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剛 李國林
【摘 要】 目的:探究X線片投照技術在下肢全長負重位中的臨床運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31例擇期行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經三次曝光拼接、數字化成像技術對患者術前、術后下肢全場負重進行X線檢查,并測量于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下患者膝關節內外翻畸形角度。結果: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成像可將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手術前后下肢力線、膝關節內外翻畸形、關節間隙方向清晰顯示出來,可用于臨床對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前評估中。結論: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能夠真實反映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前膝關節內外翻畸形、術后畸形糾正情況,可用于評估全膝關節置換術術前計劃與術后效果。
【關鍵詞】 X線片;下肢全長負重位;全膝關節置換術
【中圖分類號】R68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2-021-02
全膝關節置換術為治療膝關節疾病的術式之一,其可有效緩解患者膝關節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全膝關節置換術專業性強,手術過程較為復雜,對患者下肢力線要求較高,因此須于患者術前、術后經X線片拍攝清晰呈現患者患肢畸形部位、力線情況等[1]。常規膝關節X線片多經平臥位進行投照,但其無法精準反映患者膝關節負重下關節間隙變化情況,若患者伴有關節軟骨退變、受損情況,經平臥下X線片則可使膝關節變形程度被掩蓋而導致下肢力線情況無法全面呈現出來[2]。相比平臥下X線投照,全長負重位下X線投照則可清晰呈現患者患肢畸形部位及力線情況,但受X線片規格受限,以往的一次曝光成像無法完成下肢全長片,須經三次曝光拼接及數字化自動成像技術予以下肢全長X線片拍攝[3]。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31例行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為例,進一步探究全長負重位下X線片的臨床應用價值,以供參考,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31例擇期行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18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齡29-79歲,平均年齡(59.77±2.46)歲;22例骨性關節炎,9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2 方法
在患者行全膝關節置換術前及完成全膝關節置換術后,予以患者下肢X線投照,即:使患者面朝X線球管呈解剖學狀站于攝片臺上,使被檢查的下肢以負重狀態維持不動,并稍內旋足尖,經X線機拼接成像功能行投照,首次投照于一側下肢髖臼、股骨中上段,再次投照于股骨下段、膝關節、脛腓骨上段,三次投照于膝關節下至踝關節,完成曝光后,行手動拼接、自動數字化成像;再按照相同方法投照另一側下肢,再測量于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下患者膝關節內外翻畸形角度。攝片時每次拋光都應有重疊部分,以利于精準拼接。在行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檢查時一定要注意確保膝關節盡可能伸直,并保持患側負重;此外,還應確保下肢處于旋轉中立位,髕骨垂直朝向正前方。在定位股骨頭、膝關節及踝關節中心時,應經同心圓方式找出股骨頭中心點,期間應關注病理變化導致的股骨頭變形問題;以股骨髁間窩中心做膝關節中心點;以脛骨關節面水平內外踝骨性結構外表面連線中點做踝關節中心點。
1.3 觀察指標
分析手術前后患者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投照圖像情況,并測量患者膝關節內外翻畸形角度。
2 結果
(1)本組31例患者手術前后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均可將患者下肢負重力線、關節畸形、術后人工膝關節置入狀態清晰呈現出來。患者自骨盆髖臼至踝關節情況也可經X線機拼接成像功能清晰呈現出來,視覺上無斷連情況。
(2)本組31例患者膝內外翻畸形角度測量結果:1例膝內翻>30°,4例膝內翻20°-30°,6例膝內翻10°-20°,7例膝內翻<10°,5例無關節畸形多表現為疼痛,2例膝外翻<10°,1例膝外翻10°-20°,5例膝外翻20°-30°。
3 討論
近年來,隨老齡化加劇,骨關節性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因該病較為隱匿,且病情進展慢,多以關節疼痛、變形或活動受限為主要癥狀,因并未引起患者重視而加大了臨床診斷難度。有研究認為,膝關節骨關節病患者的下肢力線可隨病情加重而變化,即內側間隙狹窄、關節軟骨變形、股骨及脛骨均變形、膝關節呈內外翻等,而力線變化還可進一步加重疾病[4]。同時,在患者呈負重狀態時,下肢力線異常情況、內側關節室應力增加情況會更加顯著,因此經影像學檢查明確患者下肢力線變化對于抑制病情進展具有重要意義。全膝關節置換術是臨床治療多種膝關節骨性疾病的重要術式,但其須患者具備極高手術指征,方可確保手術成功。為此,須臨床于患者術前、術后精準掌握患者下肢力線情況。目前,臨床可經下肢全長X線評估患者下肢力線,雙下肢全長X線攝片包括非負重位、負重位兩種,目前國內多數醫院多以非負重位攝片為主。但對于膝關節病變尤其是早期病變患者來說,其關節軟骨此時已較為薄弱,關節韌帶、半月板等均已稍有退變,此時膝關節已開始不穩,但在非負重狀況下,受膝關節韌帶、肌肉較為放松所影響,導致X線片無法發現下肢力線、關節間隙異常情況而對手術及預后造成影響。近年來,臨床經負重狀況下X線攝片發現,其可真實反映患者下肢力線異常情況,特別是當患者下肢韌帶松弛、骨質缺損時也能準確反映患者下肢畸形情況,從而確保術前評估準確,從而確保手術效果。本文研究也證實了上述觀點。
綜上所述,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能夠真實反映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前膝關節內外翻畸形、術后畸形糾正情況,可用于評估全膝關節置換術術前計劃與術后效果。
參考文獻
[1] 田愛潔.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的投照技術及臨床意義[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6,34(S2):246.
[2] 尹浩,吳紅梅,姜玉環.雙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在全膝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雙足與保健,2019,28(22):181-182.
[3] 邵曉麗,張蕾.雙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在全膝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19):104-105.
[4] 吳艷茹.下肢全長負重位X線片的投照技術及臨床意義[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4):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