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麗紅
天堂寨位于安徽省,是大別山的第二大主峰,崇山峻嶺,地勢險要,有“吳楚東南第一關”之稱,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元末明初,農民起義軍領袖徐壽輝、陳友諒占山屯兵于此,自封為“天完皇帝”,因山頂有一天然大塘,義軍所建山寨便名為天塘寨,后改名為“天堂寨”。
一步入山中,耳邊故事殘留的金戈之聲便全然遠去。“踏遍黃峨岱與廬,唯有天堂水最佳”。雖然下著雨,又有什么關系呢?清澈瑩潔如白絲綢般的泉水就在我們的身邊,有了雨的伴唱,山泉的歌聲更加激越和歡暢。山中多巖石,泉水在岸石斷裂處傾瀉而下:九影瀑、情人瀑、瀉玉瀑、淑女瀑、銀弓瀑……瀑布在攀緣而上的過程中不斷撞擊眼眸,它們的名字是它們萬千儀態的最好描繪。天堂寨有大小瀑布108道,就有108種不同的姿容。
粗獷與秀雅,雄渾與婉約,集各異姿態于一身。所以八仙也被這里的景色所迷醉,選擇在九影瀑前修仙論道,離開后在天上發現,九影瀑下竟然留下了九道身影,細細一查,原來,除自己的八個仙影外,天堂寨的土地公公也隨著他們上天成仙了。自古洞天福地便多神話傳說,我看著眼前之景,倒不知道土地公公為什么要上天成仙了,這樣的山水絕妙之地,不是仙景勝似仙景,這是一片讓人多么留戀的桃花源呵。
為了節省體力,大家選擇乘纜車上山,索道終端是海拔1605米的皖鄂交界處。此時,雨下得越來越大,雖然群峰中雨云堆涌,只有峰尖仿若大海中的礁石,隨著起伏的波濤時而掩沒時而裸露,雖然云裹著山,山披著云,山在虛無縹緲間,但站在一覽眾山小的山峰之上,一腳踏兩省,兩眼望江淮,不禁產生“北可望中原,南可眺荊楚”的豪邁氣魄。
為了能感受雨中的山景,大家決定徒步下山。森林中的各種樹木在雨的滋潤下顯得越加茁壯和葳蕤。那些有年紀的古樹,樹根如粗壯的手臂般伸展到路中,組成了網格般有趣的圖案,仿佛一定要向我們訴說它在悠悠歲月中所經歷的無數故事。撐著傘或穿著雨衣的同伴們在小徑上緩步前行,雨傘、雨衣、樹葉組成的豐富的色彩,被我定格在鏡頭中。
茂林修竹,巖山奇絕。在陡峭的“天梯”上,我們依靠著兩側的護欄,手腳并用,慢慢地探身。盡管很是艱難,但風景常在險峰,與欣賞風景后的愉悅之感相比,這些攀緣的辛苦不值一提。更何況,山下的吊鍋宴正等著我們。
吊鍋宴是大別山地區的傳統食用方式。農戶在屋內一角,挖一火籠,屋梁上懸木質滑桿,吊一鐵鍋。冬季火籠里燒著木柴,鐵鍋內放幾樣熟菜,家人或來客圍坐四周,烤火閑侃,吃飯喝酒,很是溫暖愜意。天堂寨的黃昏因了這吊鍋而充滿溫情,雖然現代鄉村已沒有了火籠,但吊鍋依然存在。吊鍋內土雞噴香,吊鍋四周有椒鹽小天麻、野菜炒蛋、葛根羹,還有涼拌將軍菜,這些天堂寨的山野菜實實在在地慰藉了登山的疲累。大家舒展身心,吃得不亦樂乎。
天堂寨所屬的金寨縣走出了包括洪學智、皮定均在內的59名將軍。金寨縣也是聞名遐邇的紅軍縣、烈士縣,此時,我想起了在來時路上導游所講述的皮定均將軍突圍的故事。那么,桌上這些天堂寨野菜,曾經一定也為革命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