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冶
疫情無國界,人間有真情。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日本政府和社會各界為中國抗擊疫情提供了真誠友善的支持與無私幫助,拉近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心。那些寫在日本援助物資包裝箱上的暖心詩句,更是深深打動了許許多多的中國同胞,可謂“患難見真情”。
除了見諸媒體的相關報道,相信不少同胞也收到了來自日本友人的關心與慰問。筆者便于2月8日收到了一位日本醫生的郵件。羽藤邦利先生是筆者早年留學日本時的友人,他是日本著名的心理醫師、東京都心理健康咨詢協議會理事長,同時兼任大學的健康顧問,是一個一年四季沒有休息日的充滿公益心和愛心的醫生。穿西裝、系領帶,提著一個超大的沉重的手提包,總是風塵仆仆——這是相識20多年來羽藤先生給我的印象。他有著日本人一貫嚴謹的作風,每次約見時間都精確到幾時幾分,并會提前確定見面的時長。為了盡可能不占用我的時間,無論電話、郵件總是言簡意賅,卻充滿了善意、關心與包容。
郵件內容如下:
陶冶先生:
您好。
伴隨每時每刻滾動的新聞,憂慮與日俱增。
身體健康的人不易被此次的新冠病毒傳染,即使被傳染向重癥發展的可能性也較小。
請您一定注意提高免疫力為念。
另,很遺憾日本現在口罩已經越來越難買了。
春節期間,新宿周邊都是中國客人,均在大量購買口罩。
請一定多加保重為盼。
羽藤邦利
從羽藤先生的郵件可以看出,日本醫學界對新冠肺炎的認識及主要應對方法,首先是提高免疫力,再者就是佩戴口罩。在我的記憶中“提高免疫力”5個字一直是羽藤先生的口頭禪,幾乎每次見面都會叮囑一番。剛開始總覺得對于當時年輕力壯的自己似乎太過多余,但隨著在日本學習、生活的深入,越來越能體會到這5個字的含義及重要性。
相較于治療更注重預防。在日本,大家的共識是個人的健康管理源于對工作及周圍人的責任。我們經常在表彰先進時能聽到諸如“某某帶病堅持工作”“輕傷不下火線”等說辭,赴日前筆者也曾一度認同。但在日本,帶病堅持工作卻是不被提倡的,同時請病假亦是無法或者說不容許“理直氣壯”的。因為管理好自己的身體、保持健康,本就是工作學習的一部分,換言之是一份責任,亦是一份義務。反之就是在給單位、同事、周圍的人增添麻煩,甚或是失職。健康、高效工作是社會人的本分,更是一種對工作、家庭的責任。另外,日本的企事業單位對員工的健康管理也十分用心、到位。
這一點在日本厚生勞動省(衛生部)2月17日公布的國民感染新冠肺炎治療指針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當你感覺到自己發燒咳嗽,懷疑自己感染新冠肺炎的時候,不能擅自去醫院,以防止給別人和醫院造成污染,必須先給厚生勞動省的“歸國者接觸者相談中心”,以及各地的保健所打電話商量,報告自己的病情。然后根據保健所的判斷,為你指定專門的醫院,安排你去就診。發燒咳嗽癥狀比較輕的人,先在家觀察4天,以避免造成醫院的混亂。
厚生勞動省公布的具體行動指針細節:先咨詢后就診。
要求符合以下條件的人員才可與“相談中心”或“保健所”電話咨詢。
1.連續4天發燒在37.5度以上,且必須服用退燒藥才能降溫者;
2.渾身疲倦、呼吸困難者;
3.以下4類人員如連續2天出現發燒咳嗽癥狀,可以電話咨詢:
① 高齡者;
② 有糖尿病、心臟病、呼吸器官疾病者;
③ 正在接受透析者;
④ 正在使用免疫抑制藥物、抗癌藥物者。
4.孕婦出現發燒、咳嗽等嚴重癥狀,原則上可以電話咨詢。
行動指針還指出,兒童如果出現發燒、咳嗽癥狀,對應方法與1、2類人員相同。據介紹,指針的目的是優先救治重癥患者,最大限度減少死亡人數。同時,也為了保持醫療秩序、避免混亂。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這個指針貌似有風險或令人費解,如果萬一有人謊報,或者一旦兒童病情慢慢加重……責任誰來負?但如果在日本生活過或者了解日本的人便會理解日本政府的這一舉措,這其中有著日本的國民性——絕大多數日本人是以不給別人造成麻煩、負擔為已任。
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意識可以提高抗擊流行病的能力。日本人見面大都相互鞠躬,并不以握手、擁抱或者貼面等身體直接接觸的方式來互相問候,客觀上減少了傳播病毒的機會。加上日本人不抵觸佩戴口罩,尤其在初春之際會將口罩作為預防流感或花粉的必備手段。一方面是日本人自律,嚴防傳染他人;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日本口罩的研發、生產十分人性化,不僅佩戴舒適,而且尺寸豐富,還有針對感冒和流感病毒專門研發的“保濕口罩”。佩戴口罩這一習慣,從客觀上大大降低了感染病毒的概率。
記得1996年剛到日本時,正好趕上冬季的流感高發期,起初看到日本上班族乘坐的“滿員口罩電車”內心不免惴惴。當時就是羽藤邦利先生寬慰我不用擔心,并一再強調要注意飲食質量(每天要保證食用30種以上的食材),保持良好的睡眠、心情,只要自身免疫力提高了就安全了。因為各種傳染病患者歷來都是以有基礎疾病患者或者老年人為主。在日本,老年人和年輕人的乘車時間是基本錯開的,高峰時段的滿員電車上老年人非常少,老年人會刻意避開年輕人的上班時間。如此相互間交叉感染的機率便會大幅減少。再者,日本的老年人也不太愛熱鬧、扎堆,客觀上也減少了彼此間的相互傳染。加上日本人的衛生習慣很好,不光勤于洗手,大多數日本人都有每天洗澡的習慣,其中不乏有早上起床后便洗澡的,赴日后才知道竟然還有一個專有名詞:清晨香波。
完備的醫療保險制度和醫院、診所(社區醫院)網絡利于患者就醫。日本的醫療體系使許多病例在沒有轉為重癥前就可以得到及時醫治,同時日本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保留戶籍制度的國家之一,這有利于政府能夠快速確認每個人的所在地,加上遍布各地的民生委員(完全由志愿者擔任),以及各居民社區的自治會、町內會均發揮著類似國內居委會的作用,客觀上加強了日本政府對社會的組織控制能力。
得益于上述諸多原因,日本抗擊流行疾病的能力一直位于世界前列。
連日來,日本確診病例的數量在不斷增長,特別是2月13日首例死亡病例及感染路徑不詳病例的出現,引發了日本國內對“日本即將進入新型冠狀病毒暴發期”的擔憂,也牽動了筆者和眾多中國同胞的心。大家在關注的同時也不約而同地發出了“不要再到日本購買口罩”的倡議,以及提醒日本政府加大防護、避險的呼吁。
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筆者相信,就如同日本對我國的無私幫助一樣,中國政府和人民也一定會與之守望相助。在此之際,衷心祈愿: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
武漢、日本的櫻花爛漫時,
疫情消散!
否極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