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蕾 索冬梅 羅彩紅
【摘 要】 目的:分析探討子宮局部壓迫縫合縫合術聯合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治療前置胎盤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行剖宮產術的300例前置胎盤患者臨床資料,其中113例采用子宮局部壓迫縫合術常規止血,未進行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干預,設為對照組;187例采用子宮局部壓迫縫合術聯合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止血,設為研究組。對比兩組患者各項指標。結果:研究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產后出血、緊急輸血、轉入ICU和術后發熱發生率存在統計學差異,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住院、惡露持續時間及月經恢復情況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前置胎盤產后出血患者應用子宮局部壓迫縫合術聯合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止血效果確切,具有術時短、操作簡單、術后恢復快、安全性較好等優點,有利于預防失血性休克,臨床價值較高。
【關鍵詞】 前置胎盤;產后出血;子宮局部壓迫縫合術;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
前置胎盤指胎盤在子宮下段附著且下緣達到甚至覆蓋宮頸內口處,位置低于正常分娩時胎兒先露部位,是產科常見的妊娠期嚴重并發癥,也是導致妊娠晚期產婦大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處置不當可對母嬰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1-2]。針對此類患者常使用宮縮劑、子宮按摩等方法控制剖宮產后出血,但止血效果較為一般。本研究通過對照分析不同手術方案在前置胎盤并發產后出血中的治療效果,探究子宮局部壓迫縫合術與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聯合應用的價值,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指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行剖宮產術的前置胎盤患者30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病例篩選標準:1)年齡≥18周歲;2)確診前置胎盤妊娠,滿足剖宮產手術指證;3)單胎妊娠,產檢顯示胎兒發育正常;4)出凝血功能正常,未合并其他嚴重妊娠并發癥;5)對研究內容知情且同意,配合完成6個月隨訪。根據手術方式將患者劃分組別:研究組187例,采用子宮局部壓迫縫合術聯合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年齡23~37歲,孕周35~38周;對照組113例,采用子宮局部壓迫縫合術止血,未進行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干預,年齡22~38歲,孕周35~38周。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比(P>0.05)。本研究項目已報備倫理委員會獲得批準許可。
1.2 研究方法
患者均實施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采用本院阿氏切口切開子宮,即在胎盤邊緣確定并連接A、B、C 3點,形成阿氏弧,根據胎盤前置類型設計弧度位置和走向,注意避開胎盤附著與血管怒張部位;快速取出胎兒并人工剝離胎盤,觀察子宮收縮、剝離面滲血情況,仔細檢查宮腔是否殘留胎盤胎膜組織,予以清除。
對照組單純行子宮局部壓迫縫合術,縫合線為1-0高分子可吸收線,長度70cm左右;將膀胱充分下推,從子宮切口左側下緣3cm、距側緣3cm處穿入縫合線進入宮腔,縫合針越過宮底于切口上緣3cm、距側緣4cm處穿出,同時加壓子宮左側宮角內3~4cm處,將針線從前側進針點同一水平位置穿過后壁進入宮腔;局部壓迫下由后壁右側標記位置穿出縫合針線,對應左側繞過宮底再次穿入宮腔;全部縫合后從切口右下緣距側緣3cm處穿出縫合針線并打結;擠壓觀察無出血或停止出血,觀察產婦無異常即可常規關腹,術后實施抗感染、促宮縮治療。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先上提子宮偏向一側,暴露對側宮旁并打開闊韌帶;子宮動脈上行支位于距剖宮切口下方2cm外側處,找到后使用1號可吸收線進行結扎處理,打結動作輕緩以防結扎線過松或過緊;保護雙側宮旁,對子宮另一側動脈上行支做同樣處理,術后予抗感染、促宮縮治療。
1.3 評價指標
1)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手術時間(min)、出血量(mL);2)統計:產后出血率(%)、緊急輸血率(%)、轉入ICU率(%)以及術后發熱率(%);3)隨訪了解患者術后:住院時間(d)、惡露持續時間(d)和術后月經恢復時間(月)。
出血量采用目測法結合面積法評估,使用負壓吸引瓶計量,小方紗和大方紗浸濕分別記做30mL、50mL,若出血量累計超過1000mL即產后大出血,計入產后出血率;產褥感染依據患者疼痛、發熱、惡露異常3大表現,同時排除其他可能性疾病因素,若癥狀不明顯則進行血培養、分泌物培養明確病原體。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與計數資料分別表示為(±s)、%,采用t、χ2檢驗。P<0.05則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研究組與對照組手術相關指標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詳見表1、2。研究組平均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比較患者產后出血率、緊急輸血率、轉入ICU率和術后發熱率,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
2.2 研究組與對照組術后隨訪結果
患者術后隨訪數據詳見表3。研究組平均住院時間和惡露持續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月經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前置胎盤因剝離面與宮頸外口極為接近,細菌從陰道上行污染胎盤則易誘發感染;產后出血為前置胎盤患者嚴重并發癥,主要發病原因包括分娩時宮縮乏力、軟產道撕裂傷、出凝血功能異常、子宮內翻及胎盤因素等,其中以子宮收縮不良最為常見[3]。
臨床手術中通過使用宮縮劑等藥物和子宮按摩方法對緩解產后出血有一定效果,但維持時間相對較短[4-6]。有效止血的同時積極控制出血是目前臨床研究的重點內容和方向,也是前置胎盤剖宮產后出血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子宮局部壓迫縫合術較為新型,通過沿子宮縱軸局部擠壓子宮肌層可減少弓狀血管血流,擠壓子宮血竇位置組織可減緩血流速度,減少子宮供血,從而促進血液凝固達到止血目的,該方法可操作性強、止血迅速,尤其在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中救治效果顯著,極大地避免了子宮切除[7-8]。本研究發現,在子宮局部壓迫縫合術基礎上結扎子宮動脈上行支對產后出血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止血效果優于單純子宮壓迫縫合術,研究組平均手術時間、出血量均優于對照組,患者救治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術后恢復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提示本組治療方案有利于保證患者生命安全,減少術后發熱、促進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子宮局部壓迫縫合術結合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在前置胎盤產后出血治療中應用效果顯著,有利于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加快術后恢復,且患者與新生兒整體情況相對較好,臨床具有一定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郭瓊.子宮動脈下行支結扎聯合子宮下段壓迫縮窄縫合術在兇險性前置胎盤所致產后出血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03):85-88.
[2] 王振輝.截斷性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加宮頸提拉式縫合在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宮頸管頑固性出血的應用[J].醫學臨床研究,2017,34(02):395-397.
[3] 劉正平.關于中央性前置胎盤的分類及其臨床意義的探討(Ⅰ)[J].中國婦幼保健,2008,(28)3964-3967.
[4] 范曉紅.雙側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在中央性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大出血止血的效果[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1):2498-2499.
[5] 唐莉,代炳梅,鐘文彬,等.前置胎盤合并胎盤植入危險因素分析及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對母嬰結局的影響[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7,34(01):43-46.
[6] 吳峰華.子宮動脈栓塞術對兇險性前置胎盤孕婦及胎兒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7,34(12):2388-2390.
[7] Mei Y,Luo D,Lin Y.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rophylactic internal iliac artery balloon occlusion combined with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abnormally invasive placenta[J].The journal of maternal-fetal&neonatal medicine: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perinatal Medicine,the Federation of Asia and Oceania Perinatal Societies,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erinatal Obstetricians,2017,31(10):1.
[8] 王朝陽.子宮動脈栓塞術預防產科大出血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師雜志,2017,19(06):917-918.
文章編號:WHR20191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