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電視臺新聞的關注群體基本上是民眾,電視臺在采編過程中要結合民眾自身的特性和精神需求,為民眾提供適合的電視新聞節目,為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開展打下厚實的群眾基礎,也為其持續長遠的發展夯實根基。
地方電視臺在新聞采編過程中要注重新聞的細節性和故事性,貼近民生,提高吸引力,提高地方電視臺新聞的宣傳力度。
1.有利于增加地方電視臺新聞的靈性。在電視新聞采編中注重細節處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倘若地方電視臺新聞在播放過程中,依舊沿用傳統的模式,大打官腔,不貼近民眾,不利于電視新聞節目的推廣和民眾的接納、吸收。
因此,地方電視臺在對新聞進行采編過程中,應注重細節性處理,通過對人物性格、語言描述的處理增加地方電視臺新聞的靈性,從而將機械、生硬的電視新聞節目變得活靈活現。
除此之外,通過創新推動地方電視臺新聞穩定持續地發展,源源不斷地為其輸送內力,確保其長盛不衰,從而有效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增強自身的新聞宣傳效果。
2.有利于為地方電視臺電視新聞宣傳贏得群眾基礎。地方電視臺電視新聞工作質量的優劣不僅與電視臺新聞工作者自身的工作素質和職業道德息息相關,也與民眾的喜愛程度和群眾基礎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地方電視臺在對新聞進行采編過程中要注重細節,在新聞播放過程中穿插貼近民生的細節性內容,通過體察民情、傾聽民意、反映民生,讓地方電視臺電視新聞成為反映民眾呼聲的擴音器,讓地方電視臺電視新聞節目成為民意的強音喇叭,為地方電視臺電視新聞穩定持續地發展贏得群眾基礎,確保其在發展過程中擁有肥沃的群眾土壤。
3.有利于快速傳播國家政策。國家政策在落地實施過程中,需要有前期的宣傳準備工作。為確保工作順利開展,將為人民服務的理念落到實處,需要動員媒體做前期的宣傳和引導性工作。
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工作在推進過程中注重細節性問題,有效將國家新政策與群眾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兩者之間搭起一座互通的橋梁,為國家政策的推廣和落地打下堅實的根基,提高國家政策的施行力度。
1.缺乏相應的表現力。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雖然各地方電視臺采取措施注重對細節的處理,但依然暴露出諸多問題,表現突出的便是缺乏相應的表現力。
換言之,地方電視臺新聞工作者雖然對細節性處理予以重視,但是由于選取角度不合理,選取畫面不恰當,難以將畫龍點睛的效果充分凸顯,電視新聞節目如同一個大拼盤,宣傳效果不突出,與預期發展目標相差甚遠,不利于為地方電視新聞發展贏得群眾基礎,難以激發群眾的好奇心與探索欲。
2.故事性不強。地方電視臺新聞不僅要對地方性事件進行全面、客觀的播報,也要通過細節增強新聞的趣味性和故事性,一環扣一環,激發民眾的探索欲,加深民眾的印象,在情節的層層鋪墊中揭開新聞事件真相。
但是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地方電視臺新聞在采編過程中雖然對事情全貌進行講述,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故事性、趣味性,新聞事件如一盤散沙,缺乏連貫性,無法達到環環相扣的節目播出效果。與此同時,也無法體現電視新聞節目自身的專業性,與民眾的預期相差甚遠,為后期發展帶來諸多負面影響。
3.部分工作人員態度不端正。地方電視臺新聞采編業在發展過程中注重細節,不僅需要健全完備的軟硬件設施,更需要工作人員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端正自身的工作態度,堅持職業操守。工作人員自身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地方電視臺新聞采編業的質量,關乎著其發展命脈。
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工作人員在采編過程中態度不端正,將采編工作僅僅作為一項任務,認為只要不犯錯,程序上完工即可,并未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將事情做到極致。
除此之外,由于秉持不端正的工作態度,當團隊人員在采編過程中遇到問題或挫折時,工作人員自身的抗挫和抗壓能力不強,埋怨聲、抱怨聲、指責聲,此起彼伏,不利于團隊的團結合作和作戰能力的提升,長此以往,不斷消耗電視新聞業的發展動力。
4.采編視角過于單一。地方電視臺新聞業在發展過程中不能僅僅依靠單一視角、片面化視角對新聞事件進行播報,恰恰相反,地方電視臺新聞業要想獲得長足發展需要以多維視角對新聞事件進行洞察、播報。
但是從實際調研情況來看,部分地方電視新聞節目在對新聞事件進行播報時,觀察角度過于單一,與觀眾互動少,難以有效了解民眾的新聞喜好,也就難以創作出民眾喜聞樂見的電視新聞節目。長此以往,民眾對地方電視新聞節目的印象只剩下了機械、刻板,不利于激發民眾的觀看興趣。
1.提升電視新聞表現力。創新主題創作、把握敘事細節是提高節目收視率的有效途徑。
針對地方電視臺電視新聞采編中細節處理中存在的表現力不足這一問題,地方電視新聞負責人要予以高度重視。
在電視新聞采編過程中,要牢牢把握細節這一環節,將注重細節這一理念根植于工作人員內心深處,外化于行動,從而確保電視新聞表現力進一步凸顯。
比如在對脫貧攻堅主題進行采訪時,可對駐村第一書記的神態、面貌進行刻畫,以點睛之筆增加新聞報道的真實性、生動性,做到故事情節的有效銜接,確保新聞報道一氣呵成、渾然天成,將節目的完整性與新聞極強的表現力有機融合在一起,提升地方電視新聞節目質量,推動報道模式優化升級,增強新聞內驅力。
2.增強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故事性。地方電視新聞質量的提升不僅僅與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全面性、客觀性息息相關,也在很大程度上與新聞的故事性、趣味性緊密相連。一檔高質量的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不僅僅需要節目內容上的完整性,也需要在原有基礎上增加情節的故事性、文字的生命力。
地方電視臺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在對細節進行處理時要利用多年的工作經驗,將新聞節目內容以新聞故事專題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提高觀眾的審美情趣,引發民眾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激發民眾的獨立思考意識,確保地方電視新聞媒體的價值最大化彰顯,提高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工作質量。
3.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思想教育。電視臺作為傳統媒體代表,其新聞采編工作在新媒體時代面臨極大的壓力。如何在當今的媒體形勢下獲取競爭優勢已經成為新聞采編工作的重點,其中新聞細節重視程度與把控對電視新聞采編效果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針對部分工作人員思想渙散、態度不端正、新聞采編只求完成不求高質量這一問題,電視新聞媒體負責人要采取有效措施、調動一切可利用的社會資源加大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
電視新聞媒體負責人作為地方電視新聞業發展的掌舵人,要全面了解并掌握工作人員的思想動態、工作狀態,對不積極進取的工作人員要敲響警鐘,對思想滑坡的工作人員要通過專家講座、談話的模式于潛移默化中增強工作人員自身的使命感。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評優選先激勵工作人員,增強工作人員的動力,鼓足干勁,從而起到示范作用。當然,對于表現較差的工作人員要予以批評或嚴懲,使其正視錯誤,糾正錯誤,改正、提升并完善自己。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新聞采編工作,從而提高其采編質量。
4.以多樣化視角分析新聞內容。做好電視新聞采編的細節處理,對提升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質量、制作高品質電視新聞產品有直接影響,關乎著電視新聞行業未來走勢。
電視新聞工作者需要多角度分析新聞內容,發散思維。為有效解決電視新聞視角單一、片面這一問題,電視新聞負責人要統籌人員配備,根據新聞內容特性及采編人員自身的特點進行合理分工,可以將工作人員編排成各個小組,協同作戰,鼓勵工作人員各抒己見,集思廣益,交流自身對新聞事件的獨特見解,改變以往地方電視新聞節目呆板的模式,無論從節目內容上還是從編排形式上都做到創新性發展,貼近民生,反映民意,滿足民眾的精神需求,從而為大眾提供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
比如,廣東廣播電視臺打造覆蓋全網的四個主要新聞矩陣,即廣東衛視晚間新聞矩陣、新聞廣播早間新聞矩陣、地面頻道民生新聞矩陣、觸電新聞APP的新聞融媒工作室矩陣,匯聚形成了重大主題新聞宣傳的中堅力量。今年,在臺統一部署下,各新聞矩陣聚焦主線,分階段、有節奏地推進“脫貧攻堅”的宣傳工作,接力推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我的脫貧之路》《奔小康我幸福》等大型專題系列報道,觸電新聞APP在客戶端重點位置長期推出專欄《廣東: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廣東脫貧攻堅再發力》,集納相關系列報道,全景式展現廣東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努力和擔當。這些矩陣式的新聞報道通過不同的視角、多維的敘事方式、多樣化的表現手段,大版面、持續性、立體化構建宣傳陣勢,形成延續全年的宣傳熱度,持續聚焦脫貧攻堅之路,全面介紹脫貧攻堅的廣東經驗。
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民眾思想空前解放,地方電視新聞節目作為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成為民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眾對地方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要求越來越高。
因而,要采取多樣化措施、多管齊下、多渠道并行,提升電視新聞表現力,增強電視新聞內容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思想教育,以多樣化視角分析新聞內容,為民眾提供耳目一新的視覺盛宴,讓民眾共享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