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畫面剪輯中,要注重做好移動鏡頭處理,實現平衡取舍;對各類鏡頭組接順序進行控制;實現鏡頭有效搭配,促進畫面協調性。
在電視剪輯中,要注重突出方向感,合理把控軸線原則,精確把控剪輯方向,通過鏡頭保障不同角色的有效過渡,提升電視節目傳播效果。
電視節目導演要有效掌控各類節目主要內容,對節目主題與主要內容做好整體把控,然后基于自身理解擬定完善的剪輯方法。
高清時代對剪輯人員及導演個人修養與素質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其具備較廣的知識面,掌握文學、美學、攝影、哲學相關知識。剪輯人員要和多個部門人員保持密切溝通,將電視節目展示的畫面效果、畫面拼接點、剪輯切入點、新聞長短等要素集中整合,這樣能有效突出電視節目情感要素及表達主題,能提升觀眾審美,保障電視節目與觀眾情感的交融,提高節目傳播效果。剪輯措施不同,人物表達、場景渲染及事件闡述等均發生較大變化,要求剪輯人員能結合節目內容實施整體優化,突出節目內涵。
高清時代,在電視節目剪輯中要注重選取最佳剪輯切入點,有效提升電視節目整體流暢性與表達連貫性。
1.注意不同的電視節目在剪輯點選取中有一定差別。比如在娛樂節目、新聞節目剪輯點選取中要注重基于情感變化有序切換。其中情感變化主要體現在不同背景環境、人物對話、背景音樂等方面。新聞節目應注重突出寓教于樂,在內容中選取最合適的剪輯點。娛樂節目更注重突出激發情感共鳴,在選取剪輯點時要集中展示人物心理活動,基于合理邏輯開展剪輯活動。各類電視節目剪輯要最大程度適應生活邏輯,這樣才能讓更多觀眾群體主動接受,滿足群眾審美要求。
2.剪輯應符合電視節目的播放要求。剪輯人員應合理選取鏡頭長度,要遵從多方面要素科學選取剪輯點。針對敘述型電視新聞節目,要做好高潮、開頭、發展部分的畫面剪輯,在判定剪輯長短時要先分析廣大觀眾的電視節目接受能力和個人喜好,避免鏡頭拖沓及內容煩冗。也不能把視頻剪輯得過短,這樣無法全面闡述事件的始末。
3.要將展現人物個人情感變化的畫面作為重要畫面。在剪輯點選取時要注重對人物心緒變化的集中分析,使畫面整體感染力更為突出,能在情感層面上激起觀眾共鳴。
4.積極探究各類不同鏡頭的組接方式。這樣能有效激發觀眾想象與聯想,最大程度滿足觀眾對電視節目的新需求。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證相關鏡頭銜接的順暢性,要合理把控場景連貫性與鏡頭長度。在鏡頭組接中,要對畫面與聲音的同步性進行控制。在長鏡頭中要注重突出連貫性,運用短鏡頭展示突發事件,能有效獲取觀眾的關注度。
在畫面過渡處理中,剪輯人員要靈活應用淡入、淡出、二維、三維、硬切、軟切等方式。
1.淡入、淡出。一般情況下要重點做好淡入、淡出剪輯效果的應用,對各個鏡頭及全片效果予以統一把控。
2.二維及三維特技運用。在二維及三維特技運用中突出不同圖像效果,呈現良好的轉場效果。
3.硬切。硬切,即是無技巧切換,主要應用價值就是對各類畫面實現節奏切換。在高潮部分及節奏感較快的片段,應用硬切技術較多,比如在城市宣傳片剪輯過程中,可應用諸多短鏡頭展現城市各種標志性事物。此時應用硬切技術能保障鏡頭之間的有效轉場,提高宣傳片的層次感,突出藝術表現成效。
1.電視剪輯意識應貫穿工作全程。電視剪輯意識即是電視剪輯工作人員在參與剪輯活動中要具備的形象思維能力,要求電視剪輯人員對新聞表現形式、主題內容進行有效分析,做好新聞畫面與其他新聞元素的有效結合。增強電視剪輯意識有利于豐富新聞畫面、強化主題傳播效果。在電視剪輯意識牽引下,電視剪輯人員能更有針對性地參與到電視新聞剪輯中。此類意識要全面貫穿在電視剪輯工作中。
2.把握新聞背景的真實性。在高清時代電視剪輯過程中,要提升新聞信息的真實性,這就要求電視剪輯人員把握新聞背景的真實性。確保各類背景、環境要素與新聞事件之間具備較大關聯,便于對新聞內容展開集中而有邏輯的表述,提高電視節目整體真實性。
在數據新聞報道中,要注重對各項數據的精確化表達,對各項數據進行詳細闡述,突出數據上的變化。在此過程中,電視剪輯人員要合理穿插新聞背景,比如在新聞節目報道后穿插與新聞事件有效對應的背景。
3.把握好新聞角度。在電視剪輯中,電視剪輯人員要把握好新聞角度,突出節目組的觀點與立場,引導更多受眾深入思考。此項工作開展主要是為了促使廣大受眾對此類新聞事件建立良好的認知,避免對受眾個人思想產生誤導。
綜上所述,高清時代對電視剪輯藝術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剪輯人員在日常工作實踐中要積極總結經驗,探索更多剪輯技巧。建立良好的創新意識,提高剪輯技巧,增強電視節目整體表現效果,突出電視節目觀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