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7日,在上海東華大學,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組織專家對吉林化纖集團旗下子公司河北吉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承擔的“再生腈綸纖維及制備關鍵技術”項目進行了技術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美芳、北京服裝學院材料設計與工程學院院長王銳教授等7位專家組成,中紡聯科技發展部副主任王玉萍出席會議。
再生腈綸生產工藝是吉林化纖集團在引進意大利蒙特公司腈綸技術的基礎上,經過20多年的消化吸收和沉淀,在吉藁化纖腈綸項目作了全面改造和提升。經過工程技術人員的反復試驗,利用不低于50%的回收原料生產出再生腈綸產品,達到常規腈綸的各項指標,滑爽性和抗起球性要優于常規產品,同時具有外觀可分辨、結構可識別和成分可檢測的顯著特征。
鑒定會上,再生腈綸項目負責人段志國詳細介紹了再生腈綸的原料回收標準及過程,并對回收料的分揀、清潔、溶解、脫色、提純、紡絲等核心技術做了一一闡述,對關鍵的制備技術提報3項發明專利。在營銷體系上,吉藁化纖依托天竹聯盟建立了獨立的運營體系,通過纖維識別和吊牌管理等措施形成穩固產業鏈,最大限度地保護好下游企業,維護好市場。
與會的專家、教授觀看了再生腈綸及制品,聽取了項目相關技術人員的匯報,仔細審閱了鑒定材料,并對相關細節和應用情況進行了問詢。
鑒定委員會專家經過反復、仔細討論,對該項目給予充分肯定,一致認為:項目資料齊全、規范,自主開發的“兩次脫色技術去除再生原料中顯色物質”“活化劑高效溶解技術提高再生廢料溶解性”“高溫真空蒸餾技術提高再生膠料的純度”等4項再生腈綸制備技術,國內外無相關資料,創新性極強,各項質量與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致同意“再生腈綸纖維及制備關鍵技術”通過鑒定。
此外,鑒定委員會專家建議吉藁公司進一步擴大再生腈綸的生產規模,不局限于GRS認證的標準和條件,要立足于我國腈綸生產廢舊原料的總量和現狀去設計,建立再生腈綸的國家標準。要降低成本、優化工藝,依托高校資源做好再生腈綸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且在多組分的原料分離、消費后的腈綸回收原料上加強研發,為腈綸產品的可循環、可再生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