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會



摘要:產業結構的調整會影響高等教育專業化人才培養方向以及大學生就業傾向。在安徽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調整的過程中,大學生就業問題逐漸成為重要的研究議題。因此,本研究基于安徽省產業結構和大學生就業結構現狀,對安徽省產業結構、行業結構和就業結構進行協同度分析,為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促進大學生就業提供政策建議。
Abstract: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ill affect the direction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employment tendenc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Anhui Province,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Therefor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Anhui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ynergy degre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y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in Anhui Province, and provides policy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ing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關鍵詞:產業結構;大學生就業;協同度分析
Key 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synergy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G647.38?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31-0079-03
0? 引言
“十三五規劃”期間,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大發展的關鍵時期。安徽省作為國家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不斷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而產業結構和大學生就業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一方面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會影響大學生就業的行業及該行業吸納就業人員的能力;另一方面,畢業生就業傾向反過來影響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隨著安徽省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三大產業越發重視就業人才的質量。從理論上看,大學生身為高技術和高素質群體,產業結構升級將拓寬其就業空間從而有助于促進就業。但現實是產業優化調整的同時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也愈發凸顯。鮮有文獻將產業結構調整和大學生就業進行整合研究,缺乏迎合產業結構調整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安徽省為例,從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和大學生就業的關聯性角度進行研究,分析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對促進大學生就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及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安徽省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現狀
1.1 安徽省產業結構現狀
通過對歷年來安徽省三次產業占GDP比重進行整理,得到2008-2018年安徽省三大產業結構變化趨勢。安徽省第一產業比重近十年來不斷下降,由2008年的15.98%一直下降到2018年的8.79%,且其產值比重一直遠低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安徽省第二產業產值比重經歷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動趨勢,2012年產業比重最高達到54.64%。第三產業產值比重經歷輕微的下降后,保持快速的增長趨勢,2018年第三產業產值比重和第二產業產值比重較為接近。由圖1可以看出,安徽省第三產業產業產值比重仍會持續上升,超過第二產業產值。總體來看,近十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安徽省產業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動,安徽省產業結構由第二產業為主導的“二、三、一”結構朝著以第三產業為主導的“三、二、一”結構的趨勢轉變。
1.2 安徽省大學生就業結構現狀
社會經濟的深入發展,安徽省產業結構也逐漸發生變化。從歷史演進的角度來看,安徽省就業結構從“一、二、三”結構逐漸變化到“二、三、一”結構。由配第—克拉克定律可知,社會經濟發展使得國民收入水平提升,第一產業的就業人口最先發生轉移;當國民收入水平再次得到提升時,便開始有較多的就業人口轉移到第三產業。通過觀察安徽省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數據,安徽省產業結構調整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就業結構。安徽省大學生就業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某些行業,同時隨著安徽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第三產業就業人口比重逐漸增加,第三產業中畢業生就業比重也逐漸上升,而第一產業畢業生就業比重逐漸下降。
2? 安徽省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與大學生就業關聯性分析
2.1 安徽省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協同度分析
產業結構的變化會給大學生就業結構帶來較大的影響。為測量安徽省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協同度,本研究依據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偏差理論,計算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偏離度,它可以反映安徽省各產業吸納就業人員和促進大學生就業的能力大小,其模型為:結構偏離度=(某產業產值比重/某產業就業比重)-1。其偏離度大小由數值的絕對值決定,若就業結構偏離度的絕對值越小,說明就業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協同度越高,為零時表示協同度最高;當就業結構偏離度為正時,說明該產業勞動力供應不足;當就業結構偏離度為負時,說明該產業勞動力過剩。
從2008-2018年安徽三大產業就業結構偏離系數看,安徽省第一產業就業偏離系數均為負數,說明安徽省第一產業存在勞動力過剩情況,具有較大的勞動力轉出潛力,加上其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從業人員的知識素質等各方面要求均不高,從而導致對大學生就業的吸引力不足。第二產業就業偏離系數均為正數,安徽省第二產業勞動力嚴重缺乏,可能是因為安徽省正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較大,同時由于第二產業對專業技術技能要求較高,具有一定的就業壁壘,因而相比于第一產業,具有較大的吸納大學生就業的潛力。安徽省第三產業勞動力經歷了勞動力短缺到勞動力過剩再到勞動力不足的變化情況,但較于另外兩個產業而言,第三產業的就業結構總體上較為穩定,具有較大的吸納勞動力的能力,因此有著較大的促進大學生就業的作用。
2.2 安徽省行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同度分析
目前,安徽省正處于產業優化調整的重要機遇期,行業結構的變動能直接反映產業結構的變化情況,因而能夠更為直接地反映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從安徽省各行業就業人員人數變化情況來看,農林牧漁業、采礦業、批發和零售業就業人數逐漸下降,其他行業就業人數保持穩定或呈現一定的增長趨勢。從安徽省各行業就業人員總量來看,安徽省行業間存在結構不平衡現象,一些行業就業人數遠高于其他行業,如制造業、農林牧漁業、建筑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等,其就業人數均高于就業人數總量的10%,農林牧漁業甚至高達39%,而其他行業就業人數不超過5%。
本研究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選取2009-2016年安徽省主要行業及其就業人數,分析安徽省行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協同度,從而探究安徽省各行業與大學生就業的關聯性。其模型為:行業結構偏離度=(某行業產值比重/某行業就業人數比重)-1,解釋原理同就業結構偏離度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安徽省建筑業、農林牧漁業、批發和零售業以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均存在勞動力過剩的現象,尤其是農林牧漁業具有較大的勞動力向外轉移的潛力,對大學生就業的促進作用有限。安徽省金融業偏離度在4.2500-7.6000之間浮動,房地產業偏離度在3.7778-6.3750之間浮動,工業偏離度在1.2793-1.9135之間浮動,說明金融業和房地產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較強且趨于穩定。由前面的產業結構偏離度可知,安徽省第三產業是吸納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場地,同時金融業等各種信息服務行業有著較高的技術要求,薪酬待遇等較為豐厚,因而對大學生就業有著較大的吸引力。
3? 結論與建議
3.1 鼓勵創新創業促進大學生就業
由上文分析知,安徽省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就業比重逐漸提高,而第一產業就業人數比重持續降低。目前,安徽省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矛盾問題較為嚴重,大學生就業問題較為突出。首先,政府應加快改變傳統經濟拉動就業的模式,推動經濟增長和就業協調發展,提高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協同度。其次,產業結構決定大學生就業傾向。故應根據安徽省產業結構現狀及其發展趨勢,鼓勵創新創業,并通過創新創業帶動就業;同時鼓勵創業者進入第二產業領域,尤其是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以及科技型等產業,擴大創新創業效應,提高勞動生產率。最后,高校應加快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建設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素養,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總而言之,只有當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能夠協同發展時,才能促進經濟加快增長和大學生就業,緩解就業壓力。
3.2 優化調整人才培養結構促進大學生就業
人才培養結構決定大學生就業結構,是連接產業結構和行業結構的橋梁。要促進大學生就業應根據產業、行業勞動力結構現狀,優化調整人才培養結構。一方面,應根據產業、行業發展變化趨勢,建立適應產業、行業發展變化的人才預警機制。事實上,人才培養結構的優化調整要滯后于產業結構、行業結構的變化調整,從而人才結構和行業結構之間的偏離度是一種常態化存在。通過建立科學的人才預警機制,使偏離度在一定的范圍內變動,根據各行業發展實際情況,及時制定和調整人才培養戰略,使人才培養隊伍迎合行業發展需求,保證充分就業。如針對安徽省金融業、工業以及房地產業具有較大的吸納勞動力的能力,批發和零售業吸納勞動力逐漸減小的情況看,安徽省應發布相應的人才預警,擴大或縮小相關學科專業的招生規模,提高培養人才質量,優化調整人才培養結構。另一方面,根據產業、行業發展需求,建立人才培養儲蓄機制。由于人才培養與產業、行業發展需求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與之相反,產業、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卻具有緊急性。因此,應根據行業發展需求,及時調整學科專業設置,為產業、行業發展儲備人才,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
3.3 優化學科專業設置,適應產業升級發展趨勢
產業結構是高等教育專業結構的根本影響因素,高校學科專業設置應根據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趨勢及時進行相應地調整,滿足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充分發揮高等教育服務產業發展的作用。因而,有必要優化學科專業設置,使學科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有機銜接。一方面,提倡高等教育專業設置服務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理念。安徽省是一個傳統農業大省,“十三五”規劃實施后,安徽省正逐漸實現農業現代化,故應調整傳統農學和農林牧漁類專業設置,增設與現代農業產業密切相關的專業,滿足農業現代化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促進大學生就業。另一方面,建立學科專業設置監測預警機制,保障學科專業結構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協調同步。同時專業設置監測預警以各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產業結構以及就業結構發展現狀為指標進行構建,對不同專業的就業率和失業率及時進行監測并加強預警,合理設置學科專業布局推進大學生就業。
參考文獻:
[1]孫威,何熠.產業轉型升級下高校專業結構優化與大學生就業協同關系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37(12):120-125.
[2]馬永霞,馬立紅.高校畢業生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研究的可視化分析[J].教育與經濟,2016(06):40-46.
[3]張婧群.產業結構升級背景下對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探析——以“雙困”大學生為例[J].經濟問題,2016(11):75-78.
[4]徐真.產業升級、結構轉型與大學生就業促進研究——基于2015年吉林省大學生就業監測的情況分析[J].稅務與經濟,2016(05):107-112.
[5]張小敏,王菥,李政通,白彩全,易行.產業結構優化增加了大學生就業難度嗎?——基于ARDL模型的實證分析[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6,46(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