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更為普及,廣播電視行業受互聯網與數字化技術的影響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這就要求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改變傳統的采訪模式,積極提升自身的采訪藝術,適時調整采訪內容,有效增強廣播電視新聞的時代感。如此才能優化廣播電視新聞的采訪質量,制作出更多有價值的新聞。
新時期隨著微博、視頻網站、微信等多種新媒體的出現,整個新聞媒體行業的競爭幾近白熱化。增強新聞記者的綜合素養,提高新聞記者的職業能力,可以保障廣播電視媒體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競爭中繼續保持其一貫的優勢地位,更有信心地接受時代的洗牌。而在廣播電視新聞記者諸多職業素養與職業技能當中具有關鍵性作用的首推新聞記者的采訪藝術。新時期提升新聞記者的采訪藝術有助于增強廣播電視媒體的行業競爭能力。一方面采訪藝術作為新聞記者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素養之一,關系著新聞記者是否有能力通過合適的采訪方式與靈活的采訪技巧,深入挖掘新聞信息,正確引導采訪活動的走向。新聞記者只有具備了較高的采訪藝術,才能沉著應對各類采訪活動,冷靜處理各類突發狀況。另一方面采訪藝術越高的新聞記者所采編出的新聞信息真實性越高、吸引力越強,越受大眾關注,傳播效果也越理想。
1.現場判斷力不足
在電視新聞采訪活動中,新聞記者需要具備較強的現場判斷力,能及時對采訪對象進行準確判斷,快速清除無用信息,弄清新聞事實,挖掘新聞價值。但是因為很多新聞事件都屬于突發,新聞記者沒有時間進行相應的采訪前準備工作,所以部分新聞記者有時會出現現場判斷力不足的問題,以致新聞流于形式,新聞內容報道不清楚,新聞記者的語言表達不暢。
2.情感控制力差
在廣播電視新聞采訪活動中,新聞記者需要充分挖掘出真實的新聞信息,如實傳播給受眾。但新時期,依然有部分新聞記者在采訪活動中易受新聞事件與個人主觀思想的影響,在采訪過程中驟然出現悲觀、失落、激動等諸多不良情緒,這樣就難以冷靜正確地引導新聞的走向,降低了新聞采訪質量與觀眾的滿意度。
3.職業責任感有待強化
在廣播電視采訪實踐中,一些新聞記者由于工作責任感不強,個人主觀意識突出,不時在采訪鏡頭前裝腔作勢,忽視了自身的工作性質與工作目的,這是一種十分有損廣播電視單位形象的行為,容易引起受眾的反感,廣播電視媒體將因此失去一大批受眾。所以新聞記者要不斷強化自身的職業責任意識,在鏡頭前要謹記職業責任,正確地展示自身形象。
1.充分做好新聞采訪準備工作
做好新聞采訪準備工作,是確保新聞采訪順利展開的前提和基礎。因為廣播電視新聞采訪活動涉獵的知識面很廣,這就要求新聞記者要提前充分了解與收集相關資料信息。
首先,新聞記者需要積極收集采訪對象的信息,對采訪對象有一個較為全面準確的了解,以便在采訪活動中準確排除各類因素干擾,有針對性地提問,獲得較為理想的采訪效果。其次,新聞記者要確定好采訪目標。在采訪活動中,新聞記者的提問要圍繞確定好的采訪目標展開,努力采集到盡可能多的實質性信息。最后,新聞記者還要在采訪前預設好采訪流程,提前考慮到采訪活動中有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并制定好相應的處理措施。
2.注重輕松愉悅采訪氛圍的營造
新聞采訪活動的過程也是新聞記者充分與采訪對象溝通互動、獲取有價值信息的過程。在很多采訪活動中,二者都處于不認識或不熟悉狀態。這就使得采訪對象難免出現慌亂、緊張、不安及拘謹等不良感覺,降低新聞采訪的質量。所以廣播電視新聞記者一定要注重輕松愉悅采訪氛圍的營造,以緩和受訪者的情緒,使其能夠放下戒備之心,暢所欲言,吐露更多有價值的采訪內容。在具體的采訪氛圍營造過程中,一方面新聞記者要善于察言觀色,能時刻從采訪對象的神情、肢體變化等一些細節行為上覺察出其心理變化,隨之適時調整提問內容與提問方式;另一方面新聞記者要具有靈活的應變能力與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受訪者出現明顯的焦慮不安等情緒時,要能正確安撫,積極引導,巧妙化解。
3.學會傾聽
學會傾聽是新聞記者必備的職業素養之一。因為新聞采訪活動不是新聞記者的自我展示舞臺,而是要為采訪對象提供一個傾訴的舞臺,所以新聞記者在采訪活動中最需要做的不是滔滔不絕,而是要學會傾聽,將更多的發言機會留給受訪者。但這并不代表新聞記者可以對采訪活動放任不管,而是要通過合理的提問與互動,適時正確引導采訪對象準確表達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新聞記者對整個采訪依然具有絕對的把控力。
總之,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藝術關系到新聞記者的采訪質量與廣播電視單位的行業競爭能力。新時期,廣播電視媒體受到新媒體的劇烈沖擊,只有不斷提高新聞記者的采訪藝術,廣播電視單位才能有效解決當前新聞采訪活動存在的各種問題,真正優化新聞采訪質量,充分滿足新發展環境下廣播電視受眾對更高質量新聞的需求,推動廣播電視媒體長遠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