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洪 徐文華
(1.西藏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西藏 拉薩850000;2.西藏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處,西藏 拉薩850000)
民主改革前,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已經成為西藏社會發展進步的嚴重障礙。民主改革以來,西藏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對西藏民主改革以來的發展歷程、偉大成就和經驗啟示進行梳理總結,能讓我們更加清晰地看清歷史、展望未來,更加深刻地理解民主改革在西藏社會發展進步中的革命性作用。
歷史上,西藏長期實行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占西藏總人口不足5%的農奴主占有著西藏絕大部分生產資料,壟斷著西藏的物質精神財富,而占人口95%以上的農奴和奴隸沒有生產資料和人身自由,遭受著極其殘酷的壓迫和剝削,掙扎在極端貧困的悲慘境地中,根本談不上做人的權利。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已經根本阻礙了西藏社會生產力發展,完全背離中國和世界發展進步潮流,民主改革順應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合乎西藏人民根本利益,開啟了西藏現代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
直到20世紀50年代,西藏社會生產方式主要還是傳統的農牧業生產方式,生產力極其低下,農業仍停滯在粗放耕作甚至“刀耕火種”的原始狀態,普遍使用木制農具,平均產量僅有種子的四五倍,與幾百年前無多大區別[1]。政教合一的專制制度使西藏社會完全失去了生機活力和自我革新能力。舊西藏法律將人分為三等九級,廣大農奴處在社會最底層,毫無政治權利。“三大領主”掌握著對農奴生殺予奪大權,以野蠻、殘酷的刑法維護封建農奴制度,他們可以私設公堂、自備刑具,對農奴進行判決、鞭撻、拷問,給農奴戴上鐐銬、枷鎖,甚至施以割舌、割鼻、戴石帽、剁手足、剜眼、抽筋、剝皮、投水等酷刑。占西藏絕大多數的廣大農奴連最基本的人權都沒有,他們被農奴主殘酷剝奪,深陷饑寒交迫的悲苦境地,更何談法治、財產權和消費。三大領主把控西藏地方政權,宣揚宗教迷信,反對科學,嚴重阻礙了現代科學技術的傳播和運用。舊西藏沒有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學校,寺院壟斷著教育,廣大農奴和奴隸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適齡兒童入學率不到2%,青壯年文盲率高達95%,現代科技更是一片空白[1]。統治集團盡管也曾派貴族子弟到國外學習現代科學技術,但主要是為了滿足統治者自身享用,并不是為了學習先進,倡導科學。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說“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2]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嚴重扼殺了廣大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和社會的生機活力,不改革舊的制度,西藏想要實現社會進步幾無可能。
民主改革廢除了“政教合一”制度,百萬農奴和奴隸從此翻身解放,西藏社會也進入正常的發展軌道。1965年自治區成立后,西藏又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從此西藏獲得了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和制度優勢,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西藏發展進步日新月異,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創造了“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
民主改革61年來,西藏告別了封建農奴制的專制時代,人民當家作主,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民主權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完善,政治文明日益發展,社會政治生活和人民精神面貌發生巨大變化。西藏社會大踏步走向現代文明,在人民民主政權的有力保證下,現代農牧業、現代工商業、現代服務業、現代交通業、現代信息業、科教文衛事業和現代社會保障體系等一系列現代經濟、現代事業從無到有,現代生產生活方式日益發展[3]。今年,西藏各族人民將同全國一道邁進全面小康社會。
民主改革后,西藏逐步建立起完整的人民政權體系,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立并不斷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西藏各族人民實現了當家作主,擁有了參政議政的權利;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不斷發展和完善;西藏社會各界人士不僅享有了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權利,而且享有了自主管理本地區、本民族事務的政治權利[1]。目前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中西藏75%的代表和90%以上的委員為藏族或其他少數民族,在自治區級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占66%。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干部占全區干部總量的70%左右。自治區歷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均由藏族公民擔任。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充分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自治權,1965年以來先后制定了290多部地方性法規和具有法規性質的決議、決定,對多項全國性法律制定了適合西藏特點的實施辦法[4]。
經過61年的奮斗,2019年,西藏全區生產總值超過1682億元,是1959年的余220倍[5]。
1.產業發展不斷壯大。首先,現代農牧業極大發展,傳統的自然農牧業特征逐漸淡化。民主改革61年來,西藏農牧業徹底走出了靠天吃飯、靠天養畜的困局,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并建成了一大批優質糧油生產、無公害蔬菜種植、標準化奶牛規模養殖、特色藏豬藏雞養殖、絨山羊養殖等特色產業基地。糧食產量由1959年的18.29萬噸增加到2019年的105萬噸,青稞超過80萬噸,肉奶超過90萬噸,農畜產品加工業總產值48.9億元[6]。其次,現代工業體系初步形成,不斷發展壯大。建立起包括能源、建材、機械、采礦、輕工、食品加工、民族手工業、藏醫藥等20多個門類的現代工業體系,工業增加值從1959年的0.15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131.72億元[7]。再次,第三產業蓬勃發展,2019年接待游客達4000萬人次,收入560億元,商貿物流、金融保險、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新業態發展迅速,正成長為新的經濟增長點[6]。
2.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西藏民主改革以來,西藏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從一無所有到日臻完善。舊西藏沒有一條正規的公路,現已基本形成以公路、鐵路、航空為主體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截至2019年底,全區公路通車總里程為103579.2公里,其中農村公路74043.9公里[7];全區74個縣全部實現通油路。修建青藏、川藏公路,新藏、滇藏、中尼等干線公路。2006年,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建成通車,結束了西藏不通鐵路的歷史。2014年建成了拉薩到日喀則鐵路,拉薩到林芝鐵路現已進入鋪軌階段;川藏鐵路已全面規劃施工;中尼鐵路預可行性研究方案通過了中尼雙方政府部門的聯合評審,日喀則至吉隆口岸段將正式啟動勘察設計。現在,西藏一共有拉薩貢嘎、昌都邦達、林芝米林、阿里昆莎、日喀則和平5個運輸機場,執飛航空公司11家,航線101條,通航城市51個[8]。電力建設成就突出,實現青藏、川藏電力聯網,區內主電網延伸到62個縣(區),供電人口272萬人,大型并網光伏電站等相繼建成。現代通訊蓬勃發展,信息網絡覆蓋全區,通訊質量不斷提升。現代城市化建設不斷推進,2019年西藏城鎮化率預計達32%[9],西藏七地市中現僅有阿里尚未設市,傳統分散的居住方式正在向城鎮集約化的居住方式邁進。
藏文已成為中國第一個具有國際標準的少數民族文字。基層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8.1%、98.6%[7]。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保護和傳承,布達拉宮、羅布林卡、大昭寺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藏戲、《格薩爾》和藏醫藥浴法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唐卡、傳統手工編織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及時搶救和有效保護[4]。隨著西藏的日益開放,西藏文化也逐步走向世界。西藏文化周、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等成為向世界展示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的平臺。西藏還派出各種藝術團組,到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演出、展覽和學術交流活動[1]。
民主改革以來,西藏現代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學有所教,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特殊教育的比較完整的現代教育體系在西藏已經形成,義務教育全面普及,實行15年免費教育,“三包”標準不斷提高。到2018年,西藏小學凈入學率和初中、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到99.5%、99.5%、82.3%和39.2%,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55年[1](注:2019 年西藏小學凈入學率達到99.7%)。2019年西藏財政教育投入達到272億元,占西藏國民生產總值的16%[10]。勞有所得,居民收入持續增長,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7 410元,增長10.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 951元,增長13.1%;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均位列全國第一[7]。住有所居,持續推進農牧民安居工程、民房危房改造、抗震加固、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扶貧搬遷、小康村建設、城鎮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全區城鄉群眾普遍住上安全適用房屋。到2019年底,城鎮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積33.4平方米,農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積41.5平方米[7]。病有所醫,西藏徹底擺脫了醫療衛生落后的局面,基本實現了與全國同步發展,各族人民健康權得到有效保障,人均預期壽命從民主改革時的35.5歲延長到如今的70.6歲。醫療服務、婦幼保健、藏醫藏藥、疾病防控等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并初步形成了覆蓋城鄉的自治區、市(地)、縣、鄉四級醫療服務體系。老有所養,西藏率先實現五保集中供養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均等化[11]。脫貧成果史無前例,2019年,西藏74個縣(區)全部實現了脫貧摘帽,59萬西藏貧困人口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目標,解決了數千年來從未解決過的貧困問題,正在向鞏固提升、逐步致富的方向邁進。
西藏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屏障和安全屏障。多年來,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區政府,始終把保護好高原生態環境視為頭等大事,持續推進有關工作。
西藏1983年成立自治區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廳,并相繼出臺《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和《關于建設美麗西藏的意見》等綜合性指導意見,機構組織保障和法規依據不斷完善。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全面實施,生態補償機制逐步健全,生態環保考核獎懲機制不斷完善,江河源頭區、草原、湖泊、濕地、天然林、水生態、地質遺跡、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自1988年建立第一個珠峰自然保護區以來,西藏的生態保護區面積不斷擴大,已建立47個各類自然保護區(國家級11個),保護區總面積41.22萬平方公里,占全區國土面積的34.35%;建立了22個生態功能保護區(國家級1個),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轉移支付縣達36個;建立了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9個國家森林公園、22處國家濕地公園以及3個國家級地質公園[1]。目前,西藏的森林覆蓋率達到12.14%,藏羚羊、野牦牛、黑頸鶴等125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野生動物和1200個西藏特有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4]。目前,西藏仍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天空依然很藍,而且是樹更多,山更綠,生活環境更整潔,人居環境越來越好。
民主改革以來西藏跨越式發展的歷史和事實證明,西藏的前途和命運與偉大祖國和中華民族的命運休戚與共、緊密相連。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走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西藏才有繁榮進步的今天和前景光明的明天。
6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在西藏主要辦了5件大事。一是和平解放,西藏永遠擺脫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羈絆。二是進行民主改革,徹底廢除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開創了西藏各族群眾掌握自己命運、當家作主的新時代。三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西藏社會制度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四是推進改革開放,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極大改善了西藏各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五是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眾緊密團結,藏傳佛教活動健康有序,優秀文化得到傳承保護,西藏在祖國大家庭中蓬勃發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西藏實現了從封建農奴制度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歷史性飛躍,實現了從人民極端貧窮向全面小康的偉大歷史性飛躍。歷史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新西藏。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西藏才能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專制走向民主、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12]。
“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是中國共產黨初心和使命的本質內涵。實行民主改革,廢除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既是中國共產黨解放全中國、完成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任務,更是傾聽廣大西藏人民心聲、維護西藏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體現。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切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發展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是60多年來西藏發展的價值引領,西藏發展、穩定、生態三件大事越辦越好,西藏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越來越強,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得到了充分實踐和體現。
1959年民主改革以來,西藏一直是我國反分裂斗爭的前沿。長期以來的事實表明,十四世達賴是圖謀“西藏獨立”的分裂主義政治集團總頭子,是國際反華勢力的忠實工具,是在西藏制造社會動亂的總根源,是阻撓藏傳佛教建立正常秩序的最大障礙,是披著宗教外衣禍藏亂教的政客。幾十年來,十四世達賴對西藏的分裂滲透破壞活動一刻沒有停止,圖謀分裂祖國的反動本質絲毫沒有改變。堅決與十四世達賴集團作斗爭始終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是西藏的一條重要經驗。穩定和諧是福,分裂動亂是禍已成為西藏各族人民的共識。
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維護民族團結一直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光榮傳統。近代以來,西藏與內地各族人民一道為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和實現中華民族解放和獨立而奮斗。民主改革以來,西藏各族人民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里為社會主義建設、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懈努力,西藏也在全國各族同胞的無私幫助和支援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西藏6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充分表明,民族團結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事關西藏穩定和國家安全,事關西藏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西藏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的基本保證。《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條例》,為西藏的長足發展、長治久安和民族團結提供了重要法制保障,必將開啟西藏民族團結進步新局面。
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是我們黨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針。民主改革以前,由于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的籠罩,宗教成為了“三大領主”的統治工具,他們利用宗教宣揚“極樂世界”和“來世幸福”,愚弄和控制農奴的思想,使其安于被奴役的命運,西藏的社會活力和生產力發展水平完全受到阻礙。達賴集團叛逃后,一直阻撓藏傳佛教建立正常秩序,一直沒有停止利用宗教阻撓破壞西藏的正常發展。民主改革以來,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得到全面貫徹,黨的宗教政策全面執行,宗教事務依法管理不斷推進,西藏各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依法保障,宗教界愛國人士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取得明顯成效,越來越多的信教群眾能夠理性對待宗教,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發展生產、改善生活上,依靠勤勞雙手過好當下幸福生活[4],為西藏社會和諧穩定和發展進步奠定了重要的社會基礎。今天,西藏正面臨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西藏新征程的歷史任務,必須不斷淡化宗教消極影響,有效消除十四世達賴集團利用宗教產生的負面影響,必須引導信教群眾理性對待宗教,維護好業已建立起來的正常宗教秩序,努力使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更加相適應,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西藏相適應。
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完全違背人類文明歷史潮流和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阻礙西藏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民主改革是人民的選擇和歷史的必然。民主改革61年來,在黨的領導下,西藏實現了從封建農奴制度向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歷史性飛躍,實現了社會各項事業從一窮二白到全面發展的歷史性飛躍,也即將迎來從人民極端貧窮向全面小康的偉大歷史性飛躍。
民主改革以來的61年是西藏跨越式發展的61年,是西藏人民實現解放、艱苦奮斗、共享偉大祖國發展成果的61年,也是與達賴集團斗爭的61年。民主改革61年來的歷史和事實都證明十四世達賴集團過去、現在和將來,都阻止不了西藏發展步伐。
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西藏的發展進步也進入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西藏各族人民給予特殊的關愛關心關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把西藏工作上升到事關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高度;形成了黨的治藏方略,明確了西藏工作的重要原則,對西藏工作作出一系列批示指示,對西藏工作作出戰略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為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1]。在大踏步奔向現代化的新征程中,西藏各族人民將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了西藏的發展前進步伐,西藏的明天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