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碧霞
現今,新媒體時代悄然而至,新聞行業要想加快轉型步伐,勢必要集中精力鍛煉新聞記者采編能力,將新聞潛在價值最大限度發揮,并借助新媒體擴大信息傳播范圍,滿足受眾新聞信息獲取需要。由此可知,重點分析新聞記者采編環節已有問題及對策十分必要,這能為新聞行業穩健發展助力。
所謂新聞采編,即獲取新聞材料、撰寫新聞稿件、整合新聞資料這一系列化工作[1]。新聞采編內容包括采訪和編輯,新聞工作者基于前期調查明確編輯方向,在此期間遵循客觀性原則,將新聞價值信息快速、準確傳播,為受眾提供優質服務。當前時代發展步伐加快,為更好順應新時代發展趨勢,新聞采編工作應創新式發展,進而在激烈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2]。站在新聞記者角度來講,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適時轉變自身角色,以便出色勝任新時期新聞采編工作,實現新舊媒體融合發展目標。
部分新聞記者缺失新聞敏感性,意味著重點新聞不能及時捕捉,所報道內容平淡無奇,換言之,新聞價值會因記者新聞敏感度偏低而下降。如果記者將關注點停留于表面素材,然而新聞采編挖掘力度不夠深入,那么素材全面性無法保證,最終新聞傳播活動不能及時滿足受眾需要,最終記者采編能力得不到鍛煉。
新聞報道建立在真實信息基礎之上,然而多數記者習慣工作于辦公室,基層調查卻流于形式,最終新聞內容將失去客觀性和真實性。一旦新聞工作脫離基層群眾,則說明記者職責定位失準,且記者責任意識淡薄,新聞報道之后,新聞信息無法引起基礎群眾共鳴,還會片面引導社會輿論。
雖然新媒體時代到來,但多數新聞記者仍運用傳統采編模式,這不僅影響報道時效性,還會從整體上降低新聞質量和工作效率。現下,新舊媒體融合已成為必然趨勢,對于適應性較差的新聞記者來說,需要一段時間習慣新媒體采編模式,如果適應效果不盡如人意,那么新聞采編工作服務效能會大幅弱化,并且新聞行業社會效益隨之降低[3]。
新時代,新聞記者應強化業務能力,并提升綜合素養,這是保證新聞報道質量、拓展升職空間的基本要求。否則,新聞采編價值將片面發揮,隨著時間積累,新聞采編工作將遇到重重阻力,一旦記者業務能力短時間內得不到強化,那么受眾需求會被片面滿足,使得新聞行業走向下坡路。
記者新聞敏感度強弱,關乎新聞報道價值高低,并直接影響新聞采編工作創新效果。新聞敏感性培養時,要求記者具備發現力,以觀察者身份廣泛獲取新聞素材,從新聞素材中挖掘價值信息,經加工、編輯使其成為點睛之筆。記者養成這一良好習慣后,能夠循序式提升新聞敏感性,最終起到社會輿論導向作用。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新聞記者以獨特視角審視新聞采編工作,對新聞信息持獨特見解,這既能避免同質化現象,又能博得受眾眼球,進一步增進受眾與新聞行業間距離,為新聞事業持續發展注入活力。對此,要加強專業培訓,即面向新聞記者提供再教育機會,聘請業內專家講解新聞采編案例,傳授新聞采編技巧、分享工作經驗,幫助記者提升實戰能力,為新聞采編工作儲備優秀人才。當前新聞信息海量更新,要想在眾多新聞信息中獲取價值信息,新聞記者無疑要強化敏感性,在短時間內快速、準確發現價值新聞事件,為社會快速發展提供推助力[4]。
無論是新聞采編,還是新聞報道,都不能脫離基層群眾獨立開展。實際工作中,記者與人民群眾取得聯系,經實地調查和走訪獲取豐富素材,針對素材潛在價值深入挖掘,為新聞采編增添亮點。例如,河南新鄉于2016 年發生暴雨,前線記者頂著暴雨堅持播報,此時記者做到以人民為中心,在強烈使命感、責任感引導下堅持完成工作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新聞記者以強烈社會責任感從事采編工作,秉持客觀、公證態度,并站在受眾角度分析新聞事件,以正向引導受眾意識來完成采編任務。新時期下,新聞記者堅持實事求是原則,盡最大可能還原事實真相,這既是對公眾負責的表現,又能真正鍛煉自身采編能力,為新聞事業可持續發展貢獻積極力量。如果新聞記者責任意識不斷強化,那么人民群眾求真意識會相應提高,進而增強新聞采編監督力量,推動新聞采編活動規范化、標準化進行。從本質上來講,要從工作熱情激發層面入手,這有利于調動新聞記者工作能動性,進而強化工作責任感、提升新聞質量,讓新聞事業在記者支持下穩步發展。新聞記者堅持正確價值導向,以高度責任感執行采編任務,能夠傳遞社會正能量,并加快和諧社會建設步伐,更好適應新時代發展趨勢。
網絡傳播視域下,新聞記者與時俱進創新采編模式,加快新、舊媒體融合速度。新聞信息收集后,記者主動與編輯部溝通,協商整合信息采集、信息編輯、信息傳播等環節,為公眾傳遞可讀、可思新聞信息。采編模式創新表現:記者負責采訪、編輯兩項工作內容,因為實地采訪感觸頗深,所以編輯工作能夠有的放矢。新聞信息處理時,記者借助互聯網平臺整合相關資料,從多層面、多角度篩選新聞信息;接下來利用信息技術或專業軟件剪輯、排版,在文字、圖片、音頻等方面精細化加工,其中,文字作為信息傳遞載體,為吸引受眾注意力、調動閱讀欲望,應保證文字醒目性。在這一過程中,采編工作以新聞信息質量提升為中心,新聞信息處理過程中,需要嚴格審查信息內容完整性和真實性,避免采編環節出現差錯。由于此項工作耗時較長,加之,時效性、準確性要求較高,單憑人工模式予以處理,不能更好滿足采編需要,所以借助新媒體對其進行過程式檢驗,有利于又好又快完成新聞采編任務,一定程度上減輕記者工作壓力。待審查無誤后進入報道環節,最終取得良好播報效果。
新聞記者從事新聞采編工作時,結合時代發展需要強化業務能力,以此提高采編效率。具體來說,記者結合自身情況掌握采訪技巧,以便為編輯工作奠定基礎。首先,充分準備采訪工作。記者明確采訪目標、事先了解采訪者信息、擬列采訪提綱,爭取在采訪環節獲取價值信息。與此同時,合理布置采訪現場,充足準備相關工具,并妥善擺放器材,盡可能提高人力、物力資源使用效率。其次,創設采訪環境。因為采訪環境對采訪主客體心情有關鍵性影響,為避免出現尷尬情況,應以興趣話題為切入點,讓采訪對象放下壓力,并保持愉悅心情,使采訪問題得到有效回答。由于采訪過程中會出現突發情況,這要求記者具備應變能力,視情況調整提問順序,并適當增減問題,以此提高采訪效率。最后,培養記者發散性思維,從細節之處獲取真實性行為,進而為編輯工作提供價值素材。
除此之外,新聞記者豐富自身知識儲備,主動學習多領域知識,以此拓展知識視野,為新聞采編提供理論支撐,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新聞報道中,記者明確政治立場,主動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結合本國國情研究熱點新聞事件,并站在人民群眾角度報道民生類新聞,如制作“住房”“醫療”“教育”等專題采編活動,爭取保證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穩定性。由于時代步伐不斷變化,但新聞求真、求實精神永不消退,所以新聞記者要忠于新聞事實,堅持科學理念、端正科學態度,以質疑、創新精神推動新聞事業發展。
綜上所述,新聞采編工作隨時代發展而變化,新聞記者要想在新時代下站穩腳跟、實現個人價值,定要強化自身采編能力,通過提高新聞敏感度、強化責任意識、創新采編模式、增強業務能力等措施解決采編問題。這對新聞記者個人進步、新聞事業良性發展有積極影響,最終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新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