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嵩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江蘇 淮安 223200)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計算機技術已經成為影響各行各業發展的重要技術之一。高職院校要做好“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教育研究工作,提升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在教學中還要主動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屬于高職院校中的公共基礎課程之一,有著知識性、實踐性較強等特點。高職教育需要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等技術型應用人才,需要掌握社會發展需求,所以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需要做好理論與實踐融合工作,采取適合教育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借助計算機技術分析存在的問題,鍛煉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學生未來發展提供支持。高職教育要提升對技能培養的重視度,鍛煉學生操作能力,所以教師要及時觀察學生,掌握學生具體學習情況,發揮自身主導作用,展現學生主體性。學生只有對“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產生出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才能實現能力發展目標。任務驅動教學法作為一種高效教育方法,對鍛煉學生運用計算機知識與技能、自主創新能力等有著直接的影響。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將“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內容劃分到不同任務中,以任務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學習。在教師層面,任務驅動對培養學生探索與學習能力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教師需要做好教育創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與處理問題能力。在教學中教師需要轉變傳統教育理念,為學生設計出不同的學習任務,結合內容之間的聯系,鼓勵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在學生層面,任務驅動法有著實踐性與操作性較強等特點,不僅展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也可以在發現問題中掌握解決技巧與方法[1]。
任務驅動教學需要從教材內容出發,在展現任務特點與要點的基礎上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突出學生主體性。教師需要針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將其轉變成為具體的探究任務,確保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掌握知識重點與難點,鍛煉學生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的能力,進而達到熟練使用計算機技術能力的目標。要從“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特點出發,完善教育模式,為學生營造教學任務,讓學生在明確學習任務的同時掌握知識點。從目標來講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將學生帶入到由簡及繁的過程,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在分析中找出解決方法,構建出完善的知識體系。所以教師需要從教材內容入手,結合學生的未來發展,做好目標任務化研究。通過制定出真實、準確、開放的實踐任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同時也可以在參與情境中理解知識。教師還要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如在學習計算機硬件系統和操作系統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從書籍、網絡等渠道出發,給學生提供相關資料。在開展Office系列軟件時,可以要求學生對已經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在加工處理中自將其轉變成為演示文稿。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現,能夠通過自己的探究構建出完善的知識結構,同時也可以在修改、完善與調整中掌握知識點,明確使用技巧與方法[2]。
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針對教材內容進行分解已經成為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礎,在向學生提出任務后,教師要避免直接向學生講解任務的步驟,但是也不能直接要求學生完成任務,而是要以指導者的身份針對任務進行分析,將總任務劃分成為小任務,并針對小任務進行再次劃分,直到每一個任務都具備可操作性位置。其次,還要向學生介紹任務中所涉及的知識點,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這一教育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更加主動的學習知識,完善自身經驗,在理解、分析與探究中掌握知識點,實現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有效銜接,延伸學生思維,為學生提供學習平臺。如在講述Word應用基礎知識內容時,就可以從學生所熟悉的內容出發,設計出具體可行的任務。
通過向學生提出具體任務,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學生通過與其他同學的探討與分解,能夠利用任務查閱相關資料與視頻,并借助不同的渠道獲取相關信息,從而完成學習任務。在完成學習任務時還要鼓勵學生之間進行合作,鍛煉學生交流與合作能力。但是也應當要明確的是,教師需要及時觀察學生,掌握學生具體學習情況,分析出學生在完成任務中存在的問題,在分析造成這一現象原因的基礎上做好處理工作,通過采取合適的輔導與教育指導方法,避免學生在學習中因遇到問題就出現放棄等心理。教師需要及時鼓勵學生,將學生劃分成為不同的層次,設計出適合的任務,讓學生在適合自己的層次中得到充分的鍛煉,如在熟悉計算機基本操作、菜單項功能、操作方法等內容時能夠掌握Word文字格式處理的方法與技巧,對具有一定難度的圖片圖形插入等知識的掌握,基礎較好的學生往往更喜歡探索這些有難度的知識,所以教師需要及時幫助學生,以指導與講解方法為主,確保學生能夠給在探索中完成學習任務,提升自身學習能力[3]。
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教師需要及時針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做好歸納與總結工作,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匯總,從而構建出完善的知識結構。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可以借助展示、探索與評價等方式來鼓勵學生交換彼此的意見,談一談在學習中的心得與體會。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觀點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在提煉學生共性問題的基礎上做好總結,與學生一起針對知識點進行回顧,幫助學生深化相關理論與知識,確保學生能夠系統化的掌握知識。這一過程已經成為學生鞏固與理解知識的重要過程,對激發學生學習動力與鍛煉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著直接的影響。教師需要做好教學任務研究工作,及時進行組織交流與評價等,鼓勵學生在課堂中闡述自己的觀點與方法,不僅展現學生的主體性,同時也讓學生在思考其他同學觀點的基礎上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
首先,教師需要做好任務設計。想要發揮任務驅動教學法作用,就要從設計合適的任務,只有保證任務的質量,才能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在提出問題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堅持由淺及深原則,確保任務設計的合理性,在明確目標、重點與難點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學習動力,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其次,鼓勵學生之間進行合作,任務驅動法不僅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同時也需要學生之間的有效合作。所以需要以小組為基礎,確保小組成員在分工合理的同時進行知識探索,在相互探索與研究中完成學習任務。但是也應當要明確的是,為了避免一些能力較強的學生完全占據主體現象,教師需要做好監督與指導工作,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再次,做好角色上的轉變。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要堅持將以學生為主體落實到教育中去,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做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轉換,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教師需要轉變傳統教育模式中的不足,以組織、引導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在共同學習與探究中掌握知識點。
最后,保證教育的系統化。任務驅動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轉變了原有知識的系統性與完整性,教師需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幫助學生找出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確保學生能夠構建出完善的知識結構,并主動將所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實現學以致用目標,滿足學生未來發展需求。
綜上所述,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需要發揮任務驅動教學法作用,提高教學實踐性、操作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鍛煉學生思考與探究能力。同時教師還要轉變傳統教育理念,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的樂趣,從而積極參與任務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