漸變槽線與微帶槽線構成。當天線饋電后,電流將會微帶槽線進行轉化,并將電磁波能量傳遞給槽線傳輸線,同時由于槽線的傳輸能力較弱,這會導致饋入的電磁波被束縛在槽線之中,最終傳輸至漸變槽中。由于漸變槽線的寬度可以進行增加,所以,電磁波方向上的槽線會減弱磁場的束縛力,漸變槽線輻射會逐漸增強。當輻射強度達到工作頻率的一半波長時,傳輸的電磁波會產生諧振,并沿著天線開槽方向發生偏移。此外,不同工作頻率所產生的電磁波,所受到的槽線輻射也會存在著一定的不同。
本文在Vivaldi天線左右兩側的輻射臂上進行開槽,這一方面能夠延長邊緣的電長度,同時對外沿的電流以及阻抗特性進行改變,使天線的低頻段向內發生偏移,增加天線的帶寬,為天線小型化提供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在輻射壁上開槽,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弱輻射臂的電路,并提高天線定向輻射的能量。本文以Vivaldi天線作為基礎,并在天線的開槽處安裝金屬貼片,形成集成槽提高天線的空間利用率。與傳統的槽天線相比,本文設計的輻射壁長度更大,并形成曲線結構,具有小型化的技術優勢,由于本文設計天線為非閉合結構,同時金屬貼片在天線的左側,這會將天線的輻射方向集中到天線的右側。
2 MIMO天線的具體設計
2.1天線具體設計流程
圖2是本文具體設計的天線流程,這一設計是在圖2(a)Vivaldi天線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將圖2(a)中對稱的輻射壁中開出兩個左右對稱的長方形槽,從而形成圖2(b);最后在右側的方形槽中,安裝上長方形貼片,最后形成本文所設計的超寬帶MIMO天線。由于在輻射臂上進行開槽,這將改變原本的電流路徑,增加外邊電流經過的路徑,從而改善低頻段的阻抗性,使天線低頻段向邊緣的方向發生偏移。
從圖2中也可以清晰的看出,圖2(b)的天線相比于天線1更加小型化。通過對圖2中三種天線的參數曲線進行研究,可以發現,圖2(b)與圖2(a)相比,由于在兩側進行可開槽,其原有的工作頻率發生改變,向低頻段發生移動,這種展寬大約能夠達到1GHz。圖2(c)天線由于添加金屬貼片,相比于圖2(a)天線,其工作帶寬進一步發生偏移并逐漸向低頻段靠近,其展寬大約能夠達到0.5HGz。與此同時,該天線的高頻帶寬也有所增長,其阻抗帶寬區間為2.7~15.4GHz。本文所設計的超寬帶槽天線阻抗帶寬區間為1.8~12.7HGz,最小工作頻率與同尺寸大小的天線相比,也是最小的。此外,本文所設計的天線端口隔離數也是整個工作帶最小的。
2.2天線參數設計
MIMO天線與Vivaldi天線的參數值與天線的開槽深度有著一定的影響。正常情況下,開槽深度對Vivaldi天線反射系數的影響較小,二者之間的變化幅度相對平穩,當開槽深度開始增加時,Vivaldi天線的工作頻率開始向低頻偏移。但是開槽深度對MIMO天線的反射系數影響較大,影響的波動也較大,這是由于隨著開槽深度的增加,使金屬貼片與Vivaldi輻射貼片之間的距離增加了,二者之間的耦合關系也發生改變,并增加了輸入阻抗。二者之間的距離越大,對低頻處基本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在高頻處這種影響一開始出現增加,當達到臨界值時這種影響開始減小。此外,MIMO天線與Vivaldi天線的參數隨著開槽內貼片的長度變化而發生變化,當貼片長度增加時,對Vivaldi天線的影響較小,反而對MIMO天線的影響較大。因此,當天線的長度增加時,天線的工作頻率會逐漸向低頻偏移。
3天線實際的測量結果
本文通過HFSS軟件設計的寬帶MIMO天線進行優化與測試,為了證明本文所設計MIMO天線的實際應用價值與可靠性,依據優化后天線的實際尺寸,采用矢量網絡分析儀器與微波仿真室對設計天線的實物進行測量。從整體上看天線的尺寸非常緊湊。本文將測量后的數值與仿真后的數據進行了對比。通過對天線實際測量后得出天線的阻抗帶寬為2.8~15.9GHz.er,實際測量的數值為1.8~12.7GHz,基本上與仿真后的數據保持一致。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3HGz時,天線的實際測量結果略大于仿真結果,而在其他頻率則小于仿真結果,天線端口的隔離程度情況良好。從整體上來看,本文設計的天線的測試結果與仿真結果基本一致。其差距也主要源于天線的加工誤差導致的,同時不同的介質、不同的焊接精度都會對天線的實際使用性能造成影響。
4結語
本文采用角度分集技術對機載超寬帶MIMO天線進行了設計,對傳統的Vivaldi天線進行了改進,使得天線長度進一步縮短,同時這種天線的設計也更加簡單,不在需要復雜的解耦結構,端口的隔離度也較高。該天線與傳統單天線相比,其工作的頻段更低,并逐漸向小型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振亞, 竺小松, 尹成友,等. 基于角度分集的機載超寬帶MIMO天線設計[J]. 航空學報, 2018, 40(5).
[2]陳曦, 薛文瑞, 趙晨,等. 基于LiF和NaF的超寬帶紅外吸收器[J]. 光學學報, 2018..
[3]沈子鈺, 褚杭柯, 唐川雁. 超寬帶信號的快速匹配追蹤算法[J]. 通信技術, 2018, 51(05):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