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類新聞很貼近人們的生活,其內容是以人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進行傳播的,由于其內容貼近人們的生活,因此深受人們的關注。但是近些年民生類廣播的吸引力大不如前,人們無法獲取到自己想要的新聞內容,所播放的內容很少有人收聽,這種情況是不利于社會發展的。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需要強化民生類廣播內容的價值取向,從而提高人們收聽的興趣。
1.與人們生活的貼近性不強。所謂民生類廣播,就是廣播的內容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聞的來源越來越多,這就為廣播帶來了沖擊,很多廣播節目播放的內容和人們的生活不符,離人們的生活很遠。長此以往,人們的收聽興趣下降,并且民生類廣播的質量也呈下降趨勢,人們不愿意通過廣播收聽民生類新聞。
2.關注的內容不全面。民生類廣播的內容忽視了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內容非常單一,這種情況違背了民生類廣播的本意。這不利于廣播行業發展。
民生類廣播是廣播類型中的一種,其是站在老百姓的視角對社會問題進行分析,解決老百姓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展現人文關懷。
民生類廣播有很多特點。
1.真實性。新聞廣播不僅信息內容多并且渠道來源雜,這就造成了很多新聞缺乏真實性。對于民生類新聞而言,真實性是必要的,是評判新聞質量的主要標準。
2.客觀性。對老百姓遇到的問題,應進行客觀報道,通過廣播進行新聞傳播,促進問題的有效解決。
3.實時性。老百姓在生活中遇到了問題,需要及時解決,這樣才能發揮新聞的社會作用。
1.立足百姓視角。民生類廣播節目需要以百姓視角進行觀察,這樣的新聞內容才能符合百姓的心理,受到百姓的關注。
這就需要做到兩點:
第一,以百姓的日常生活為核心內容,這樣可以保證內容的真實性,讓百姓產生共鳴。深入實際才能鮮活生動,貼近群眾才能打動人心。多挖掘那些富有時代氣息、代表社會主流、具有廣泛認同的人和事,多用通俗易懂、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故事、講道理。只有這樣,才能讓民生類廣播滿足群眾需求、跟上時代步伐,使群眾愛聽愛看、產生共鳴,充分發揮正面宣傳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
第二,民生類廣播節目可以作為百姓的傳話筒,替百姓反映實際問題,讓相關部門能夠了解到百姓的需求,從而完善相關政策,這對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民生新聞中,不僅需要向老百姓傳遞關心的客觀事實,也需要從百姓角度出發反映社會存在的問題,在弘揚正能量的同時,推動社會不斷發展與完善。
2.以改善百姓生活為宗旨目標。民生類廣播節目不僅要保證內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更要具有實際意義,這才是民生新聞存在的價值。
廣播電臺要努力通過民生新聞來改善百姓生活。比如,有的百姓的房子年久失修,成為危房,對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需要通過民生類廣播對這種現象進行報道,引起社會關注,從而讓相關部門及時介入,幫助解決問題。
由此可以看出,民生類廣播節目要以改善百姓的生活為宗旨目標,優化節目內容。
3.弘揚正能量。民生類廣播節目應該讓百姓產生共鳴,弘揚正能量,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提高百姓綜合素養。
比如,在民生類廣播中,播報公交司機駕駛途中突然發病但仍然將車停穩的新聞,就會讓百姓心中涌現出感動,愿意向司機學習。弘揚主旋律,社會思想就有了主心骨;傳播正能量,社會發展就有了動力源。
只有將事實當成是新聞采訪依據,將社會性情感當成是采訪重要元素,才能避免新聞從業者在采訪中高高在上,而是真正關心老百姓關注的問題,在民生新聞中融入從業者應當具備的正義感、責任感,使新聞報道能夠引起受眾情感共鳴。
4.增強內容真實性。百姓在生活中對民生新聞非常認可,很多與己有關的政策、措施都是通過民生新聞獲取的,可見民生類廣播節目依然有很強的群眾基礎。
民生類廣播應該確保內容的真實性,提高媒體的公信力、影響力。比如,之前公交車墜河事件,就有傳言說是其他車的女司機逆行導致的,這種傳言一出,引來對女司機的罵聲一片,后來得知,真相是公交車上發生搶奪方向盤的事件。傳言導致女司機群體受到了辱罵,這是不利于社會安定的。為了避免類似現象出現,民生類廣播節目必須確保內容的真實性。
只有以真實內容為基礎,才能引發新聞討論的不斷深入,也能引導受眾從對新聞的感性認知回歸到理性思考,關注與自身生活息息相關的政策,為民生問題的解決提供推動力。
5.拓展關注對象范圍。很多民生類廣播節目關注的對象基本上是一些特殊的弱勢群體,具有一定片面性。民生類廣播節目需要拓展關注對象的范圍。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了解到民生類廣播所存在的問題、民生類廣播的定義、民生類廣播節目的價值取向。由此可以看出,民生類廣播節目的價值取向呈現多樣性特征,應提高新聞的真實性,立足百姓視角,弘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