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斌
市面上出現的很多引進版圖書,翻譯語言生硬粗糙,帶有明顯的翻譯腔,有的甚至還會出現宗教和政治性問題,因此引進版圖書的質量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譯文質量不過關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漏譯、錯譯、直譯等問題,有的譯者甚至直接借鑒機器翻譯的譯文,這樣提交的譯稿很生硬,且帶有很強的翻譯腔,不符合中文閱讀習慣。有的譯文中的錯誤還可能來源于原著,比如有的原文圖表、公式計算中就出現了數字統計或計算錯誤。同時,有的書稿可能是由多位譯者合作翻譯,這樣的書稿通常會遇到翻譯風格不統一,文中的專業名詞、術語不統一的問題,這些問題也需要予以重視。
科技類圖書的翻譯,會對譯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譯者不僅要語言過關,同時,還需要有相應的專業背景。譯者的專業素質直接決定了整個譯稿的質量水準,因此,譯稿交稿之前,試譯環節必不可少,可以盡量選擇信息量較多、長度適中的代表性章節以檢驗譯者的水平,也可同時選擇2~3名譯者試譯,以最后的譯文質量來評選。收到試譯稿,不要急于進行編輯加工,應該對譯文進行認真審讀,重點核查是否有漏譯、錯譯,是否是機器翻譯的譯文,是否有很嚴重的翻譯腔;同時,對于多人合譯的,還要重點審查譯文風格是否一致,專有名詞等是否統一,上下文的銜接是否流暢。對于譯稿質量太差的,應退改譯稿。
在譯者開始翻譯工作之前,就需要明確溝通好譯文的整體要求:譯文翻譯應忠實于原著,表達準確無誤,無錯譯、漏譯。另外,要求作者不得未經說明地刪減內容,只可在以下兩種情況下適當修改原著內容:第一,為使翻譯作品的語言表達準確、符合中文表達習慣,可在不影響原著內容和結構的前提下適當修改;第二,原著確有可證明的表達錯誤或內容錯誤。同時,譯稿目錄及層次一般參照原書,但譯稿中的標點符號、數字單位一律采用我國國家標準用法,不沿襲原文。
作為圖書編輯,我們需要時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以免造成不良的政治影響,或引發民族矛盾。不能因為是科技類文稿,就放松警惕。
比如,在科技類圖書中,某些統計圖表中,可能會出現將中國香港、臺灣地區單列,甚至與中國并列的情況,這種錯誤比較隱蔽,但一定不能大意,一定要及時處理。另外,只要看到書稿中出現的地圖,就一定要高度警惕,因為很多國外地圖可能會對我國邊界指示不明確或指示錯誤,這些類似問題切不可大意。
2.4.1 語言文字
書稿中帶有翻譯腔,出現錯譯、漏譯等是引進版圖書的通病,很多時候,譯者直接按照英文表達或者使用機器翻譯文稿,這樣的譯文不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常常會讓讀者不知所云,這種情況應該予以杜絕。關于語言文字的翻譯,要求內容完整、用詞準確、語句流暢、邏輯連貫,譯文應力求做到“信、達、雅”。
2.4.2 標點符號
從眾多譯稿中發現,大多數譯者一般都認為中英文標點符號的用法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所以在翻譯成中文的過程中往往中英文符號混用。通常見到的錯誤類型有,在英文中依然保留中文的頓號、書名號和省略號等。實際上,英文的頓號相當于中文的逗號;英文中沒有書名號,英文的書名使用斜體標注而不使用書名號;英文的省略號是居下的3個點,中文的省略號是居中的6個點。同時,還需注意正確使用全角和半角。有時,譯者也會在中文里直接保留了英文的標點符號,這也是不正確的,比如“The Wall Street Journal”,作者譯為“華爾街日報刊”,實際上,英文譯為中文后,標點符號也應遵循中文規則,所以此處應為《華爾街日報》。
2.4.3 專業術語規范
科普圖書涉及的術語較多,譯者需謹慎處理,注意嚴謹、前后文統一。術語的翻譯不可隨意處理,必須準確、規范地翻譯術語,因為它們是體現引進版圖書質量的關鍵所在。
例如,“Parkinson’s disease”,譯者翻譯為“帕金森綜合征”,根據查詢相關資料得知,其標準譯名應為“帕金森病”。專業名詞術語是否符合規范、標準是否統一等是保證譯文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予以重視。
對于術語翻譯,我們通常建議譯者查詢相關權威工具書,比如《辭?!贰吨袊蟀倏迫珪贰恫涣蓄嵃倏迫珪返?,除此以外,還可以查詢“術語在線”(termonline.cn),這是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主辦的術語知識服務平臺,聚合了全國科技名詞委權威發布的審定公布名詞數據庫、海峽兩岸名詞數據庫和審定預公布數據庫,累計45萬余條規范術語,覆蓋了包括基礎科學、工程與技術科學等各個領域在內的100余個學科。同時,針對譯文中出現的專業術語的翻譯,由譯者制作專業術語表,這樣可以保證整本書或系列書里出現的術語都統一,同時編校人員在后期編校工作中也可以對照參考。
2.4.4 人名、地名、機構名等名稱規范
關于人名、地名、機構名等名稱規范,具體可參考如下要點。
關于人名的翻譯,在書中第一次出現時括注原人名。可參考商務印書館的《英語姓名譯名手冊》等工具書查詢人名翻譯。如果工具書中查不到的,可用音譯,并要在第一次出現的中文譯名后括注英文原名,注意保持全書統一。涉及人稱代詞時,請譯者特別注意性別,不要以“他”概全。以姓氏命名的定律、定理、原理,其姓氏要譯成中文,已有通用中文譯名的要采用通用譯名。
關于地名的翻譯,包括國家(地區)、首都(首府)、城鎮和居民點、山川、河流、島嶼、海洋等名稱,且在書中第一次出現時括注原地名。地名翻譯首選工具書為商務印書館的《外國地名譯名手冊》》,如果工具書中查不到的,可用音譯,并要在第一次出現的中文譯名后括注英文原名,注意保持全書統一。已有通用譯名的應予采用,不宜生造譯名。
關于機構名稱,以及雜志、報告、文章、書籍、電視節目、法律條例、協議、公約等的翻譯,在第一次出現時均需括注英文全稱,已有官方或者通用中譯名的可直接使用,需請譯者勤查核實。
2.4.5 圖表及其他說明文字
原文中的圖表、說明性文字、輔文等必須譯為中文并置于文中對應的地方,編輯人員需要注意格式、文字的修改,先文后圖表,需要符合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同時,還需注意的是,圖表中的數字要仔細與正文核對,保持一致,遇到合計數據需核算(例如,各項百分比之和是否為總百分比)。
2.4.6 量和單位
碰到譯文中出現的英/美制量和單位,編輯人員應該參考《現代漢語詞典》里的“計量單位表”等工具書統一轉換成國際標準單位,同時,需注意全書統一。如果譯稿中涉及的單位比較少,建議第一次出現時在相應位置進行注釋即可;如果全書涉及的單位比較多,建議在文前增加一頁計算單位換算表。
做好引進版科技類圖書的出版工作,可以將國外最先進、前沿的科技著作引進國內,豐富圖書市場,給讀者帶來新的閱讀體驗??萍紙D書的出版承擔著傳播科學知識、促進科研發展的重要使命,而圖書的選題策劃、編校和營銷是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所在??萍紙D書的翻譯也是一種藝術,同時也是一種再創造,我們編輯人員在做引進版圖書時,首先要慎重篩選選題,其次要嚴選譯者,同時要提高版權意識,嚴格遵守編校工作流程,做到對自己負責、對讀者負責,不斷修煉自己的專業功底,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和保證引進版圖書的編校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