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對軍隊人才隊伍建設高度重視,強調指出“大規模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是實現強軍目標的戰略性要求”“要努力培養造就能夠擔當強軍重任的優秀軍事人才”。選人用人,始終是事關強軍大業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必須堅持事業至上、選賢任能,以戰選人、以德選人,把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這件大事想深想細、做實做好。
團職干部多數是旅團級單位班子成員或軍級機關業務處室領導,處在重要崗位,是部隊建設的中堅力量。必須硬起標準、擇優選人。把對黨忠誠、善謀打仗、敢于擔當、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五條標準作為選拔使用團職干部的硬杠杠,改進推薦方式、完善考察辦法,堅持好中選優、優中選強,真正把那些政治上強、本領過硬,能夠駕馭全局、善于帶部隊抓建設、廉潔自律的優秀干部選出來用起來。必須精準識別、為戰選人。軍隊每個崗位都是為打仗設置的,團職干部肩上挑著重擔,后面跟著人馬,選出來的人必須能參善謀,能指揮打仗。要以對黨的事業高度負責、對打贏未來戰爭高度負責的態度,堅持為戰選人、以戰用人、靠戰識人,讓想打仗的有舞臺、鉆打仗的有位子、能打仗的有奔頭,形成能戰者用、勝戰者上的良好風氣。必須拓寬渠道、統籌選人。要堅持團職干部調配一盤棋,統籌崗位職責、功能布局的需要,統籌年齡、專業、經歷結構,搞好調研摸底、分析測算,切實把最優秀、最合適的干部調配到最需要的崗位上,絕不能降格以求、急用現找。
基層是部隊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遂行任務的“刀尖子”。抓住了基層主官的選育管用,就牽住了基層建設的“牛鼻子”。要確保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我軍基層建設的歷史和現實表明,基層戰斗堡壘越是堅強有力,部隊建設越是向上向好;反之,基層建設就很難搞上去,強軍打贏更無從談起。要把基層黨委支部班子配強,按照任職上新老搭配、能力上優勢互補、性格上剛柔相濟的辦法配好前兩名;剛畢業的排長要摁在基層蹲好苗,注重把工作實績突出、具有發展潛力的排長納入基層主官苗子庫,手把手加強培養幫帶;要重視用好士官隊伍,他們當中有精專業、懂管理、知官兵的,要及時吸納為支部成員,讓他們有舞臺、有責任、有干勁。要確?;鶎又鞴賯€個過硬。單位行不行,關鍵看前兩名?,F在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的問題,根子往往都出在基層主官身上。必須用政治堅定、思想過硬的干部,必須用擔當任事、敢抓敢管的干部,必須用自律嚴格、官兵信服的干部,這樣的主官才能帶出好班子、帶出好部隊。要確?;鶎又鞴倭鲃酉鄬Ψ€定。抓基層打基礎是個慢工細活,需要主官鉚在崗位上一年甚至幾年才能見到成效,倘若流動過快,必然影響甚至傷害部隊戰斗力。要防止基層主官大進大出、沉不下來,不能剛熟悉情況就調走,更不能讓“過渡型”的干部濫竽充數。
習主席指出,“選拔任用干部,首先要看干部政治上清醒不清醒、堅定不堅定”。新修訂的《黨政領導干部考核工作條例》明確把政治標準擺在首位,這是選準用好干部的第一位要求。要考準政治素質。政治素質具有隱蔽性和潛藏性,考準考實不太容易。要實行經常性、近距離、任務式考核,堅持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考察,走進工作圈、生活圈、交往圈,既聽其言觀其行,又察其表析其里,切實用政治標準這把鐵標尺,把政治上過得硬、靠得住的干部量實考準。要加強政治監督。干部既要選好用好,更要監督好,特別要突出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監督,這是對干部最大的負責。要強化制度監督、日常監督和選任監督,建立干部政治表現記實制度,綜合運用巡視巡察、參加集中教育督導和民主生活會等結果,加強分析研判,將干部日常政治表現和考察結果記入檔案和問題臺賬,為干部任用提供重要依據。要強化政治能力。干部政治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自然增強,不會隨著職務提升而自發提高。要加強干部政治能力訓練,注重在深化政治理論學習中修煉,在落實最高政治要求中鍛煉,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中錘煉,在防范各種政治風險中磨練,在執行重大政治任務中歷練,真正打造一支政治能力過硬、政治歷練豐富的干部隊伍。
習主席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好干部是選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特別強調“嚴管就是厚愛”。這就要求我們,要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建立完善與紀檢監察、審計、信訪等部門聯動制度,實踐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用好提醒函詢誡勉的組織措施,對違反紀律規矩的露頭就打、動輒則咎、寸步不讓,始終保持政治整訓的勁頭和力度,讓各級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要把一嚴到底貫穿始終。從嚴管理干部只有進行時,沒有休止符。要積極構建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風、管紀律的從嚴管理體系,時時嚴、處處嚴、事事嚴,以常態化制度化的咬耳扯袖、紅臉出汗,堅決避免讓小錯誤發展成大錯誤、小問題演變成大問題。要用從嚴問責倒逼作為。面對強敵環伺的外部環境和嚴峻考驗,以從嚴問責促使干部擔當作為是必然之舉。只有把庸碌無為、看攤混事、推諉塞責的干部篩出來,從實問效,從嚴問責,讓庸、懶、散不作為的干部靠邊站,使他們混不了日子、守不住攤子、保不住位子,才能讓那些真正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干部有為有位。
現在,各級分析部隊建設形勢都在講干部“三力”不足的問題,關鍵還是要用好各項制度機制。要用好重獎重罰的獎懲機制。既要重獎,也要重罰。獎要獎得讓人心動、受到激勵,對表現突出、群眾認可的干部,要依據規定大張旗鼓地宣揚獎勵,在立功受獎、晉級評級、提拔任用、福利待遇等方面給予傾斜,使干部在辛苦付出以后能得到可觀可感的實惠。罰要罰得讓人心痛、受到警醒,對工作不力、群眾反映強烈的干部,要硬起手腕追責問責。要用好容錯糾錯的保護機制。干事業總是有風險的,不能期望每項工作只成功不失敗。干部在干事創業中走了彎路、犯了錯誤,如果不分情況、不分性質,直接將干部打入“另冊”,就會挫傷干部積極性。要正確看待干部探索創新中出現的“成長成本”,做到容錯與糾錯雙管齊下、容糾并重。既鼓勵創新、寬容失誤,又防止紀律“松綁”、作風“減壓”,切實激勵各級干部干凈干事、放手干事、真正成事。要用好能上能下的考評機制。干部能上不能下,對“為官不為、廉而不勤”者就很難形成有效震懾。要通過綜合研判、考核考評甄別干部,堅決調整處理不作為不擔當的干部,對動力不強不想為、能力不足不會為、擔當不夠不敢為的干部,該免職的免職、該降職的降職、該調整的調整,推進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真正盤活干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