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 蕾
(昆明動物園動管科,云南 昆明650000)
一般情況下,某些圈養野生動物與家禽家畜的飼養差異不太明顯,比如食草類采食家畜食用的青草、苜蓿草,雉雞類可以喂飼家禽配方飼料,某些小型食肉類可以喂飼貓糧或狗糧等,但是很多野生動物的食性特殊比如食蟻獸、火烈鳥、金絲猴、長頸鹿等,這就決定了動物園在飼養上飼料的多樣性和特殊性,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飼料配制標準和喂飼方法。
野生動物種類的多樣性和棲息環境的復雜性,決定了動物園圈養野生動物飼養所需飼料品種的多樣性,野生動物按食性一般可分為食肉類、食草類和雜食類,因此飼料可以按來源分為動物性飼料、植物性飼料,礦物質飼料和其他飼料,還可以按營養成分和功能分為:蛋白質飼料、脂肪飼料、碳水化合物飼料、維生素飼料、礦物質飼料和飼料添加劑。
一些野生動物,如水貂、梅花鹿等,經過多年的馴養和研究,已經制定出了專門的行業飼養標準,還有一部分動物園圈養的珍稀野生動物如金絲猴、亞洲象等,也制定出了飼養標準。但是,仍然還有很多野生動物,特別是珍稀和瀕危物種,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研究出其所需的營養標準,飼料配方無可參照的標準。要想研制出合理科學的飼料配方,面臨很大困難,因為野生動物的供試數量與馴化程度低等因素,導致很多珍稀野生動物無法像家禽家畜一樣,多次開展飼養消化試驗。能夠施行的只能是簡易的總食入與總排出測定試驗,在此基礎上配制出簡單的配合飼料。而要對配方的飼喂效果進行驗證,又缺乏具體指標對照,更多的只能通過觀察動物的飼料采食性、健康表現比如生長周期的正常與否、毛皮狀況、排便情況和日常精神狀態。
筆者所在的動物園的做法是:對于草食類動物而言,比如說鹿科、駱駝科動物,可以投喂苜蓿草、羊草或樹葉等粗飼料,并適當補充一些精飼料(包括自制的顆粒料)。為避免不同種類動物采用同樣的飼料配方,不同種類的動物飼料分別進行配制,在搭配不同的精飼料,并根據動物種類的不同控制投喂量。
對于很多哺乳動物來說,精飼料混勻后,可將其蒸成窩頭,然后按規定的投喂量發放;鳥類中的某些水禽則投喂新鮮魚類與白菜;而對于某些鳥類、靈長類種的猩猩、長臂猿等,應當主要投喂水果、樹葉、瓜籽以及適量蔬菜和精飼料,一般每日投喂分早晚各投喂一次。如果動物處在發情繁殖期、哺乳期、育雛期以及生病期間,則應適當調整飼料供給種類,對飼料配比與供給進行相應地調整。
人才是動物園管理的根本和基礎,通過對外招聘錄用或內部培訓的途徑來加強動物園飼養管理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使動物園飼養管理水平得到提升,這些人才隊伍可以分為五大類:①動物飼養管理人員;②飼料采購加工配制人員;③ 獸醫;④動物豐容人員;⑤動物行為訓練人員。這幾大類人才在野生動物飼養管理上是分工明確又互有緊密聯系的,明確自己的職責,又相互配合開展工作,才能確保動物園日常管理工作正常開展[3]。
在飼養管理中,應加強對野生動物所需營養元素的分析,掌握各種營養元素的作用及缺乏時的癥狀表現。要深入了解有關野生動物營養學的知識,充分了解營養元素種類、營養作用以及缺乏癥,并重點加強對蛋白質、脂類、維生素以及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的認識,以及水對維持野生動物生理機能的作用,還要考慮一些特殊的營養元素對于野生動物特殊的營養功能所起的作用。
為深入了解野生動物的營養需要,必須弄清不同動物的采食、吸收以及消化功能的不同,并結合實際繪制生長發育變化曲線,確保營養攝入與消耗保持均衡,并為之提供飼料加工與衛生保障,使投喂的飼料營養豐富,易于吸收,能促進其繁育、生長,還必須確保飼料種類多樣化、搭配合理,讓野生動物能夠盡快接受營養制度,減少疾病發生。
在為野生動物配制日糧的過程中,應當明確動物食性需求、機體消化特點以及日常營養需求,并結合實際情況和相應的飼料條件,確定飼養管理目標,并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審定,并在飼養過程不斷進行修正。同時,還要結合季節變化、生長與生理規律進行調整,保證其日常生長需要得以滿足。在日常飼養管理過程中,日糧設計還應在生產加工與配制中加以修改與調整,確保野生動物的營養與飼養需求得到有效滿足。此外,在飼料加工設施設備的引進環節,昆明動物園嚴格保證使用的安全性和實用性,嚴格遵循設備的安全操作規范,保證生產安全與衛生,以實現科學管理[7]。
如果動物園野生動物長期居于陰暗、潮濕、通風光照不佳、空氣流通差的環境,夏季缺乏遮蔭擋雨的措施,冬季也沒有保溫措施,那么會對野生動物生理狀況影響極大:野生動物體型發育異常、換毛周期不規律、毛色差、抗病能力低下。因此,筆者所在班組的工作人員不斷改善動物的飼養棲息環境,加強野生動物棲息環境的衛生清潔,改善通風光照狀況,保證地面干燥[5]。在夏季時,班組人員要采取遮蔭避暑措施,以防動物中暑,冬季則有保溫采暖設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必須開展動物的環境豐容、食物豐容、氣味豐容等工作,確實提高動物的福利。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主管飼養的專業技術人員需要結合飼養知識與工作經驗設計出相應的飼養方案,具體是要根據不同動物的飼養要求制定相應的飼養管理方案。按中國動物園協會制定的《全國動物園發展綱要》要求,未來十年中國動物園發展的總目標是實現由傳統動物園向現代動物園的轉變。現代動物園是能夠切實為園內動物提供適宜的生活條件、保障其健康生活和科學繁育的重要野生動物遷地保護基地,并支持和參與野外物種保護工作,向公眾傳達正確的生物學信息和環境保護思想,幫助公眾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動物園的飼養管理人員必須按照《全國動物園發展綱要》提出的目標和要求,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飼養方案,向現代動物園的目標轉變。
通過科學制定規劃,確定野生動物的飼養方案后便不應做較大變動,這時就要嚴格要求飼喂人員嚴格按照規定執行,在飼養管理過程中能夠按照制度及規范使方案得以有效實施。昆明動物園在飼養過程中發現,當出現季節、發情、應激等因素影響時,野生動物的采食量就會出現變化,普遍的做法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加以調整。在飼養過程中,要及時發現飼養中存在的營養不均衡,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確保野生動物健康成長[4]。
為充分發揮動物園的保護教育作用,就要實行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
(1)嚴格執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這并不僅指的是獸醫方面的防疫與防治,而是指科學的飼養管理,這是動物飼養的根本。通過科學的飼養,能夠促進動物生長發育,增強其對疫病的抵抗能力[2]。如果長期飼喂的飼料種類單一、比例不合理、微量元素缺乏,勢必導致動物營養不良,并引發代謝疾病[1]。
(2)在不了解動物食物習性時,人們會按照動物采食喜好進行喂養,時間一長,就導致動物對某種食物產生偏好性,導致營養元素的攝取不均衡[6]。所以,對于這類動物,昆明動物園的做法是參照已知動物的飼料配方,或者借鑒某些家禽家畜的營養需求,根據其體型與體重進行試喂,在其偏愛的食物中逐漸增加各種營養元素的供給。
(3)野生動物的遷地保護并開展保護教育,是一項長期浩大的工程,所以,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圈養環境下,要盡可能地為野生動物提供與其野外生存近似的環境以鍛煉其野性,豐富食物的投喂種類以確保其健康生存,開展食物豐容:借助豐容材料將食物進行懸掛或藏匿,讓動物花費氣力才能獲得食物,這樣是對它覓食行為的一種訓練等等。通過以上方法和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動物的福利,讓動物更健康的在圈養條件下生活,這樣才可以達到遷地保護和保護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