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娜 羅輝 李童 周曉瑩 婁媛媛
【摘 要】 目的:探究盆底超聲在女性功能障礙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n=26)為研究組,并選擇同時期在本院進行體檢的健康女性(n=26)作為參照組,兩組均進行盆底三維超聲檢查,比較兩組受檢者的臨床指標。結果:研究組肛提肌裂孔面積和膀胱尿道后角分別為(24.79±5.71)m2和(137.39±10.51)°,明顯高于參照組的數據(t=5.8369,P=0.0000;t=4.6525,P=0.0000);同時,研究組尿道角(136.16±7.19)°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t=10.7170,P=0.0000);此外,研究組靜息狀態的肛提肌厚度為(0.39±0.21)cm,前后徑為(5.16±0.39)cm,最大瓦式的肛提肌厚度為(0.71±0.21)cm,前后徑為(5.82±0.38)cm,其數據與參照組相比存在顯著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0379,P=0.0038;t=6.1058,P=0.0000;t=2.3426,P=0.0232;t=12.8024,P=0.0000)。結論:應用盆底三維超聲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予以檢查,能夠清晰地辨別患者盆底結構和形態,為臨床治療提供更為科學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盆底超聲;女性;盆地功能障礙性疾病;三維;臨床診斷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主要指女性盆底支持結構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出現功能障礙或者結構損傷的病癥,其臨床癥狀主要為壓力性尿失禁、糞失禁、性功能障礙以及盆腔器官脫垂等,不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而且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是我國婦女健康與生活中較為突出的醫療問題[1]。隨著醫療技術不斷的發展,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在臨床中越來越得到大家的重視,但是常規的臨床檢查對于盆底整體結構與功能的反饋具有局限性,因此,臨床診斷與治療方式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門話題[2]。鑒于此,選擇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和同時期在本院進行體檢的健康女性共計52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盆底超聲在女性功能障礙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整理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選擇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n=26)為研究組,并選擇同時期在本院進行體檢的健康女性(n=26)作為參照組。其中,研究組患者年齡最小為28歲,最大為66歲,年齡平均值為(44.13±2.97)歲;參照組受檢者年齡最小為27歲,最大為68歲,年齡平均值為(44.24±2.82)歲。參照組與研究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方面的數據經過對比,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所有受檢者均為女性,且參照組受檢者均未患得疾病,為健康者,研究組患者經過臨床檢查確診為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符合《中國婦女盆底功能障礙診治中心標準》中的相關規定;2)研究組患者未合并其他類型婦科疾病者;3)受檢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且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1)心肝肺腎器官功能嚴重障礙者;2)精神異常或者精神疾病者;3)認知障礙或者語言功能障礙者;4)遺傳性代謝疾病者;5)凝血功能障礙者;6)免疫系統疾病者。
1.2 方法
兩組受檢者均接受盆底超聲檢查,其檢查方式為:告知受檢者在在檢查前需排空大便,并適當排尿,將膀胱中的尿量控制在50mL范圍內,并調整受檢者體位,使其保持截石仰臥位;接著設置超聲檢測儀配置頻率為2.1~8.1MHz,并將超聲探頭上涂抹耦合劑,選擇合適的一次性避孕套套在探頭上;接著,將超聲探頭放置在尿道外口和陰道口等位置,通過二維成像模式下對尿道、直腸、陰道、肛管壺腹部進行詳細的探查,并于最大瓦氏動作與靜息狀態時觀察受檢者盆腔器官是否脫垂,如出現脫垂則深度觀察其脫垂情況,且將恥骨與后下緣位置作為參考水平線,測量膀胱尿道后角、宮體脫垂距離、尿道旋轉狀態、膀胱頸下一距離、直腸膨出尺寸等[3];之后觀察受檢者在縮肛運動、靜息情況下的肛提肌厚度、有無撕裂,對其信息予以詳細的記錄;接著,打開超聲三維系統再次觀察最大瓦氏動作、縮肛運動以及靜息情況下受檢者盆底所呈現的狀態,采集肛提肌裂孔的三維圖像,將相關的數據進行記錄和分析[4]。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受檢者的臨床指標,主要為肛提肌裂孔面積、靜息期膀胱尿道后角以及靜息期尿道角,同時對比靜息狀態和最大瓦式狀態下肛提肌厚度、橫徑、前后徑的參數。
1.4 統計學分析
以SPSS 22.0版本軟件建模計算患者研究數據。計數資料以(n,%)描述以及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描述以及t檢驗。P<0.05證明患者統計學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兩組受檢者盆底超聲檢查肛提肌裂孔、靜息期尿道與膀胱參數的比較
通過對兩組受檢者施以盆底超聲檢查,可知參照組在肛提肌裂孔面積和膀胱尿道后角方面的數據,明顯高于研究組;且參照組靜息期尿道角明顯低于研究組,兩組數據對比存在顯著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受檢者靜息狀態與最大瓦式參數的比較
參照組與研究組受檢者在靜息狀態和最大瓦式中的肛提肌厚度、前后徑參數經過統計學比較,其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女性盆底主要組成部分為封閉骨盆出口的多層肌肉、神經以及筋膜,其中貫穿直腸、陰道以及尿道,而盆底重要的支撐結構為盆底肌群,能夠對盆腔臟器位置起到維持作用,并可動態性的參加和調控排泄與生殖的功能,其盆底肌群中最為重要的則是肛提肌群[5]。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患得此病的概率較大,其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臨床上認為其致病因素較多,多與肥胖、分娩以及雌激素下降等情況相關[6]。盆底超聲主要應用超聲探頭經過會陰位置對盆底組織、功能以及器官結構予以詳細的觀察,對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臨床診斷、盆底修復圍術期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7]。在盆底超聲的輔助下能夠對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做到早診斷、早治療,便于患者在臨床癥狀較輕時通過物理治療對盆底支持結構的功能進行恢復,達到延緩手術或者規避手術治療的效果,對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減少家庭與社會醫療負擔具有重要意義。盆底超聲常用的為二維超聲和三維超聲,其二維超聲對于復雜的盆底部位情況顯示具有局限性,而三維超聲可將患者盆底組織結構、功能的狀態予以完全的顯示,并可觀察患者陰道、子宮、膀胱等任意位置,對于病灶位置及其周圍組織的探查具有顯著的優勢。張蘭[8]研究中顯示,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經盆底超聲檢查其肛提肌裂孔面積、膀胱尿道后角、尿道角分別為(25.2±6.7)m2、(138.52±13.06)°、(137.25±8.36)°,其數據與健康女性的各項參數對比存在顯著的差異;本次研究中,研究組肛提肌裂孔面積和膀胱尿道后角分別為(24.79±5.71)m2和(137.39±10.51)°,明顯高于參照組的數據;且研究組尿道角為(136.16±7.19)°,明顯低于參照組,本研究中的數據與張蘭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應用盆底三維超聲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予以檢查,能夠清晰的辨別患者盆底結構和形態,為臨床治療提供更為科學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蘭英.經會陰二維及三維超聲檢查在絕經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肛提肌裂孔形變情況評估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36):66-68,98.
[2] 李晗姝,劉艷君,王學梅.經會陰三維超聲觀察肛提肌裂孔評估盆底功能障礙疾病患者的手術效果[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6,32(11):1025-1028.
[3] 王艷,金麗.經會陰實時三維超聲在探查子宮位置形態與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相關性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3):3067-3068.
[4] 林淑蓮,余鳳,冼云開,等.盆底超聲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礙引起便秘患者中的診斷效果及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7,07(13):211-214.
[5] 李秀明,金佩文,潘洪玲,等.經會陰盆底動態三維超聲聯合經直腸超聲對盆底功能障礙相關性便秘患者盆底結構的評估[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8,28(02):336-339.
[6] 朱惠歡,陳海燕.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女性應用三維超聲評估盆底功能康復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8,15(08):58-61.
[7] 胡群芳,朱燕飛,胡密淑,等.盆底肌康復訓練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臨床效果[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18):4108-4110.
[8] 張蘭.盆底超聲檢查在女性盆底障礙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03(13):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