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致雅
起點不決定終點,結束是另一個開始。
談及洛克菲勒,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錢”,可如果只是一個普通的有錢人,又怎么會成為比爾·蓋茨“唯一”的崇拜對象?
“我心目中的賺錢英雄只有一個名字,那就是洛克菲勒。”比爾·蓋茨曾這樣說道。
洛克菲勒也毫不掩飾其在賺錢方面的自信:“即便是把我脫光扔到沙漠里,只要商隊經過,用不了多久我就能成為百萬富翁。”
洛克菲勒不僅自己能賺錢,還擁有把財富傳承下去的能力。
縱古觀今,“富不過三代”似乎是一個鐵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從發跡至今已經綿延六代,仍未出現頹廢和沒落的跡象,直到今天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最近幾年,中國企業家都非常關心“傳承”的問題,如何讓自己的財富順利傳承給下一代?如何將家族的輝煌成就一直延續下去?
答案就在我們今天推薦的這本書里——《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
洛克菲勒認為,最應該傳承的寶貴財富不是金錢,而是完整的人格、強大的內心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從這些信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洛克菲勒優良的品德、卓越的經商才能,還可窺見一代巨富創造財富的謀略與秘密。
這38封信的跨度長達40年,洛克菲勒可謂是將自己一生的“智慧”都囊括其中,盡數傳授給了他的兒子。本書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如何過好自己的一生,如何處理和競爭對手之間的關系,如何抓住商業機會。
起點不決定終點,結束是另一個開始
我們先來看這下本書的背景。
這38封信寫于1897年至1936年。當時的美國正處于一個經濟混亂的年代,戰爭不斷,這也意味著當時處處都充滿了“機遇”。在那個年代,只要擁有知識與能力儲備,并且善于把握機會,就可能會獲得巨大的成功。
洛克菲勒就是那個抓住時代機遇的佼佼者。他的原生家庭并不富裕,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名記賬員:“每天天蒙蒙亮就去工作,辦公室里點的油燈很昏暗,但那份工作從未讓我感到乏味,反而很令我著迷和喜悅。”隨之而來的結果是,雇主不斷為洛克菲勒加薪。
在第一封信中,洛克菲勒強調——起點不決定終點。
每個人的人生起點不盡相同,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人生的最后結果就被出身定型。他在信中寫道:“家庭的榮耀與輝煌的過去,并不能保證其子孫后代有美好的未來。我承認早期的優勢的確有很大幫助,但這不是最后贏得勝利的保障。”
在他看來:“高貴快樂的生活,不是來自高貴的血統,也不是來自高貴的生活方式,而是來自高貴的品格——自立精神。”
什么樣的精神才是“自立精神”?在第四封信里洛克菲勒說道:“我一直相信,機會是靠爭取來的。再好的構想都存在缺陷,即使是再普通不過的計劃,只要你確實執行并且繼續發展,取得的效果會比半途而廢的好計劃要好得多。”
“堅持”加上對的方法,就會引領成功。
在第15封信里,洛克菲勒還分析了為什么很多優秀的人也會失敗。他認為:“引導我們發揮聰明才智的思考方式,遠比我們才智的高低重要。”才智的好壞不在于教育程度的高低,而在于思想管理。“那些最優秀的商人從不杞人憂天,而是充滿熱忱。”洛克菲勒在信中說。
但如果真的遭受了失敗,仍需要堅定信念,洛克菲勒說道,“別讓精神破產”。
在第7封信里,洛克菲勒的兒子因為賠了一百萬美元的投資而悶悶不樂,他鼓勵兒子:“失敗有它的殺傷力,會打擊人的意志力,使人變得萎靡不振,但更重要的是你對待失敗的態度。……失敗并不會在你的腦門上貼上無能者的標簽,樂觀的人在苦難中看到機會,悲觀的人在機會中看到苦難。”
盡管看得“透徹”,洛克菲勒也鼓勵“狼性”,他認為,第二名與最后一名沒什么兩樣。
“在很大限度上,人的境遇就像騎上一部腳踏車,你只能向上、向前朝著目標移動,否則你就會搖晃跌倒,永遠不可能只停留在原地。”
從這本書里可以看出,洛克菲勒的人生觀采用的是一種“平衡”的哲學觀點。在書中的第3封信——天堂與地獄比鄰,第13封信——隱瞞你的聰明,第20封信——侮辱有時可以催人奮進,第25封信——忍耐是一種策略等,我們都能發現洛克菲勒的“平衡思想”。
實際上,近代美國在大大小小戰爭的影響下,社會內部充滿了矛盾,一個人若想生存并且成功,既要懂得“叢林法則”,又要堅守住自己的底線,并且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正是這種人生哲學,才得以讓洛克菲勒家族延續下去。
重視對手,勇于競爭
在商場上,洛克菲勒創造了很多傳奇故事。
1882年,他開創了史無前例的聯合事業——托拉斯。這個極易聚集財富的結構使標準石油兩年后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團企業。洛克菲勒成了蜚聲海內外的“石油大王”。標準石油公司最后定名為美孚石油公司,這個公司在巔峰時期曾壟斷全美80%的煉油工業和90%的油管生意。
洛克菲勒是美國歷史上最有錢的人,他的家族創造的財富比福布斯前十名加在一起的財富還要多。
對于商業,洛克菲勒認為,首先要有競爭的決心,冒險才能利用機會。
在第5封信里,他說道:“每一場至關重要的競爭都是一場決定命運的大戰,‘后退就是投降!后退就將淪為奴隸!戰爭既然不可避免,那就讓它來吧!”
在第19封信里,他受到一名賭徒的啟發說道:“不管我們做什么,乃至人生的重要決定,我們都必須在冒險與謹慎之間做出選擇。”在洛克菲勒看來,有些時候,靠冒險獲勝的機會要比謹慎大得多。
其次,要重視對手,勇于競爭。
洛克菲勒在一次去打高爾夫球的路上,看到一名年輕人超越了他的車子,被激起了好勝的本性,和年輕人來了一場“飆車”,這讓洛克菲勒很高興。好勝是洛克菲勒永不磨損的天性,他喜歡勝利,但他不喜歡為追求勝利而不擇手段。不計代價獲得的勝利不是勝利,丑惡的競爭手段讓人厭惡,那是畫地為牢。
最后,如果競爭可以避免,合作是一種獲利戰術。在洛克菲勒看來,合作可以壓制對手或讓對手出局,讓自己向目標闊步邁進。換句話說,合作并不見得是追求勝利。遺憾的是,只有少數人才了解其中的奧妙。
洛克菲勒的人生軌跡猶如一趟豐富的冒險旅程,他雖然厭惡把商場視為賭場,但他并不拒絕冒險精神,因為他懂得一個法則:風險越高,收益越大。而馳騁商海,是生活中最偉大的歷險活動。
幸運之神眷顧勇者
經驗告訴洛克菲勒,自信果敢的人,能完成最好的交易,能吸引他人的支持,結成有力的盟約,而那些膽小、猶豫的人卻難以達成這樣的效果。
在洛克菲勒開始征服旅程前,石油業一片混亂,境況江河日下。科利佛蘭90%的煉油商將被日益劇烈的競爭壓垮,如果不把廠子賣掉,他們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走向滅亡。
這便是收購對手的最好時機。
結束是另一個開始。洛克菲勒認為,每一個偉大的成功者,都是用一個個小小的成功把自己堆砌上去的,他們用結束歡慶夢想的實現,用結束歡送新夢上路,這是每一個偉人共同的品質。
2004年7月11日,坐擁億萬家財、在美國叱咤風云的勞倫斯·洛克菲勒在睡夢中與世長辭,享年94歲。
這位洛克菲勒家族的第3代傳人,盡管含著金鑰匙出生,卻絕不是一位紈绔子弟,他在有生之年不僅開了風險投資的先河,還為美國的環保及慈善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是一本“家族式的生存寶典”。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是洛克菲勒家族卻顛覆了這種說法,將家族財富與榮耀延續了六代有余。本書的歷史意義大抵就在于此。
最后,請記住洛克菲勒的成功公式:夢想+失敗+挑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