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仙泗
【摘 要】莫扎特的歌劇表現了幽默、輕快、迷人、歡樂、莊重和無比的戲劇張力。充滿組織力的樂章、完美的曲式和多變的結構,都和他的創作洞察力息息相關。本文將結合筆者在深入學習和演唱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伯爵夫人的著名詠嘆調《求愛神給我安慰》《哪里去了,美好的時光》過程中的一些體會,來闡釋莫扎特是怎樣運用戲劇張力的鋪陳,絲絲入扣地描述一般人的普遍感受的。
【關鍵詞】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伯爵夫人;音樂形象
中圖分類號:J832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4-0037-02
一、莫扎特的簡介及創作成果
(一)莫扎特的簡介
沃爾夫岡·阿瑪迪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是奧地利作曲家。父親利奧波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1719-1787)是薩爾斯堡大主教宮廷的作曲家、小提琴手兼代理首席樂師,他父親于1756年出版了“小提琴教學法”,此書為當時同類作品中最杰出的的出版品。莫扎特自幼跟隨父親學習音樂,展現了非凡的音樂才能。
1781年莫扎特在維也納定居下來,過著獨立的闖蕩生涯,在擺脫了重重限制,經歷了許多生活歷練之后,莫扎特的作品終于邁入成熟期,替人類創造了一個嶄新的音樂高峰,同時也飽嘗了貧窮的滋味。1791年12月5日,一個嚴寒的日子里,莫扎特死于貧病交加,之后被匆匆葬在一個公共墓地里,其作品成為世人最珍貴的瑰寶。
(二)莫扎特的創作成果
舒曼曾說過,莫扎特的音樂是無法描述的。“莫扎特即音樂”,這似乎是贊嘆莫扎特遺產的最恰當的形容。
莫扎特給歌劇這種藝術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強調詩詞要順從于歌唱。
二、歌劇《費加羅的婚禮》與其成功因素
(一)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劇情簡介
被公認為喜歌劇模范作的就是《費加羅的婚禮》。這部作品發表后,莫扎特才真正蜚聲歌劇界。劇中的音樂明亮、輕快又洋溢著優雅的氣質,旋律豐富優美,合奏多彩又富于變化,人物性格也有完美的描寫,真可說是喜歌劇的極致,妙趣橫生。
這部劇在當時無疑帶有政治傾向。費加羅這個出身在第三等級的平民,在博馬舍1773年所寫、1755年才上演的《塞維利亞的理發師》中,就憑借自己的足智多謀而主宰全局;博馬舍1778年創作但1784年才允許公演的《費加羅的婚禮》,將贊許與同情都給予了精明能干的費加羅和他的未婚妻蘇珊娜。
故事發生于17世紀西班牙的塞維利亞。該劇描述一位年輕的伯爵——阿爾馬維瓦(Almaviva),愛上了伯爵夫人的侍女蘇珊娜(Susanna),然而,蘇珊娜早已和伯爵的仆侍費加羅(Figaro)兩情相許,并準備結婚。伯爵夫人把一個仆人打扮成蘇珊娜的樣子,并令她去赴約。當晚,伯爵正欲前往花園對蘇珊娜示愛,卻無意撞見費加羅正在花園和另一名女子約會,他以為費加羅勾引自己的老婆,便憤怒地前往教訓他,卻發現了蘇珊娜竟是費加羅的心上人,而伯爵夫人也適時出現,令伯爵甚為難堪。機智、勇敢、詼諧的費加羅通過各種計策揭穿了伯爵的陰謀。最后“愛情戰勝困難”,有情人成眷屬。歌劇揭露了封建貴族的腐朽、愚蠢、荒淫無恥,熱情地歌頌了“第三等級人”的聰明、智慧、勇敢、正直。
《費加羅的婚禮》熱情地歌頌了第三等級——被壓迫的階級、被壓迫人民的日益覺醒和機智以及勇敢正直的品格,全劇閃耀著反封建的民主主義的思想光芒。
(二)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成功的因素
1.音樂
這出歌劇是一部愛情喜劇,呈現出人們歡喜和痛苦的兩面生活,且堅守著令人心怡與平衡的原則。從喜歌劇的觀點來看,這出歌劇具有深度,因為它將愛情做感性式的處理,此外也充滿高度的幽默感,其輕快的劇情發展,無論旋律、和聲、節奏,甚至所使用的樂器均能充分達到表現效果的目的;管弦樂部分也和和聲部分處于同等的地位,而表現最突出的則是重唱,此外,“清宣敘調”(recitativo secco,指缺乏表情)的再現,恰如其分地引導著劇情的進行,這些都是這部歌劇成功的重要因素。
2.重唱
重唱顯然支撐著更為飽滿的戲劇含量。
莫扎特的音樂特點是織體清晰、透明和別致;和聲風格清新而有力。
三、伯爵夫人的角色性格與音樂形象
(一)角色性格
性格在心理學中的概念是:“在一定的社會中對周圍的事和物的態度的總和。”有成就的藝術家正是注意到了對性格的研究,才塑造出了不同角色的動人的音樂形象。
每個劇本中的人物角色都被作家做為一定的“社會的人”的代表,通過藝術的典型化處理和安排使他成為特定的人物,在這個人物的語言、音樂主題處理和安排中給他一定的態度或情感的傾向,或通過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語言來交代此人的性格特征。通過這種相對集中的形象概念,使得表演者知道應該選擇什么樣的形體動作,用什么樣的語氣,組織什么樣的內心來表現這種性格。
要概括出角色的人格特點,例如溫柔賢惠、堅貞不屈、多愁善感、油嘴滑舌等等。當認識了角色的性格特征后,還需要探尋原作者對角色性格提供的表現點,角色的性格特征是通過哪些臺詞、唱腔和行為來表現的。同時,演唱者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發現和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因為,角色會在規定的情境中改變性格,甚至轉變立場,體現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這就要求演唱者用不同角度去觀察分析角色的性格特點,找準基調,挖掘對比,使角色的人格特點更豐滿,更生動鮮明地表現人物形象。
(二)伯爵夫人音樂形象
音樂形象的表現是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的音樂化、藝術化。通過兩者的結合,能使人物形象豐滿,并能獲得更有機的創作自我感覺。
故事自伯爵從塞維利亞醫師巴特羅處將羅吉娜娶為妻子后開始。伯爵雖然娶了妻子,卻又開始風流,并想使當時貴族們已放棄的初夜權復活。伯爵夫人發現丈夫對她的愛越來越冷淡,她獨自一人在豪華的大房間沉思,悲切地唱出很感傷的“求愛神給我安慰”,她祈求愛神能夠理解她內心的痛苦和嘆息,若是不能挽回失去的愛與幸福,寧愿結束生命。
伯爵夫人對丈夫愛恨交加。為了挽回丈夫的心,她跟蘇珊娜和費加羅制定了一個計劃。伯爵夫人想知道她們的計劃進展得如何,正在到處找蘇珊娜。這時,她腦海中又浮現和丈夫間發生的許多往事。“哪里去了,美好的時光”是此刻對伯爵夫人內心深處最恰當的描述。
伯爵夫人的哀傷和無奈令人感動。伯爵夫人是一位高貴的夫人,忍受丈夫易變的情緒。她支持費加羅和蘇珊娜。伯爵夫人對丈夫愛恨交加,劇末她原諒了伯爵,說明了作曲家對高貴溫柔的伯爵夫人的同情與贊美。
第三章對伯爵夫人羅西娜的藝術形象分析中,第一節中的伯爵夫人使整部歌劇自始至終充滿了幽默、機智和活力,只有伯爵夫人每次出場時都以端莊典雅的曲調呈現她的音樂,這與她高貴的身份是一致的。伯爵夫人在歌劇中總是扮演一個正歌劇的形象,所以她與其他角色的情感不太一樣。伯爵夫人的音樂具有很強烈的抒情效果和連貫性。她愛她的丈夫,在這出劇的開始,但現在她知道她的丈夫已經不愛她了,把目標轉向了她的仆人蘇珊娜,而蘇珊娜與費加羅相親相愛。伯爵夫人知道此事后,不畏懼封建勢力的壓迫,而是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愛情,雖然沒有權利去干涉丈夫的人身自由,但她敢于與封建勢力對抗,斗爭到底。她深知自己的力量單薄,需要借助別人的幫助。在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在仆人的幫助下,她把丈夫帶回了身邊。羅西娜代表了貴族階層中一群具有進步意識的人,她的身上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伯爵夫人在當時的社會中屬于第二等級,是敢于愛、敢于恨的新時代的女性代表。在追求自由的愛情意識和愿意為愛而死的信念上有非常大的進步。費加羅和蘇珊娜能夠圓滿地舉行婚禮,伯爵夫人是重要的關鍵人物。因為只有伯爵夫人在場,才能阻止伯爵的陰謀詭計,她與蘇珊娜的合作才能夠成功,同時能夠挫敗伯爵的陰謀。莫扎特所刻畫的伯爵夫人是獨一無二的,是與眾不同的。在那時的封建社會中,伯爵夫人所代表的新時代的女性不再是無能、軟弱無情、受人欺凌的弱勢群體,她們知道如何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保護好自己的人生權益和利益,知道怎樣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作為作曲家的莫扎特表現出了對新時代女性的關心和關懷。
莫扎特的歌劇中用準確的音樂語言給予了人物活生生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伯爵夫人與蘇珊娜的關系是主人與仆人之間的關系,在封建制度下,主仆兩人有著天差地別,有著不可逾越的差距。但是她們兩人有著共同的目標,就是追求自己的美好愛情生活,所以伯爵夫人與蘇珊娜的情人費加羅共同設計了一個陷阱,自己偽裝成仆人,勾引伯爵上當,最終阻止了伯爵的陰謀詭計。
伯爵凱魯比諾喜歡美麗,優雅,知性的伯爵夫人羅西娜,但是他又跟伯爵夫人的女仆蘇珊娜打情罵俏,還與芭芭麗娜在花園里約會,說明他是一個花心的人物。
伯爵年輕時為了討好羅西娜,想盡一切辦法與羅西娜約會,最終羅西娜被伯爵感動了,兩人在一起后度過了一段甜蜜的時光。但不久之后,這個充滿欲望的伯爵花心的本性出現了,變得冷漠起來,開始對伯爵夫人的女仆蘇珊娜感興趣。但是后來,經過一系列的設計,伯爵夫人終于讓伯爵意識到了他的錯誤,伯爵向伯爵夫人跪下請求原諒,羅西娜再次受到她丈夫的青睞。這也展現了羅西娜聰明、機智、勇敢的人物形象。
人的性格特征與其形體動作有著直接的關系。扮演不同的角色,就要有不同的性格,只有善于觀察,富于創造,準確、生動地去積累創造人物形象的生活素材,才能將伯爵夫人的形象變得惟妙惟肖。
參考文獻:
[1]許鐘榮.維也納古典的樂圣[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1.
[2]科貝.西洋歌劇故事[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7.
[3]薩爾維.莫扎特和古典樂派[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1.
[4]張鴻懿.中西經典名曲欣賞[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5]王安國.音樂欣賞[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
[6]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3.1.
[7]王安國.音樂欣賞[M].重慶:西南大學出版社,2009.3.
[8]匡惠.音樂欣賞基礎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5.
[9]張紅英.王浩東.張釩.聲樂教學與表演藝術實踐探索[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9.
[10]王曉霞.聲樂藝術及其審美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