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義 牛藝 羅洪云 連櫻洹 盧海鵬
摘要:應對國際政治經濟的動蕩局面,我國提出了大力發展內循環經濟,數字化對經濟高質量內循環發展產生驅動作用。本文提出了經濟內循環的三條發展途徑,梳理了數字化創新的內涵及數字化創新價值的創造方式,探究了數字化創新對高質量內循環發展的驅動作用。
Abstract: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internal circular economy is put forward by China in response to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urmoil. Digital innovation, as an important driving factor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 driving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internal circular economy. This paper proposed three development paths of internal circular economy, and summarized the connotation of digital innovation and explored the way to create the value of digital innovation, and explored the driving effect of digital innov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internal circulation.
關鍵字:數字化創新;內循環;經濟高質量發展
Key words: digital innovation;internal circulation;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F037.1?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31-0241-02
0? 引言
目前國際形勢日趨復雜,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加劇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動蕩,一些國家逆國際化的單邊主義行為愈演愈烈,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諸多不平衡、不確定性負面影響。尤其是超級大國之間長期的、公開的博弈下,使出口為主導的戰略模式面臨風險加大。因此我國經濟發展易受到部分國家的抵制和威脅,發展前景不容樂觀[1]。鑒于我國正處于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內經濟發展更需要一個良好、穩定的發展環境,因此,要做好充分準備保持經濟實力抵制世界經濟動蕩。經濟內循環是我國面對外部動蕩因素采取的主動應對措施,是黨和政府基于長遠發展角度的“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重要決策[2]。目前,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與各個領域的融合創新,給企業發展提供了更豐富的資源,給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3]。因此,本文依據數字化創新的價值創造方式,對數字化創新對經濟高質量內循環的驅動作用進行探究,為企業進行數字化創新、促進經濟內循環提供參考。
1? 內循環經濟
1.1 內循環經濟的背景和內涵
2020年5月14日,“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被首次提出[4]。7月,習近平總書記表示,當前經濟形勢嚴峻,我國面臨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并在座談會上強調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因此,“內循環經濟”逐漸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5,6]。我國具有完備的工業體系,強勁的生產力,超大的內需市場,為內循環的實現提供了堅實基礎。“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國內和國際經濟循環的相互交融,是在強調了內循環重要性的同時絕不否定外循環的作用,絕不是搞封閉經濟。
1.2 內循環經濟的發展途徑
①提高創新能力,優化創新過程。
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在經濟高質量內循環發展中體現出更為關鍵的作用。我國目前在科技領域的發展和核心技術領域仍存在受制于人的現象,科技創新能力與世界上科技強國仍存在一定差距。在高質量內循環的發展目標下,降低企業創新成本,增強創新能力和效率,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十分關鍵,對于增強經濟活力,維持經濟高質量發展仍具有重要意義。
②賦能中小微企業,提供優質環境。
內循環經濟能否順利實現,消費能力是關鍵因素之一[1]。內循環經濟的順利實現需要國內居民貢獻出消費能力,而中小微企業作為市場中活躍的經濟要素,吸收了城鎮中半數以上的就業,在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提高居民收入方面具備巨大的潛力,對于釋放消費潛力、打破內循環經濟障礙尤為重要。為中小微企業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貸款問題能夠內循環經濟至關重要[7,8]。
③融入數字經濟,培育發展動能。
加速企業的數字化進程,提高產品與服務的附加值將為經濟高質量內循環起到正向促進作用。目前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在各行業滲透廣泛,與產品和服務的融合創新給經濟和社會發展增添了巨大活力。融入數字經濟浪潮、加速新基建發展,與數字技術融合創新成為數字經濟時代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將成為助力經濟高質量內循環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2? 數字化創新
2.1 數字化創新的內涵
從數字化創新成果的角度來看,Ficnman等(2014)認為數字化創新包括過程、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三種類型。Abrell(2016)將數字創新定義為能夠生產新產品和服務的數字和物理組件的新組合,認為數字創新會為制造企業帶來顛覆性的產品設計和商業模式。Nambisanet等(2017)認為數字化創新從根本上改變產品或服務的性質和結構,催生出新的價值創造方式。謝衛紅等(2020)認為數字化創新既作為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等創新結果,也是數字化基礎設施、技術和資源等能夠為數字化資源賦能的創新流程[3]。綜上,本文將數字化創新界定為創新主體利用數字化資源,將數字要素融入到企業運營和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在產品、服務、流程、商業模式等多個維度創新,并且具備使組織發生突破性、根本上變革的能力。
2.2 數字化創新的價值創造
數字化創新的價值創造方式有多種途徑,有學者根據價值創造的內涵將其分類為效率型、融合型和生成型,論證了數字化創新在優化創新過程、提高創新研發效率、增加跨界融合機會上的作用[3]。研究表明數字技術的使用能夠縮短研發周期,引導資源流動,促進參與者的關系、幫助創新企業降本增效[10]。對于制造企業而言,數字化創新的價值創造體現在優化現有業務、發展新業務、開發數字化產品以及構建數字化商業生態系統上[10],能夠驅動制造業的技術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是驅動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引擎[11]。
數字技術與消費信貸的融合創新,從技術上改進了傳統的信貸方式。數字技術能夠提高企業對風險狀況的識別,增加貸款可得性和消費信貸的普惠性,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對實體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7]。隨著數字化創新在各個領域的滲透,不斷涌現出諸如數字消費、消費金融等數字科技與金融領域融合創新產物,這些數字消費方式不僅能夠改善消費局面,還能緩解消費的不平衡與不充分發展[12]。隨著消費方式的數字化,數字消費對改善消費體驗和促進經濟發展方面貢獻了有效力量。
3? 數字化創新對高質量內循環經濟發展的驅動作用
為了促進內循環經濟的順利實現,針對內循環經濟三條發展途徑,根據數字化創新的價值創造方式,以下三方面概括了數字化創新對經濟高質量內循環發展的驅動作用。
3.1 數據驅動多維度創新,降低創新成本,提供附加價值
經濟高質量內循環發展目標下,需要企業具備持續創新能力適應市場變化,挖掘消費潛能、刺激消費活力。且要求企業能夠有效利用數據信息和資源降低創新成本贏得競爭力。數字化創新的價值創造方式作用廣泛,對企業的產品、服務、流程和商業模式等多個維度的創新起到作用,不僅能夠針對產品做到技術創新,還能夠對企業提供附加價值,從管理角度進行創新。數字化創新能有效引導資源流動的特點,能夠優化創新過程,幫助企業創新降本增效,進而從多個維度的提升我國企業的創新能力,助力內循環經濟和高質量發展。
3.2 大數據識別風險,增強信貸普惠性,優化消費環境
中小微企業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在高質量內循環經濟過程中承擔了提高居民收入、釋放消費潛力的重要使命。面對中小微企業規模不大、經營風險高、抵質資產少帶來的融資和貸款困境,數字技術與信貸領域相結合提供了解決途徑。數字技術能夠有效識別企業的風險狀況,判斷優質的中小微企業,增加融資和貸款的可得性,進而增強了消費信貸的普惠性,改善了營商環境,為中小微企業在經濟高質量內循環中發揮作用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7]。
3.3 加快數字化進程,加速新基建融合,促進數字經濟循環發展
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的可持續發展無法脫離與數字技術的融合,在內循環為主,國內國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指導下,國內企業更要承擔起發展數字經濟,追趕或超越發達國家數字化水平的責任。數字化創新能夠作用于數字化基礎設施、技術和資源,為企業提供數字化環境,幫助企業向數字化過渡,加速與新基建的融合,帶領企業融入數字經濟發展的浪潮中。同時,數字化創新的創新成果能夠促進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轉型后的數字化企業更好地參與到數字經濟發展中,獲得更優質的數字化創新資源,形成良性循環,為內循環經濟注入強勁動力。
參考文獻:
[1]陸岷峰.構建新發展格局:經濟內循環的概念、特征、發展難點及實現路徑[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04):1-13.
[2]蒲清平,楊聰林.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現實邏輯、實施路徑與時代價值[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11.
[3]謝衛紅,林培望,李忠順,等.數字化創新:內涵特征、價值創造與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20(09):19-31.
[4]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 聽取疫情防控工作中央指導組工作匯報? 研究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體制機制?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J].中國紀檢監察,2020(10):4.
[5]習近平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 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眼光分析經濟形勢? 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J].黨建,2020(06):5-6.
[6]習近平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強調?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弘揚企業家精神? 推動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J].理論導報,2020(07):29-30.
[7]胡曉明.數字技術破解小微及消費信貸難題[J].中國金融,2020(15):49-51.
[8]盤和林.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是打通“內循環”突破點[N].國際金融報(3).
[9]荊浩,尹薇.數字經濟下制造企業數字化創新模式分析[J]. 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06):51-53.
[10]劉平峰,張旺.數字技術如何賦能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J].科學學研究,2020:1-18.
[11]廖春萍.基于數字經濟的消費金融發展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0(13):167-169.
[12]張峰,劉璐璐.數字經濟時代對數字化消費的辯證思考[J]. 經濟縱橫,2020(02):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