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給官兵帶來了強烈的心理沖擊,引起了不良心理反應,甚至影響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健康的心態是防控疫情的“心理口罩”,為此,要積極做好心理調適與防護,打贏心理戰“疫”。
疫情發生后,官兵容易出現以下不良心理,必須予以高度關注。一是滋生離我很遠的麻痹心理。疫情發生后,一些官兵可能對疫情的嚴重程度認識不足、估計不夠,認為沒那么嚴重,采取輕視或漠視的態度,感到與自己關系不大、離自己很遠,滿不在乎,認為自己身體好不會輕易感染,怕麻煩疏于防護或不做防護,有些人還會出現盲目樂觀。二是產生易感難愈的恐懼心理。隨著疫情的持續發展和部分感染者的離世,一些官兵會因為過度害怕自己或家人被感染,而產生強烈的恐懼感;會因為自己身邊的朋友或親屬已經感染,可能危及生命,而出現極大的恐慌感,嚴重影響了個人的心理健康和抵抗力,甚至會擴散影響到其他人。三是出現難以防控的悲觀心理。疫情發生后,部分官兵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于疫情的變化、確診和死亡的人數,頻繁刷新關于疫情的新聞,甚至轉發、傳播各種小道消息和負面信息。過度的關注,使腦海中時常浮現出一些糟糕的、可怕的畫面,甚至產生災難化思維,對有效控制疫情失去信心、悲觀失望。四是積聚影響生活的抱怨心理。迫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許多單位采取了諸如營區封閉管理、停止探親休假等一系列超常措施,給官兵的工作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為此,有的官兵不理解、有怨氣,要么抱怨指責疫情較重的地區和有關部門不作為;要么遷怒于本單位來自疫區的官兵,對他們心懷怨恨和不滿,甚至產生歧視。
面對疫情,官兵出現不良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理性認知不夠。疫情發生后,部分官兵缺乏對病毒的了解、對流行特點的認知、對防控常識的掌握,對疫情“心中無數”,致使談“疫”色變、遇“疫”即亂、防“疫”無方。一些官兵對自身心理變化規律缺乏客觀認識,不了解適度的焦慮、恐懼等情緒本身是我們適應環境、改變現狀的一種動力,而并非僅僅是負面的東西,因此,不能積極接納和克服這些情緒。二是負面信息刺激。聚焦于負面信息,會不知不覺在潛意識中形成消極的心理暗示,擾亂自己的心理、行動以及生理。疫情出現以來,社交媒體上充斥了不少帶有極端情緒和片面觀點的小道消息,發布了不少極易吸引眼球的所謂“爆料新聞”,部分官兵在獵奇心理的驅使下,忍不住會關注這些負面信息,使自己在無意識中形成消極的心理暗示,產生失控感,陷入焦慮和恐懼的情緒中。三是心防措施有限。疫情發生后,不少單位都采取了積極有效的物防、技防措施,比如,外出佩戴口罩、營區定時消毒、暫停外出等,但適應疫情發展變化的心理防護措施未及時跟上,致使官兵因疫情不斷蔓延,疑似、感染和死亡病例增加,而產生的焦慮、恐慌等負面情緒難以得到及時疏導,長期積累導致心理素質下降。
面對疫情,官兵出現的不良心理,既影響個人身心健康,又容易誘發安全問題,因此,要著重從三個方面幫助官兵克服不良心理。一要構建理性合理的認知。科學合理的認知有助于塑造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一是轉換視角改變認識。要換個角度認識到,疫情防控需要宅家里住營區,少出門不聚集,雖然給生活、工作、出行帶來一些不便,但也正好提供了陪伴家人、聯系戰友,與戰友溝通、與家人互動,融洽情感的機會,大家彼此在一起也是一種鼓勵、依靠,能增加共同對抗壓力的力量和信心。二是嘗試接納應激情緒。要引導官兵認清,面對疫情出現的恐懼、焦慮等情緒,是人在不正常情境下出現的正常心理反應,不應采取否認、回避、退縮、指責抱怨等不良應對方式,唯有積極理解、接納,才能有效應對。三是杜絕負面信息傳播。堅持通過國家衛健委、新華社和人民網等官方平臺,獲取疫情發展動態,科學認識疫情性質、流行情況、臨床表現和危害,積極學習掌握防控知識技能,做到不關注負面報道,不信謠傳謠,不過度解讀,屏蔽負面信息進入意識的通道,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二要拓展多方位心理支持。多角度提供心理支持可以提高官兵對不良情緒的應對能力,減少應激反應。一是強化自我鼓勵。每天給自己強化一些正向信念,相信有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我們一定能有效應對疫情、成功戰勝疫情。就算已經出現了可疑癥狀,也要保持冷靜,相信有醫生的科學治療,一定能戰勝病毒、渡過難關。二是尋求周圍支持。通過電話、微信溝通、面對面交流等途徑,保持與戰友、親人和朋友的聯系,與他們分享積極、專業、確定、權威的信息,向他們盡情表達內心的感受,獲取理解和支持,汲取溫暖和鼓勵,增強戰“疫”信心。三是求助專業援助。當恐懼、緊張、焦慮等情緒難以承受并感到痛苦時,可以到心理專科醫院或心理咨詢機構找心理從業人員獲取專業的援助,也可以向強軍網應對疫情心理服務熱線的心理專家在線咨詢。三要創設良好的環境氛圍。良好的環境氛圍是緩解壓力、調節心理的重要途徑。一是豐富文娛活動。通過開展一些簡單易行的文娛活動轉移官兵的注意力。如,挑選幾首舒緩的音樂播放,紓解官兵的壓力,消除緊張情緒;下載幾部口碑好、質量高的電影、電視劇觀看,排除寂寞,轉移注意力;推薦幾本有意義的書籍,靜心品讀,消解焦慮心情;還可以通過練習書法、同家人下棋,調節身心、收獲快樂。二是正規生活秩序。當待在家里或處于隔離期時,要盡可能維持原有的作息時間,按時起床、吃飯,按時在家學習、辦公,讓自己處于正常的生活工作節奏中;也可以給自己定一些小目標,比如一周讀完一本書、撰寫一篇文章等,這些任務能夠緩解你的失控和煩躁情緒。三是注重人文關懷。及時跟進為官兵普及疫情防控常識;發放口罩、體溫計和消毒液等物資;落實好醫生巡診、營區消毒等制度;搞好生活物資供應、伙食調劑;定期了解官兵家屬感染情況,積極做好幫助和與地方協調工作,以周到的保障措施消除不良情緒誘因,用細致的人文關懷化解官兵內心煩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