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濤
高職院校留學生“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研究探討——以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彭濤
(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廣元 628000)
“公共體育”課程是留學生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分析了實際教學中發現的各種問題,通過研究探索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一些理論支撐與參考。
留學生;體育教學;教學模式;課程標準
“公共體育”課程作為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留學生班重要的一門課程之一,通過“公共體育”課程的開展促進留學生身心素質提高,保障良好的身體條件,為各門課程的學習打好身體基礎條件。“公共體育”課程是留學生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在制訂留學生體育課程標準時,留學生“公共體育”課程標準與國內學生課程標準存在一些不同之處,在課程的教學目標設置上知識、能力、素質三大目標是否依然適用,“公共體育”課程教學內容是否滿足留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留學生的“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是否應該和國內學生“公共體育”課程模式一模一樣,還是根據留學生的不同文化差異來進行差異化的教學模式,對于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師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學院留學生“公共體育”課程的開展已經有兩學期,在“公共體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比如留學生對體育課程熱情不高、學習興趣低、紀律散漫、對上課重視度不夠等問題,通過對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留學生的調查和交流訪談,分析目前學院留學生的“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旨在研究探討高職院校留學生“公共體育”課程如何更好地開展。
研究對象為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2017級、2018級留學生班“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模式。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文獻并整理留學生相關教學模式的研究文獻,以及留學生課程相關研究信息,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論 依據。
2.2.2 問卷調查法
通過對學院留學生“公共體育”課程相關內容制訂調查問卷,對調查問卷進行分析、比較和歸納,最后得出相關 結論。
2.2.3 訪談法
通過對學院2017、2018級留學生兩個班的學生進行訪談交流,獲取他們對“公共體育”課程開展的一些意見和建議,收集更多、更好的方法與建議。
從“公共體育”課程的目標設定可以看出,普通學生在“公共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設定上更加詳細和具體,更加適應中國大學生的要求。而在留學生教學目標設定上,主要問題在于留學生班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國家文化背景各有不同,由于對留學生的文化背景了解程度不夠,在制訂“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目標時,只能參考國內學生的情況適當做調整,未能充分結合留學生的文化差異情況,因此,教學目標顯得比較籠統。課程重點還是在于知識技能目標,即提升他們對某項體育運動知識技能的掌握水平,并能夠熟練運用到一定程度,在國內學習之余為其提供一些體育鍛煉途徑,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從學院“公共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設定分析可以發現,留學生和普通學生的“公共體育”課程體育教學內容相同的項目有球類(乒乓球、羽毛球);普通學生的教學內容設定更加豐富,學生學習的空間更大,掌握的運動技能更多。而留學生由于時間的局限性,在教學內容的設定上,只針對性地安排了2個球類項目內容。乒乓球和羽毛球作為中國的傳統優勢體育項目,選擇這2個運動項目的目的在于通過對中國傳統優勢項目的學習,增加留學生對中國文化和體育特色的了解,同時,乒乓球和羽毛球這2個運動項目也是全世界比較流行的傳統體育項目,留學生通過學習掌握運動技能,在以后的生活中依然可以受益匪淺。
從學院“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時數及教學組織形式對比可以發現,在總學時數上,留學生學習時間比學院普通學生少40個學時,學習時間相對較短。留學生的“公共體育”課程與學院其他學生的課程性質一樣,都屬于公共必修課,但是學分不同,由于留學生的學習課時數相對普通學生少了40個學時,因此留學生的“公共體育”課程學分只有3.5分。留學生與學院其他學生的教學組織形式一致,都是班級授課制,目前學院一共有2個留學生班,上課內容各不相同。學院留學生與普通學生在“公共體育”課程上最大的不同是留學生的“公共體育”課程成績不計入留學生留級科目,在上課過程中發現,經常有留學生曠課、遲到早退的現象,即使在教師嚴格要求下,依然有學生曠課的情況,根本原因在于留學生即使在“公共體育”課程考試中不及格,對其學業的學習影響不是很大,而學院其他普通學生如果“公共體育”課程考試不及格就要參加補考,補考不及格就要重修“公共體育”課程,對學生的學業學習影響很大。
從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開展對比分析可以發現,學院留學生課余活動的主要內容是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板球四大類運動項目,活動內容相對比較單一。主要原因在于學院目前留學生的“公共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為乒乓球和羽毛球,學生對這2個運動項目的運動興趣較濃,運動技能掌握相對較好,同時,一些留學生非常喜愛自己國家非常流行的運動項目,比如印度、孟加拉國的板球運動等,也是留學生課余時間參加的主要運動項目;另一方面,由于留學生掌握其他運動項目的運動技能相對較少,加上處于陌生的環境,語言交流存在障礙,能一起參與活動的朋友較少,因此課余體育活動內容相對單一;而在參加課余活動的時間及人數上,留學生相對普通學生時間要少很多,主要原因在于留學生與身邊的國內學生文化差異較大,語言交流存在障礙,大多數時候都是同本留學生班的學生一起參與課外體育活動。
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留學生班已經開展1年有余,通過對目前留學生“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模式開展現狀的研究分析,結合五大方面,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數及教學組織形式以及課外體育活動開展情況的綜合研究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與對策建議。
“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中的指明燈,在今后的教學目標制訂過程中,教學目標應充分結合留學生不同的文化體育背景差異,不同國家的留學生接受的體育文化教育背景各有不同,在制訂留學生的教學目標時,不能照搬國內學生的“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目標,除了傳統的知識、能力、素質三大目標模塊,更應結合中國特色的一些體育文化,以傳播中國博大精深的體育文化為導向的體育課程目標,這樣既能讓留學生掌握運動知識技能,同時也能學習中國歷史文化。
學院目前留學生“公共體育”課程教學內容設置相對單一,學生對不同運動項目的欲望不能充分滿足。在今后的教學內容設置上,應該充分調查了解留學生對哪些運動項目的興趣更大,這樣課堂學習氛圍將會更好。增加一些更具有中國特色的運動項目,比如武術的太極拳、長拳、刀術、劍術等項目。
適當靈活調整留學生教學組織形式,更加貼合留學生文化差異情況,更好地調動留學生學習興趣,提升留學生學習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留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學形式要靈活,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式教學。讓學生參與到教師“教”的過程中,教與學充分融合,相信留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效果將會得到提高。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方式為留學生的學習提供多樣化的保障,學生的學習熱情自然有所提高。
由于學院目前留學生學籍管理規定留學生的“公共體育”課程成績不計入留學生留級科目,在上課過程中經常出現曠課、遲到、早退等不良現象,考試成績不及格對他們來說沒有過大的影響,因此,學院留學生對“公共體育”課程的重視度遠遠不夠,這對“公共體育”課程的開展以及留學生自身的身體健康都是很不利的。管理部門只有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才能為學院的正常運行提供保障,缺乏嚴格的規程管理是留學生學習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唯有加強管理,留學生的學習生活才能有序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效果也才能更有保障。
課內與課外體育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促進學院體育運動的開展,學院應為留學生的體育運動鍛煉提供充足的運動鍛煉平臺,建立留學生課后體育活動管理制度。目前學院留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基本上都是自發組織的,開課后體育活動內容單一,活動時間短,缺少學院專職體育教師的指導,學院的重視度不夠,同時隨著學院今后的不斷壯大,留學生不斷增多將會是一種趨勢。為了更好地滿足留學生的體育運動鍛煉需求,學院應加大對留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視度,建立相應的留學生體育鍛煉平臺,安排學院體育教師進行課后體育鍛煉指導工作。對于學院每年的春季田徑運動會,留學生應與普通學生一樣具有參與的權利,這不僅僅可以提升學院學生的體育競技水平,也能充分展示留學生的體育風采;允許留學生加入學院的各個體育社團,參與社團的各項體育活動,同時,學院團委也可以增加一些留學生非常喜愛的運動項目社團,比如很多印度、孟加拉國留學生喜愛的板球運動,學院可以允許學生申請建立板球運動社團,這不僅僅可以滿足留學生的鍛煉需求,也為學院其他學生提供了嘗試新的體育運動的機會。
[1]馮兆麗,和錫健.大理學院留學生體育教育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大理學院學報,2012,4(2):69-72.
[2]鄭剛,馬樂.“一帶一路”戰略與來華留學生教育:基于2004—2014 的數據分析[J].教育與經濟,2016,3(28):77-82.
[3]趙志強,劉少英.大學體育課程組織形式及其教學模式的探討——以吉首大學為例[J].湖北體育科技,2016,1(3):45-47.
G807
A
10.15913/j.cnki.kjycx.2020.14.022
2095-6835(2020)14-0062-02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