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我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作為我國首顆民用亞米級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該星的投入使用標志著高分專項打造的高空間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高精度觀測的天基對地觀測能力初步形成,將進一步滿足用戶在基礎測繪、全球地理信息保障、城鄉建設監測評價、農業調查統計等方面的數據需求。(
來源:國家航天局)
8月23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5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多功能試驗衛星、天拓五號衛星。高分九號05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制。該星為光學遙感衛星,地面像元分辨率最高可達亞米級,主要用于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建設等提供信息保障。搭載發射的多功能試驗衛星由軍事科學院負責研制,將在軌對通信、導航、遙感等新技術進行試驗驗證;天拓五號衛星由國防科技大學負責研制,將在軌對船舶、航空器、浮標及物聯網等信息采集新技術進行試驗驗證。
(來源:人民網)
9月4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復使用的試驗航天器。在軌飛行2天后,試驗航天器于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可重復使用航天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9月7日,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高分十一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高分十一號02星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制的光學遙感衛星,主要用于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國防現代化建設提供信息保障。該星與高分十一號衛星在軌組網后,將大幅提高觀測效率。
(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8月15日,阿里安-5火箭(Ariane-5)從法屬圭亞那航天發射場升空,將諾格公司的任務延壽飛行器-2(MEV-2)和其他2顆商業衛星送入軌道。這次發射是阿里安航天公司自今年早些時候因新冠疫情而暫停發射業務以來的首次任務。本次發射的2顆通信衛星分別是國際通信衛星公司(Intelsat)的銀河30(Galaxy 30)和日本廣播衛星系統公司的廣播衛星-4b(BSAT-4b)。(來源:cnBeta網站)
8月27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發布公告,批準一網公司(ONEWEB)1280顆衛星的用頻申請,新獲批準的1280顆衛星將采用V頻段頻譜。此前FCC在2017年6月已批準一網公司720顆衛星的申請。首批720顆衛星為位于1200km軌道的低軌衛星,其中ONEWEB共發射了74顆。此次批準的1280顆衛星為8500km的中地球軌道衛星。這兩種軌道高度都比傳統衛星寬帶網絡使用的36000km地球靜止軌道要低得多,可以降低時間延遲,為互聯網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來源:arstechnica網站)
9月3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第39A號發射臺采用獵鷹-9火箭發射了“星鏈”(Starlink)低軌寬帶星座的第12組共60顆衛星。本次發射瞄準近地點213km、遠地點343km、傾角53°的軌道。這是SpaceX今年的第10次“星鏈”組網發射任務。自去年5月組網發射啟動以來,該公司迄今已通過12次發射將713顆“星鏈”組網衛星送入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