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圖書出版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對圖書質量和出版效率的要求不斷提高。如今數字化技術發展迅速。編輯對電子文檔格式的稿件進行合理高效的編輯處理,能夠大大提升編輯加工效率和出版物質量。因此,編輯需要提升數字化編輯能力,加強對專業軟件的學習,合理處理文稿。
編輯加工是出版物編輯工作中的關鍵環節。編輯加工就是要按照圖書的質量標準,在內容和形式的各個方面全面地、認真地對存在各種問題的稿件進行處理。其中,編輯的首要任務就是消滅差錯,包括政治性、思想性、知識性、科學性差錯,以及文字、語法、邏輯、標點符號等方面的差錯。并且,編輯還要對稿件進行結構的調整、文字的梳理,按照規定統一有關用法,核對引文、查對資料等,使稿件邏輯更加嚴密,文字更加流暢,格式更加規范統一。由此可見,編輯加工工作中要處理的任務繁多,很多問題都是大量重復存在的,必須精心處理,才能保證稿件的質量。傳統編輯加工模式是在紙質稿件上進行修改,很多情況下都會將原稿改得面目全非,不僅編輯的工作負擔很重,排版和校對人員的工作量也會相當大,同時也可能引入排版人員、校對人員帶來的各種錯誤。現如今,作者多以電子文檔交稿,編輯對電子文檔格式的稿件進行合理高效的編輯處理,同時運用多種數字化技術進行輔助,能夠大大提升編輯加工效率和出版物質量,優化后續排版、校對流程。
目前,數字化技術在編輯加工工作中主要是文字編輯軟件、校對軟件、圖像處理軟件、公式編輯工具等的應用。例如,基于文字編輯軟件采用的文稿自動化處理技術可有效提高編輯加工效率。校對軟件是編輯和校對人員應用較為普遍的糾錯工具,通過校對軟件對書稿進行字詞符號等的校對,可以捕捉到人工校對遺漏的差錯,對降低文稿的差錯率起到了一定作用。相關領域專業軟件和文字編輯軟件的交叉應用,可以幫助編輯快速完成專業插圖的加工。此外,圖像掃描儀及圖像處理軟件與文字編輯軟件的綜合應用,也有助于提升編輯加工效率。
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是出版業的重大機遇。編輯工作者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都應該有所改變,從而促進編輯加工流程數字化再造。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全面推廣編輯加工的數字化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努力。如何利用數字化技術提高編輯加工的效率和出版物質量,將出版的流程不斷優化,這是目前出版行業應該重點研究的課題。
稿件作者對出版社編寫要求的不了解,導致其在創作的時候,出現體例格式不統一、不規范的問題。編輯在加工稿件時,既要注意標題格式和層次問題,公式、圖表的序號格式問題,還要注意段落格式問題等。例如,章節標題序號格式前后不統一,有用漢字的,也有用阿拉伯數字的;圖表序號的編排方法前后不一致,有用“圖×-×”的,也有用“圖×.×”的等;數字和單位之間的空格有無不統一;單位表示方法前后不統一等。對于這類問題,如果在紙質稿件上進行加工,不僅僅會耗費編輯大量時間和精力,還會造成滿篇紅而看起來混亂的效果,這非常影響后期的排版和校對工作,也容易引起更大的錯誤和疏漏。通過數字化技術,可以智能化提取稿件大綱,識別體例錯誤,并且快速修改到電子文檔中,使稿件標題層次分明,各項體例格式規范統一,大大減少編輯、排版和校對人員的重復性勞動。
重復內容是作者在創作的時候最常見、也是最容易出現的問題。通常情況下,造成書稿內容重復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書稿由多名編寫人員合作完成,編寫人員在寫作時沒有及時溝通,統稿人員也沒有認真通讀稿件,導致書稿內容多處重復、交叉。另一種是,作者不了解出版要求,按照自己的習慣表達方式進行寫作,或者為了強調某些內容,不斷重復,導致內容多余。在重復內容當中,最常見的就是大段的思想觀點重合,相似的圖表、公式頻繁出現,相同的練習題前后重復出現等。這些對編輯工作的影響非常大。一方面,在進行刪減工作時,編輯首先要清楚地掌握重復的內容,然后對重復的章節、圖表和公式進行刪除,酌情保留需要的文字,同時對全文的章節、公式、序號進行全面的修改;另一方面,有些重復內容前后相距較遠,在紙質稿件中編輯不容易發現。在紙質稿件中,靠人工做重復性檢查,工作量大,而且很容易出現編輯漏洞。利用數字化技術,可以自動檢查重復內容,對重復內容進行標記,并按照相似程度進行分類,編輯可以方便地定位重復內容,進而根據上下文環境進行刪減和調整,刪減之后的章節、圖表序號等也可以再次利用數字化技術重新進行自動排序和修改。由此可見,在對重復內容的篩查工作中,數字化技術的高效和便捷是傳統編輯加工模式無法比擬的。
一些文史性書稿、中醫類書稿等存在大量引文,原則上引文文字內容應與所引文獻一致,因此編輯對引文一般應全部核對。有時一本書稿涉及的引文出處就有上百種,尤其在中醫類書稿中,經常需要核對多種古代醫籍。可想而知,核對引文工作量巨大,極其耗時。如果通過紙質文獻進行查詢核對,會遇到很多困難,如文獻比較久遠難以找到,即使找到文獻也難以找到具體引文位置等。隨著數字化的發展,互聯網上出現了一大批古籍數據庫,如中醫古籍全文數據庫、國學寶典、瀚堂典藏數據庫等,這些數據庫具有快捷、準確的全文檢索功能,并帶有準確版本信息,可以幫助編輯快速核對引文,節省編輯加工時間,減少不必要的勞動。
一些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對出版物中科技名詞的使用做了一定的要求,例如,應用科技名詞時要首選規范名詞,同一出版物使用的科技名詞要前后統一,不宜使用曾稱和俗稱等。很多作者對現行的國家規范沒有充分了解,憑著自己的寫作習慣和認知習慣進行寫作,書稿中經常會出現不符合國家規范的名詞等,編輯需要全書核查統改。在紙質書稿中,編輯翻找名詞不方便,容易遺漏。這時,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處理最為合適。目前新興的審校軟件帶有豐富的規范詞庫,可以快速地進行全文審校,將不規范名詞查找出來,并可直接修改到電子文檔中。有經驗的編輯或者專業出版社也有常年積累的詞庫,可以嵌入新興的審校軟件中,使詞庫更加全面。文字編輯軟件中的基本功能如查找、替換等,在電子文檔的編輯加工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因為作者錄入等原因,書稿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錯別字。錯別字是書稿中的基礎性錯誤,必須毫不猶豫地予以清除。具備這項功能的數字化軟件較多,可以幫助編輯輕松、快速地消滅錯別字。傳統出版工作中,校對軟件多在校對環節使用,如能在作者交付的電子文檔中運用此類工具,則可更有效地發揮數字化軟件的優勢。
綜上所述,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在出版工作中具有現實意義。編輯在工作中要合理選擇數字化工具,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的優勢,從數字化軟件的功能中,找到編輯加工最高效、最便捷的處理方式,將書稿中的各種問題由繁化簡。這樣不僅可以減少重復性強、創造性弱的勞動,大大提升編輯加工的質量和效率,還能促進出版流程的數字化再造,優化排版、校對人員的工作流程,減輕其工作強度,縮短出版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