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引發了教學手段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疫情的暴發加速了網絡教育覆蓋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走進校園的各個角落。大學生作為時代的佼佼者,是推動未來社會發展壯大的中堅力量,在互聯網的大浪潮中,應該如何調整自己以適應網絡環境下的學習呢?
大學生對網絡學習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對于高校在校大學生來說,網絡學習仍是個新鮮事物,學生的心情既激動又忐忑。現在的大學生是應用互聯網最普遍的人群,熟知其社交軟件的使用方法,但真正通過互聯網在線學習大學課程卻又倍感陌生,不知從何處開始。
教育生態學認為適應就是人、環境、教育三者之間的聯系,即學習者、學習環境、學習資源之間的相互適應關系,三者之間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學習的過程就是人的一種生存狀態,這種生存狀態良好與否取決于學習者和學習資源、學習環境之間的適應性。因此,互聯網環境下學生如何更好地去適應網絡學習,應從學習者、學習環境、學習資源三方面去探究。
良好的學習心態,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質量。積極的學習心態是成功的重要保障。進行網絡學習,學生離不開學習軟件、電子設備。學生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技術方面的問題,對于學習興趣高、學習態度積極的學生來說,他們會積極迎難而上,克服困難。相反,對于基礎差、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態度不積極的學生來說,這些問題會嚴重打擊其積極性,導致厭學情緒,甚至自暴自棄,最終對這門課徹底失去信心。因此,對學習軟件、電子設備應用有積極心態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質量比對學習軟件、電子設備持有消極態度的學生質量高。為防止厭學問題的發生,教師在進行網上教學之前,應指導學生了解學習軟件、電子設備,學會正確使用,學生在共享群里交流軟件使用操作經驗,調動學生積極性,產生共鳴。
除此之外,在網絡學習過程中,學生還要積極做好學前準備并隨時調整學習規劃,對學習過程自行監控、測試、修正和評價,提高自己的學習覺悟,提高自律意識,抵御網絡上的各種誘惑,增強學習的意志力,專心致志地完成學習任務,培養自己的自學意識,逐步適應網絡學習。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遠比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更重要。疫情期間,學生的網絡學習環境主要是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具有開放性、移動性、自由性的特征。家長要盡量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便于學生較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培養良好的自律意識。不良的家庭環境,比如打麻將、喝酒聚會、家庭吵鬧都會干擾學生的學習,使學生無法全身心投入學習中。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家庭教育在培養孩子的品行、習慣方面的作用至關重要,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終生的,無可替代。因此,家長要肩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疫情期間,教師主要是通過網上授課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模式的學習方式需要老師大量查找相關文獻資料,整理匯總資料,發布學習資料,學生通過“問題式”教學完成學習任務。這種學習模式無人監管,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
因此,學習資料在網絡學習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對于學生來說是必備的,它是學生前進的催化劑、學習進步的營養劑。網絡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但是學生如何在數目巨大、種類繁多的資源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并確保自己在尋找的過程中不走錯方向,不迷失自己,這是網絡教育存在的一個問題,需要認真思考。教師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就如導航系統,引領著學生,使學生在搜索學習資源時不迷失方向。每節課教師都會發布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教學目的、重難點。學生網絡學習任務的完成主要通過任務式。教師發布任務,學生以任務為中心,查找信息、搜索資料、整理匯總資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參考老師發布的任務內容,篩選有用的信息資料,這既是鍛煉學生查找信息能力的過程,也是學生適應網絡學習的過程。
總而言之,互聯網環境下,影響學生網絡學習適應性的因素較多,上述只是從學習者、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三個方面進行探討,這只是影響學生網絡學習適應性因素的一部分。從上述來看,影響學生網絡學習適應性的因素包括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我們常說,事物的發展是由內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內因是根本,外因是條件,在網絡學習中,學生就是內因,是網課學習質量的關鍵因素,其他外部因素也影響著網絡學習的效果,學生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積極面對網絡學習問題,克服不利于學習發展的外部因素,才能真正適應網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