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明末清初天主教堂刻文獻的特征及價值*

2020-11-30 16:08:14
國際漢學 2020年2期

王 申

堂刻文獻(1)堂刻文獻的數據來自《天學初函》《天主教東傳文獻》《天主教東傳文獻續編》《天主教東傳文獻三編》《徐家匯藏書樓明清天主教文獻》《徐家匯藏書樓明清天主教文獻續編》《法國國家圖書館明清天主教文獻》《耶穌會羅馬檔案館明清天主教文獻》《梵蒂岡圖書館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叢刊》(第一輯)、《東傳福音》、法國國家圖書館網站收錄的堂刻文獻影印本的牌記信息以及日本學者高田時雄據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目錄,重新校訂補錄的《梵蒂岡圖書館所藏漢籍目錄》([法]伯希和編,高田時雄校訂、補編,郭可譯,北京:中華書局,2006 年。該目錄還吸收了古蘭[Maurice Courant,1865—1935]、考狄[Henri Cordier,1849—1925]、斯達理(Giovanni Stary)和王重民等人撰寫的目錄成果)、陳綸緒(Albert Chan,1915—2005)《羅馬耶穌會檔案館中文書籍和資料(日本 - 中國卷1—4) :目錄和介紹》(Albert Chan, Chinese Books and Documents, Japonica-Sinica I—IV, in the Jesuit Archives in Rome: A Descriptive Catalogue. New York City: M. E. Sharpe, 2002)和CCT-Database 電子數據庫。需要指出的是,出版信息來自這些文獻的部分,除個別需要特別說明外,均不再標明出自哪一冊,讀者可借助相關目錄查詢。肇始于明末,發展于清初,賡續至民國,主要指基督教(天主教)在教堂及會院刊刻的文獻。因其牌記通常署“某某堂”梓刻,故稱之為堂刻文獻。堂刻文獻內容涉及宗教、人文和科技諸方面,在中西文化交流史、天主教傳播史和中國出版史等領域均應有重要地位。不足的是,既往研究僅有張秀民注意到北京南堂的刻書,(2)張秀民:《明代北京的刻書》,《文獻》1979 年第1 期,第298—309 頁。何朝暉介紹了部分教堂的刊刻情況,(3)何朝暉:《明清間天主教文獻出版的演變》,《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 年第4 期,第136—147 頁;何朝暉:《論晚明至鴉片戰爭前天學文獻的刊刻出版》,載趙克生主編《第三屆“利瑪竇與中西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5 年,第16—30 頁。堂刻文獻的基本情況、特點和價值尚未見系統探討。本文討論的堂刻文獻是以明末清初天主教在教堂或會院刊刻的關于西方學術、宗教和中西文化比較的文獻為中心,清末和民國時期堂刻文獻情況待它文再述。

一、堂刻文獻的概況

明末清初來華傳教士常采用書籍傳教的方法,結交國人,傳播天主教。傳教士在華編刊有漢文、滿文和蒙文的文獻,其中,教堂刊刻的主要是漢文文獻。目前所知天主教會在中國大陸刊刻的第一份漢文文獻是《祖傳天主十誡》,約刊刻于1583—1584 年間。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稱:“鑒于很多人來向神父們問道,并對他們自己的宗教產生了一些疑問,神父們便把《天主十誡》譯成了中文,交付刊印,提供給前來問道的人們,告誡他們要遵行這些戒律,因為它們都極為符合真理與自然法則。”(1)利瑪竇著,文錚譯,梅歐金(Eugenio Menegon)校:《耶穌會與天主教進入中國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年,第102 頁。影印本《天主實錄》后所附《祖傳天主十誡》《天主經》和《圣母經》(2)鐘鳴旦(Nicolas Standaert)、杜鼎克(Adrian Dudink)編:《耶穌會羅馬檔案館明清天主教文獻》,第一冊,臺北:利氏學社,2002 年,第 84—85 頁。,字體、板式與《天主實錄》明顯不同,可見并非刊刻于同時。利瑪竇1584 年9 月13 日致西班牙稅務司司長羅曼(Giambattista Roma,生卒年不詳)的信中稱:“我們已印刷了中文的《天主經》《圣母經》和《天主十誡》。”(3)羅漁譯:《利瑪竇書信集》上,臺北:光啟出版社、輔仁大學出版社,1986 年,第57 頁。利瑪竇1584 年11 月30 日致耶穌會總會長阿桂委瓦(Claudio Acquaviva,1543—1615)的信中稱:“我們同時也把‘十誡、天主經、圣母經’的中文譯本寄給您。”(4)同上,第60 頁。羅 明 堅(Michele Ruggieri,1543—1607)《天主實錄》后所附者,雖未題《天主經》《圣母經》,但前半部分是拜告“圣母娘娘”,后半部分是拜告“大父”,應該就是利瑪竇所稱的《圣母經》和《天主經》。由此可推斷,《祖傳天主十誡》等極可能是現存最早的在中國大陸刊刻的天主教文獻。(5)陳拓:《求其友聲:明末清初漢文天主教文獻序跋中的中西互動》,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年。

明末,杭州的天主教教堂建立了刊刻系統。根據堂刻文獻的牌記,“慎修堂”梓刻《畸人十篇》附《西琴曲意》《靈言蠡勺》和《教要解略》,“昭事堂”刻有《進呈書像》,“超性堂”刻《圣人行實》《與彌撒功程》《天主圣教念經總牘》《天主圣教約言》《西方答問》《天神會課》和《天主降生引義》。此外,法國國家圖書館編號為CHINOIS 7046 的文獻中收有“浙江杭州府天主堂刊書版”目錄,載有40 種文獻,均為杭州天主堂刊刻。

北京“領報堂”刻有《三山論學》《畸人十篇》《七克》和《圣母行實》,“天主堂”刻有《司鐸典要》和《超性學要》,“宣武門天主堂”刻有《滌罪正規》和《出像經解》,“金臺景教堂”刻有《天主經解》《圣母經解》和《滌罪正規略》,“首善堂”刻有《圣體仁愛經規條》《萬物真原》《濟美篇》《德行譜》《天神規課》《性理真詮》《滌罪正規略》《天神會課》和《哀矜行詮》,“圣母領報會”刻有《畸人十篇》,“始胎大堂”刻有《七克》《天主降生言行記略》和《圣母行實》,“皇城堂”刻有《真道自證》,“仁愛圣所”刻有《朋來集說》《盛世芻蕘》和《圣經廣益》。明末清初,北京有東西南北四堂,北堂(西什庫教堂)居西安門內,《圣經廣益》牌記署有“皇城西安門內首善堂仁愛圣所藏板”,可知上述“首善堂”“皇城堂”和“仁愛圣所”同指北堂;南堂又名領報堂、京都始胎大堂,居宣武門,上述“領報堂”“宣武門天主堂”“始胎大堂”“圣母領報會”“金臺景教堂”應指此處;而“天主堂”似是泛稱。由此可知,北堂和南堂是天主教在北京的主要刊刻場所。

福建的“福州欽一堂”刻有《西學凡》《圣夢歌》和《二十五言》,又據法國國家圖書館CHINOIS 7046“福建福州府欽一堂刊書板目”,福州欽一堂刊刻文獻有51 種。“福州景教堂”刻有《圣母行實》和《大西利西泰子傳》,“閩景教堂”刻有《教要解略》,“晉江景教堂”刻有《降生言行紀略》《西方答問》《代疑續篇》和《天主降生出像經解》,“清漳景教堂”刻有《實義續篇》,“閩中景教堂”刻有《彌撒祭義》《十慰》《則圣十篇》《滌罪正規》《幾何要法》和《三山論學》,“三山景教堂”刻有《圣記百言》,“敕建閩中天主堂”刻有《性學觕述》《圣若撒法行實》和《五十余言》,“閩中天主堂”刻有《三山論學》,“閩福州府玫瑰堂”刻有《圣女羅灑行實》和“閩三山懷德堂”刻有《天主圣教要理》。其中,“閩福州府玫瑰堂”和“閔三山懷德堂”分屬多明我會和巴黎外方傳教會,其他均為耶穌會的教堂。在福建,耶穌會刊刻文獻的牌記多署“天主堂”和“景教堂”之類的泛稱,難以辨別哪些是同堂異稱,這為文獻所屬教堂的認定帶來困難。

廣東耶穌會的“大原堂”刻有《圣母行實》《妄推吉兇辯》《妄占辯》《天神會課》和《萬物真原》,“全能堂”刻有《天主圣教日課》,“粵東天主堂”刻有《真福直指》和《天主圣教略說》,“橫浦翼翼堂”刻有《告解四要》和《領圣體緊要》;方濟各會的“朝天路教堂”刻有《永福天衢》和《進教領洗捷錄》,“楊仁里福音堂”刻有《滌罪正規》《成人要集》《萬物本末約言》《圣父方濟各行實》《天主十誡勸論圣跡》和《圣教要訓》,另有“廣東圣方濟各會堂書版目錄”(1)葉尊孝(Brollo Basilio,1648—1704) :《字匯臘丁略解》,梵蒂岡圖書館藏Vat.Estr.Or.2,轉引自張西平:《傳教士漢學研究》,鄭州:大象出版社,2005 年,第186 頁。載有23 種文獻。奧思定會在肇慶的“真原堂”刻有《要經略解》《圣教切要》和《四終略意》。由此可知,不僅耶穌會,廣東的方濟各會和奧思定會的教堂亦刊刻不少文獻。

絳州的“景教堂”刻有《修身西學》《齊家西學》《三山論學記》《圣夢歌》和《神鬼正紀》。松江的“敬一堂”刻有《坤輿格致略說》《圣若瑟行實》《(圣母領報會)顯相十五端玫瑰經》《四末真論》《天主圣教撮言》《圣記百言》《天主圣教百問答》和《圣教問答指掌》,另《求說》的牌記署有“云間天主堂梓”,似應指“敬一堂”,“天主堂”為泛稱。七寶的“圣多明我堂”刻有《天神會課》。常熟的“天主堂”刻有《提正編》。蘇州的“大原堂”刻有《真福八端》。湖北的“郢天主堂”刻有《圣洗規儀》、“郢欽一堂”刻有《天主圣教四字經文》和《滌罪正規》以及“楚中欽一堂”刻有《教要序論》和《天主圣教約言》。濟南的“天衢堂”刻有《總牘·五傷圣方濟各禱文》《正學謬石》《圣方濟各第三會會規》《圣伯多祿亞甘太辣祝文》《圣人文度辣贊圣人安多尼祝文》《圣若瑟七苦樂文》,“補儒堂”刻有《默想神功》,根據何朝暉的研究,“天衢堂”和“補儒堂”為同一教堂。(2)《論晚明至鴉片戰爭前天學文獻的刊刻出版》,第24 頁。江西的“欽一堂”刻有《天主圣教四字經文》,“曰旦堂”刻有《善終助功規例》和《天學蒙引》,另“南昌天主堂”刻有《默想神功》,此處“天主堂”似為泛稱。長溪天主堂刻有《形神實義》。南京的“正學堂”刻有《滌罪正規略》。

由上可知,明末清初天主教會在杭州、福建、北京、廣東、絳州、上海、江西以及湖北等地的教堂均有刊刻活動,其中,杭州、福建和北京的教堂刊刻數量較多,這與傳教士在華的活動范圍和中國傳統刊刻文化發達所在基本一致。這說明天主教的刊刻活動受到傳教需要和中國出版文化的雙重影響。

二、堂刻文獻的基本特征

堂刻文獻在天主教會刊刻的文獻中占據主導地位。與官刻、私刻和坊刻等其他形式刊刻的漢文西學文獻相比,既有共同點,又有顯著特征。這些文獻是中西人士合作完成的,一般是對歐語文獻的翻譯,而且擁有獨立的編輯刊刻發售網絡。然而,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刊刻,傳教士的傳教使命決定了大部分堂刻文獻題材和內容的宗教屬性。由于傳教士傳教策略的差異性,不同修會的堂刻文獻具有不同特征。

同漢文西學文獻的其他刊刻形式一樣,堂刻文獻的編輯采用傳教士獨撰、傳教士口授國人筆譯國人獨著、國人撰寫傳教士指正的形式,大部分文獻有序、跋、引,序跋多為有一定名望的國人所作,用來抬升作品的地位。“引”是作者為文獻做的介紹。國人參與文獻的編輯主要集中在以杭州為中心的江南、福建和陜西。較為著名的有被稱為“天主教三柱石”的徐光啟、楊廷筠和李之藻,陜西的韓霖和韓云、段袞和段襲兄弟。他們大致靠同年進士、宗族、姻親和師生的關系聯絡,成為堂刻文獻的編輯文人群體。如楊廷筠、馮應京、曹于汴、蘇茂相和陳民志同為萬歷二十年進士;李之藻、呂圖南、祁光宗和張維樞為萬歷二十六年進士;徐光啟、劉胤昌、周炳謨、樊良樞、王家植和張京元為萬歷三十二年進士。在宗族、姻親和師生關系中,上海的徐光啟家族、陜西絳州的韓氏和段氏家族都極力支持文獻的編刊;徐光啟的姻親許樂善和他的學生孫元化也助力文獻的編刊。因此,通過傳統的人際網絡,天主教建構了堂刻文獻的編輯群體,他們亦可被稱為早期的譯者。他們中的一些人成為天主教徒,推動了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客觀上,他們成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在西學與中學的融合中起著篳路藍縷的先鋒作用。

除文獻翻譯編輯外,堂刻文獻還建立了獨立的刊刻發售網絡。明末,以杭州為中心的江南、福建和北京等地都有成體系的印刷網絡。來華傳教士發現將天主教的教理和教義刊刻成書不僅便利,還可彌補傳教人手的不足。利瑪竇在書信中寫道:“刻板在我們會院中,是我們所有,只費些紙印刷罷了。我們中有的會印刷,有的會裝訂。有教友,也有教外人捐獻紙張,以便印刷要理問答和我們其他的著作。”(1)《利瑪竇書信集》,第279 頁。有時,編撰文獻也在教堂,利瑪竇《西國記法》的序署有“東雍晚學朱鼎浣書于景教堂”,說明朱鼎浣在教堂中為該書作序。各個教堂之間的刻板是共享的,有時會運輸到異地教堂翻刻,潘國光(Francesco Brancati,1607—1671)《天神會課》署有“武林超性堂藏版,七寶圣多明我堂刊”,說明刻板在杭州,在松江七寶刊刻。可見,教堂既是天主教會刊刻文獻的機構,又是文獻編撰和傳播的場所,在天主教文獻的刊刻和傳播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就題材和內容而言,堂刻文獻具有特殊性。按照現代的學科分類,漢文西學文獻的內容可分為宗教、人文和科技,堂刻文獻也包含這些類別。事實上,很多以人文和科技為主的作品亦有不少宗教思想雜糅其中。傳教士刊刻的文獻內容與其處境有一定關聯。杭州、福建和北京教堂刊刻的文獻以宗教為主,輔以人文和科技文獻,人文和科技文獻的刊刻時間主要在明末,這時傳教士的傳教對象主要是士大夫階層,借人文和科技等致用之學走上層路線,期待贏得高層知識分子的好感。廣東的教堂主要刊刻宗教文獻,這與清初傳教士被驅除至廣東,傳教活動轉入地下有關。官刻、家刻和私刻的漢文西學文獻,國人的選擇權更重些,刊刻的主要是人文和科技類文獻,如官刻《崇禎歷書》。據“清代內府刻書總目錄”,清代官刻的漢文西學文獻有《御制數理精蘊》《御制歷象考成后編》《欽定儀象考成》《欽定儀象考成續編》《新制儀象圖》《西洋新法歷書》(30 種)、《新法歷書》(26 種)、《新法歷書》(7 種)、《律呂正義》(四卷)、《律呂正義》(五卷)、《律呂正義》(六卷)、《御制律呂正義后編》(一百二十卷)、《御制律呂正義后編》(十二卷,其中九卷至十二卷為抄本)。(2)翁連溪編著:《清代內府刻書圖錄·清代內府刻書總目錄》,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年,第8、9、35、36 頁。從內容上看,官刻的漢文西學文獻主要是大部頭的歷書、樂類等科學文獻。鄧玉函(Johann Terrenz,1576—1630)與王徵合作的《遠西奇器圖說錄最》在明代有1628 年武位中(揚州)刻本、約1628—1631 年汪應魁(新安)廣及堂刻本和1631 年西爽堂(新安)刻本。(3)張柏春、田淼、劉薔:《〈遠西奇器圖說錄最〉與〈新制諸器圖說〉版本之流變》,《中國科技史雜志》2006 年第2 期。廣及堂和西爽堂是徽州府重要的書坊。《滌罪正規略》有龐天壽刻本。(4)張西平、任大援、馬西尼(Federico Masini)等主編:《梵蒂岡圖書館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叢刊》(第一輯),第40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14 年,第257 頁。上海許府刻有《天神會課問》(1661)(5)Ad Dudink & Nicolas Standaert, Chinese Christian Texts Database (CCT-Database), http: //www.arts.kuleuven.be/sinology/cct.和《圣教四規》(6)《圣教四規》署有“云間許府藏板”字樣,法國國家圖書館藏,CHINOIS7217。。堂刻文獻的選材內容反映了傳教士的意志,如前文統計的教堂主要刊刻的是宗教內容的文獻。總體而言,堂刻文獻以宗教為主,人文和科技次之,這充分說明傳教士將傳教貫穿于在華活動中,堂刻文獻的主要功能還是服務于傳播天主教。

在傳教士內部,不同修會對文獻刊刻持有不同的態度。耶穌會、多明我會、方濟各會、巴黎外方傳教會和奧思定會均參與堂刻文獻的刊刻。相較而言,耶穌會的刊刻活動范圍廣,數量多,多明我會和巴黎外方傳教會主要在福建,方濟各會在廣州和山東。耶穌會對人文學術、科技和宗教文獻均有不少刊刻,其他修會主要刊刻宗教文獻。耶穌會主要是在國人的幫助下進行翻譯、校訂與刊刻活動,完成整個流程,而方濟各會除自己編譯刊刻外,還直接翻刻耶穌會編刊的文獻。如在廣東,耶穌會教堂主要重刻以往在他地編刊的文獻,而方濟各會刊刻的文獻過半的撰著者是耶穌會士及其在華發展的教徒。各修會在華傳教過程中雖有不少沖突,但在刊刻文獻上,其他修會還是效仿耶穌會。甚至,19 世紀來華的第九屆俄國東正教傳教團領班比丘林(N. Y. Bichurin,1777—1853)將1739 年的“皇城西安門內首善堂藏版”《天神會課》改編后于1810 年刊印。(1)肖玉秋:《俄國駐北京傳教士團東正教經書漢譯與刊印活動述略》,《世界宗教研究》2016 年第1 期,第93—103 頁。

堂刻文獻在明末清初到底影響如何,哪些文獻受時人歡迎抑或受傳教士的重視,可以從文獻的初刻與翻刻中窺見。有些文獻不僅初刻、重刻,還有三刻,甚至四刻。如高一志(Alfonso Vagnone,1568—1640)《教要解略》“閩景教堂重刻”(2)Albert Chan, op. cit., p. 104.,杭州“慎修堂第三刻”,絳州第四版。(3)《梵蒂岡圖書館所藏漢籍目錄》,第46 頁。一些重要的文獻在不同地方的教堂反復刊刻,《天神會課》在杭州的超性堂、北京的首善堂、廣東大原堂、七寶的圣多明我堂均有刊刻。有的在同地同堂刊刻,如馮秉正(Joseph-Francois-Marie-Anne de Moyriac de Mailla,1669—1748)《圣體仁愛經規條》在皇城西安門內首善堂校梓,本堂藏版;有的需要去別的教堂借用木板,如利瑪竇《畸人十篇》康熙甲戌歲京都領報堂藏板,金臺圣母領報會重刊;(4)Albert Chan, op. cit., p. 83.有時還需要將木板長距離運輸,在異地刊刻,如潘國光《天神會課》武林超性堂藏版,七寶圣多明我堂刊。這充分說明堂刻文獻的影響和受歡迎程度。另外,堂刻文獻的影響也反映在一些藏書目錄中。(5)鐘鳴旦、杜鼎克著,尚揚譯:《簡論明末清初耶穌會著作在中國的流傳》,《史林》1999 年第2 期,第58—62 頁;王申:《明清間漢文西學文獻的編刊與流傳》,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7 年。

三、堂刻文獻的價值和意義

堂刻文獻在天主教傳教史上具有獨特的價值。從全球范圍來看,借助文獻傳教不是天主教的主要傳教手段,在美洲,印第安人在武力的脅迫下歸信天主教,其他地區也多使用口頭傳教的方式。采用刊刻文獻的方式傳教,主要是在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漢文化圈。事實上,來華傳教士內部,還曾存在口頭傳教與刊刻文獻傳教的爭議,龍華民(Nicola Longobardo,1565—1655)等人主張口頭傳教策略,利瑪竇和龐迪我(Diego de Pantoja,1571—1618)等人堅持刊刻文獻。從1583 年耶穌會士羅明堅和利瑪竇入華,至1773 年教宗下令解散耶穌會為止,共有多達472 位耶穌會士先后抵華。(6)黃一農:《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年,第6 頁。清初禁教時期,傳教活動轉入地下,正是通過這些文獻天主教的經文才得以流傳。根據張先清的研究,禁教時期流通的主要是經文類的宗教文獻。(7)張先清:《刊書傳教:清代禁教期天主教經卷在民間社會的流傳》,載張先清編《史料與視界——中文文獻與中國基督教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83—141 頁。這些文獻主要是原來的堂刻文獻,流入到民間社會進行流傳,對天主教在華的擴散和傳承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清末,基督新教傳教士來華后,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1845—1919)等人還去尋覓這批文獻,并延續其刊刻文獻傳教的方法。上海的土山灣慈母堂刊刻了大量文獻,其中不少是重刻明末清初的宗教文獻,如利瑪竇的《天主實義》和《畸人十篇》、艾儒略(Giulio Aleni,1582—1649)的《天主降生引義》和《滌罪正規》、高一志的《教要解略》、柏應 理(Philippe Couplet,1623—1693) 的《 天主圣教百問答》和《四末真論》、朱宗元訂陽瑪諾(Manuel Diaz,1574—1659)譯的《圣經直解》和《輕世金書》、潘國光的《天階》、孫璋(Alexandre de la Charme,1695—1767)的《性理真詮提綱》、馮秉正編譯的《圣年廣益》等。(8)鄒振環:《土山灣印書館與上海印刷出版文化的發展》,《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 年第3 期,第1—14 頁。至1869 年止,用木版重印了70 種。(9)李天綱:《新耶穌會與徐家匯文化事業》,載朱維錚主編《基督教與近代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172 頁。因此,堂刻文獻是天主教傳教史上的璀璨明珠,是天主教本土化的重要嘗試,它所帶來的影響從明末延續到清末。

堂刻文獻在中國刊刻史上也有重要意義。通常而言,學界將傳統文獻的刊刻分為官刻、坊刻、私刻和佛道寺院刊刻,教堂刊刻的地位尚未充分揭示。如前文所述,北京、杭州、廣東、福建、絳州、湖北、江西、山東、松江、常熟和南京等地的教堂均有文獻刊刻,文獻的編撰、刻板的存放和印刷均可在教堂實現。與其他刊刻機構相比,堂刻文獻主要服務于傳教活動,刊刻種類相對單一,大致類似于佛道寺院刊刻,因此,教堂刊刻應與佛道寺院刊刻地位相當。堂刻文獻有初刻、重刻和再刻等版本,這豐富了中國刊刻史的內容。

就內容而言,官刻文獻主要是技術方面器物層次的文獻,如天文歷算類的文獻;坊刻以獵奇和趣味為文獻賣點,如《遠西奇器圖說錄最》;私刻文獻中宗教文獻較多,如上海許府刻有《天神會課問》和《圣教四規》,龐天壽刻有《滌罪正規略》;堂刻文獻更關注宗教方面的內容,教理教義和行為規范類的文獻占主導。從影響來看,官刻文獻的影響主要集中于高層次或者擁有天文、數學等專門知識的人;坊刻文獻以市場銷售為導向;私刻文獻以吸引新入教者和教友為目標;堂刻文獻則為傳教服務。

堂刻文獻與其他方式刊刻的漢文西學文獻一樣,對國人思想產生了一定影響,并促進了漢語新詞匯的產生。據黃一農考證:“韓霖在《鐸書》的字里行間,除提及自己所撰的《救荒書》外,還曾多次直引如高一志的《齊家西學》、《修身西學》、《童幼教育》、《達道紀言》、《神鬼正紀》,以及龐迪我的《七克》、艾儒略的《滌罪正規》、羅雅谷的《哀矜行詮》等耶穌會士的著述。”(1)《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第281 頁。這些文獻多數在教堂刊刻。堂刻文獻的編譯需要將大量西方詞匯譯成漢語,這導致了新詞匯的產生。以地理學新詞為例,鄒振環參考日本學者荒川清秀的研究指出:“明末清初的這些新詞(地理學名詞)在晚清受到了中外地理學學者和地理學譯著者的高度重視,成了這批學者從事新的西方地理學著作翻譯的重要語詞資源……晚清時使用頻率較高并在今譯名中能夠找到對應詞的地理新詞共138 個,其中明清之際所創譯的就有25 個,占到總數的18.1%。”(2)鄒振環:《晚清西方地理學在中國——以1815 至1911 年西方地理學譯著的傳播與影響為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第237—238 頁。馬西尼(Federico Masini)的研究表明:“耶穌會士的漢語著作對一些其他詞匯的創造起著貢獻作用(不僅僅局限于地理學領域),而這些詞匯現在仍然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著。”(3)[意]保羅:《17 世紀耶穌會士著作中的地名在中國的傳播》,載《國際漢學》第15 輯,鄭州:大象出版社,2007 年,第238—261 頁。黃興濤進而指出:“要想弄清近代中國所流行的相當一部分新名詞的真實來源,并辨析它們與明治維新后日本漢字新名詞之間的復雜關聯,非得下定決心,去一一翻檢明末清初直至清中葉那些承載和傳播西學的各種書籍不可。”(4)黃興濤:《明清之際西學的再認識》,載黃興濤、王國榮編《明清之際西學文本:50 種重要文獻匯編》,北京:中華書局,2013 年,第23 頁。可見,堂刻文獻在中國近代思想文化新名詞的創造和思想的變遷中具有重要意義。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堂刻文獻在天主教傳教史、中國出版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等領域都有重要的意義,值得不同學科背景的學者去探究。前文簡單梳理了堂刻文獻的概況、基本特征和價值,但對于其他重要問題,如傳教士在華建立的教堂所在與堂刻文獻中牌記所署教堂名稱的對應問題、堂刻文獻各個版本的差異,以及文獻刊刻過程中所形成的天主教人際網絡等諸問題,都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国产一在线观看| 中国美女**毛片录像在线 | 亚洲aⅴ天堂|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jizz国产视频|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看国产一级毛片|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3344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性天天| 天堂av综合网| 欧美一道本|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久久黄色毛片| 久久黄色小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69av免费视频| 99一级毛片|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午夜三级在线|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先锋资源久久| 国产特一级毛片| 中国美女**毛片录像在线|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yw|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 亚洲色中色|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国产青榴视频| 国产经典免费播放视频| 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看国产一级毛片|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中文无码影院| www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女人一级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久久黄色影院|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二三区|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欧美色综合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婷婷色婷婷|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成人福利视频网| 成人蜜桃网|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