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鎮
《阿甘正傳》中有句經典臺詞意思是: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么味道。由此想到,在變幻莫測的生活中,人人都可能遭遇各種突發事件,下一刻會發生什么“意外”,誰都無法預知:或許疾病來襲,或許工作受挫,或許進步受阻,甚至遇到飛來橫禍。身處逆境、面對挫折,有人選擇逃避,有人深陷抑郁,甚至有人一蹶不振……然而,也有人迎難而上、越挫越勇,最終沖破難關,這背后必然有良好的心理彈性作支撐。所謂心理彈性是指個人面對逆境、創傷、悲劇、威脅或其他重大壓力的良好適應過程,即對困難經歷的反彈能力。良好的心理彈性就像心理上的“免疫系統”,可以幫助官兵有效對抗各種精神刺激和危險因素侵襲。心理彈性并非一成不變,可以通過自我修煉變得更加堅韌。
認知療法強調,一個人的非適應性或非功能性心理與行為,常常是因為不正確的扭曲的認知影響而產生的。為此,必須引導官兵正確認知自我、客觀看待挫折失敗。一是及時調整自我認知。對自身認知不足或產生偏差是導致低心理彈性的重要原因。為此,要引導官兵客觀認識并評價自己,形成積極向上的自我反饋,堅信自身蘊含著應對消極情緒、進行自我調適的潛力。同時,也要勇于承認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全面接納自己的優缺點,既不自卑、畏縮不前,也不自大、盲目樂觀;既要沉著冷靜應對挫折,又要滿懷信心克服困難。二是辯證看待挫折失敗。承認挫折失敗是客觀存在的并能有效應對,是增強心理彈性的重要方面。為此,要培養官兵正確認識困局逆境、辯證看待挫折失敗的思維方法,引導官兵明白挫折失敗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正在或即將面臨的問題,無法避免、不可回避;適當應對一些逆境和挫折,有助于調動全身能力、激發工作潛能、催生前行動力,有助于提高運用各種資源應對心理危機的能力和技巧。三要正確進行歸因分析。一個人把失敗歸因于什么,會影響他對今后行為的認識。若把失敗歸因于自己腦子笨、能力差等穩定因素,往往會使自己喪失信心、自暴自棄、放棄努力;若把失敗歸因于自己不努力、運氣不好等不穩定因素,失敗時更傾向于重燃希望,通過再努力尋求成功。因此,遇挫時可以告訴自己:因為我努力不夠導致了失敗,一時的失敗并不能說明什么,只要努力,知識缺陷、能力差距是可以彌補的,只要辛勤付出就會收獲成功。
心理學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注重培養官兵樂觀向上、專注自信和堅韌不拔的優秀品質,對于增強官兵心理彈性促進官兵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培養樂觀的心態。擁有樂觀的心態是增強心理彈性的基礎。培養樂觀的心態就要善于比較,當遇到挫折失敗或對自己的境遇不滿意時,既要比上也要比下,與強于自己的人比較,能看到差距、激發向上的動力;與不如自己的人比較,能增強信心,找到自信樂觀的理由。要時常把微笑掛在臉上,當你微笑時,大腦會傳遞給你快樂的信息,會使你處于愉快和歡樂的情緒狀態中,有助于保持樂觀向上的心境。二是強化專注的定力。可以有意識有計劃地規劃自己的時間,每個時間段只做一件事,并且為這件事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當你做這件事時,就全身心投入其中,不去想別的事。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在面對挫折和困境時,你就能更好地保持鎮定并有效應對。另外,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適量的運動,也是保持專注力的必要條件。三是磨礪堅韌的意志。意志堅韌的軍人往往信念堅定、精力充沛、毅力頑強,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的言行,具有較好的心理彈性。因此,要針對官兵意志的薄弱環節,堅持從點滴抓起、從小事嚴起,善于發現和及時糾正官兵的不良習慣,幫其克服行為的弱點。適當地創設艱苦環境,開展挑戰生理、心理極限的野外生存等訓練,引導官兵吃大苦、耐大勞,培養堅韌、剛毅和執著的優秀意志品質。
支持系統是官兵的情感所系、心理所依,是增強官兵心理彈性和維系官兵身心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是筑牢組織后盾。組織關懷與支持是增強官兵心理彈性的重要因素。要開展“軍營是我家”“我的連隊我的家”等活動,強化官兵對組織的信任,引導官兵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第一時間想到組織。營造為官兵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關心成長成才、公道正派處事、解決實際困難的內部環境,不管官兵身處何種逆境、遇到多大困難,不拋棄不放棄,在情感上大力支持,在經濟上全力援助,在政策上盡力照顧,讓官兵真切感受到組織的溫暖,找到心理的歸屬感。二是密切家庭關系。家庭關系是支持官兵精神和心理的重要社會關系,良好的家庭關系是官兵為之奮斗為之驕傲的動力之源。要借助信函、電話、網絡等信息載體,及時與官兵家庭所在地政府聯系溝通,協調解決官兵家屬和子女在入學、生活和就業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讓官兵因家庭問題分心走神。要引導官兵正確認識獨立與依賴,經常與家人保持聯系,在不涉密的前提下,向家屬子女介紹工作、生活和訓練情況,求得家庭心理和情感的支持,特別是遇到困難和挫折要及時主動尋求家人的幫助。三是強化戰友關懷。官兵的心理支持系統雖然是多種多樣的,但在其發生心理問題的第一時間,能給予最多關心支持的無疑是身邊的戰友。為此,要教育引導軍官骨干端正對部屬的根本態度,建設有溫度、有實感、凝聚力強的戰斗集體,培養官兵甘苦與共、生死與共的革命情誼,鞏固和發展團結友愛和諧純潔的內部關系。深入開展談心交心和互學互幫互教活動,為家庭困難、受傷生病等需要幫助的戰友伸出援手,營造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的良好氛圍,提高群體的凝聚力。
增強心理彈性關鍵要學會用適當的方法調整心境,用理智的力量控制情緒,做到喜怒有常、喜怒有度。一是抓好認知訓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我認知是增強心理彈性的重要前提。為此,要組織官兵開展“我是誰”——認知自我的心理分析活動,讓官兵從興趣、愛好、特長、優點、缺點等方面,描繪自己是怎樣一個人,并在班排或連隊交流,強化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能力。開展“反光鏡”——人無完人的心理分析活動,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評價各自的優、缺點,充分認識各自的個性,揚其所長,避其所短。開展“理解”——人與人溝通的關鍵的活動,分析人與人之間產生誤解的原因,加強戰友間的溝通,消除誤會,增進心理相容。二是學會理智控制。學會控制是增強心理彈性的關鍵環節。為此,進行自我暗示,當緊張恐慌時可以反復提醒自己“別緊張,沉住氣”,當與戰友發生不愉快時可以反復告訴自己“千萬別發火,一定要冷靜”。堅持自我激勵,在困難和逆境面前,用“制怒”“失敗是成功之母”“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等名言警句來激勵和約束自己。適時換位思考,站到對方的角度想問題,與他人互換角色、將心比心,體驗他們的情緒和思想,預防和消除不良情緒。三是恰當宣泄情緒。合理宣泄是增強心理彈性的有效方法。當不良情緒產生或即將發生時,可以在適當場合、用適當方式表達情緒,排解心中的不愉快。可以找最信任的人傾訴,說說苦悶、講講委屈、發發牢騷,尋求理解安慰;可以通過跑步、打籃球、放聲歌唱等方式,把心中郁積的“負能量”釋放出去,恢復理智狀態;還可以在不傷害他人和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做一些撒氣的事,使緊張的精神得到放松,緩解各種抵抗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