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立娜(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圖書和文化館)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生活的需求不再只限于物質富足方面,更多的向精神文化方面發展。其中,中華文化作為幾千年文化沉淀下的歷史精髓,不僅代表了我國的優秀文化,更是當今社會文化發展的基石,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要不斷發展當前的中國文化思想,推進社會的持續發展,必須堅持中國的優秀中華文化,在社會發展中不斷發揚中華文化,做到取長補短,用中華文化指導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同時以社會發展為中華文化補充時代精神,不斷發展豐富中華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積蓄力量。
中華文化是歷經千年歷史傳承下來的中華民族的民族魂,是指導中華民族進行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思想支柱,要在全球化的發展潮流中不斷發展自我同時保持本心,中華民族必須堅持中華文化,在不斷弘揚的同時加強自身的文化自信,抵抗外來不良文化的侵襲,從而穩定中華民族的精神根基,鞏固中華人民的思想基礎,不斷推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傳統文化不是當前潮流發展下流行一時的產物,而是經過歷史日積月累的打磨,在實踐的不斷磨練中沉淀下來的中華民族的核心思想,是中華民族根本性的文化內涵。中華文化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實踐的檢驗中留存下來的思想真理,是適用于任何時代的寶貴思想財富。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不良思想不斷產生,對精神文明建設起著破壞作用。而不斷傳承中華文化能使人們堅定中華民族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抵制外來奢靡思想的侵襲,從而鞏固人們的精神文明建設成果。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繼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的主要歷史任務,是當今中國奮斗的重要目標,是指導人們進行社會實踐的根本思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文化的指引和樹立文化自信,堅定的文化自信是使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思想保證,文化自信以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指導社會形成新時代下的思想理論體系,確保科學發展觀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正常運行,為人們搭建一個新時代下的精神世界,支撐著中華兒女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推進社會進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優秀文化是當今社會核心價值觀和科學理論體系的根本支撐,是指導人們進行社會思想建設的重要保證,要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化必須不斷發展優秀文化,為中華文化提供精神補充。要發展優秀文化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斷宣傳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進入到千家萬戶,建立起社會的基本意識形態。同時要不斷發展中國特色文化,為中華文化提供時代發展下的新文化,使其具有不斷發展的生命力,保證中華文化與時代發展相結合,實現可持續發展。
要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化歸根到底還是要靠新時代人們的思想堅持。只有每個公民都自覺認同中華文化,并且在生活中以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豐富和充實自己,才能使中華文化發展下去。
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加強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設,使其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堅守初心。同時,在各種文化相互交匯的全球化發展趨勢中,堅守中華文化的主體地位,從根本上認可中華文化,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以中華文化中的艱苦奮斗、勤儉節約、自強不息精神內涵嚴格要求自己,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在不斷堅守文化自信堅定中華文化的同時,公民也要在社會發展中吸收時代精神營養,并從中提取與中華文化相符合的優秀精髓,將其補充進中華文化中,從而使中華文化具有持續的發展動力。
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化雖然要求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堅持中華文化第一的思想不動搖,在生活中不斷以中華文化規范自己的行為,但這不意味著可以走閉關鎖國的老路。要實現中華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在全球化發展潮流的今天,人們必須大開國門接受外來先進的文化,吸收各國的優秀文化,對中華文化中的不足之處加以補充。同時,必須辨別外來文化的消極部分,自覺抵制外來文化的侵襲,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與外來文化的不斷交流中發現中華文化的優秀之處,堅定公民的文化自信,同時不斷發展中華文化。
時代的發展對于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因此,我們要保持思想建設的純潔性,傳承中華文化,堅定公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和中華文化是當今中國不斷發展、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公民要通過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和豐富社會文化,以及與各國優秀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補充不斷為中華文化補充新的精神內涵,從而實現中華文化在新時代下的持續發展,為中華民族提供文化支撐,實現偉大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