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正先生《沚齋書聯》序"/>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桂光
這是一部獨特而富創意的書法集。書寫的內容是詩詞集句長聯,且多屬沚齋臨時按朱絲欄對聯紙要求進行的即興創作。
要在浩如煙海的古今詩詞中,擷取若干互不相干的句子綴合成聯,既要保留原文字句,又要合乎對仗,文義貫通,渾然天成,還要別出新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腦中沒有足夠的詩詞積貯,自難擷取到好的句子;而即使有宏篇在握,若沒有深厚的文學底蘊,當然也是難成佳對的。所以,人們才有做好一副集句聯要比自撰聯難得多的感嘆。
當然,集聯不自今日始,照錄前人所集亦自省事。若朱竹垞、陳蘭甫、梁啟超兄弟、姚東木、邵茗生之所集,沚齋亦多有借鑒。但除少數可為“原作原意上別出新意”范式者外,沚齋是不會完全“逕襲前賢之制"的。他會按朱絲欄規定的字數自行集綴,也會“擷取成句,別作安排"。或因“愜意者甚鮮”而“取其所集而置換之”,或取前人“所集宋詞聯重組之以達己意”,或所集于朱絲欄“偶缺一格,因集他家句以對之”,或取前人集聯續自集句以成新構,或集今詩以配古詞,或以宋之佳詞配己詩,或集己詩以成聯,雖不離移花接木手段,而花樣翻新,已成創格;雖率意而為,卻在不知不覺中將集聯一途,從取材范圍到表現手法都推進到一個新的境界。沒有滿腹詩書,沒有博聞強記、文思敏捷,沒有創新思維,是不可能實現的。
本書尤其精彩的是聯語外的款識。聯語寫完后,沚齋總喜用四邊狹窄空間即興寫下隨想。或考證集聯的源頭與發展:“集句成詩始于傅咸,集聯則肇自荊公。有宋一代,‘百家衣’之制,已成文人雅事……清人則好以集句書聯,集詞則有竹垞《蕃錦》,蔚為大觀。吾粵陳蘭甫先生尤好集詞為聯,馴至新會梁氏兄弟,更為個中翹楚矣。”或涉名家名作的鑒賞:“朱師嘗曰:夢窗之佳處,一為潛氣內轉,二為字字有脈絡,力斥‘七寶樓臺不成片斷’之非。近世好手如姚東木、沈秋明諸家,則拆碎而重建之,彈指再現,依舊七寶莊嚴也。”“劉熙載謂張玉田詞清遠蘊藉,悽愴纏綿。而余則頗賞其疏澹放曠之語。南宋江湖一派,身在山林,心懷魏闕,何嘗夢到玉田之髙境?潛蹤不仕,實無可仕者,宋邦淪覆時已屆中年,曾親睹臨安之盛也。”或涉前人集聯之評價:“周美成詞,清人喜集為聯語,余觀亶素先生所集多工致者,然詞語或未免頹唐,愜意者甚鮮也”;或記創作心得:“余夙喜集句,竊思集他人句易,集己詩至難,蓋集他人詩,可以己意統率之,斷章取義,不問來由也。”“余向喜作行書,以其能見功力、抒性情也。漢人高格,世之俗手效之,每陷板滯一途而不返矣。因集舊詞為聯,信筆而書,雖未能愜意,亦可塞責矣。”或抒發感想:“此聯集五十年前詩句,多撰于世變孔亟之時,余子皆擾擾攘攘,道途奔走,恐無此閑情逸致也。”“余雖不解飲,然擘橙訊菊,與二三知交共,亦快意事也。”或針砭時弊:“飲冰室主人晚歲所集宋詞為聯,中多佳制,近年書家每襲取之而沒其名。丁酉秋,余試取其中所喜者再集成聯。吾粵白沙先生每以戒懶勸喻門人,余性素懶,無可戒也,此舉以較逕襲者略勝一籌,書以示人,雖愧而未汗也,任公其恕我。”而書寫偶然失誤,其補救之法尤見智慧:書寫上下聯倒置,沚齋以“原集聯以平聲作結,余以為睡醒方與朋儕晤,語更佳也”為解,“過”與“雙壺”誤倒,則以“匆匆揮筆,不知過字誤倒矣,一笑”。帶過,寫“依稀風韻生秋”句,誤秋為春,即以“余作書每誤秋為春,友人旁觀笑曰:陳子老矣。吾曰否否,余心中常貯春意耳”。自我解嘲。寥寥數十字,皆雅致清純,文人之智慧、襟抱、學養盡見。


沚齋云:“人生貴適意耳,貴隨時耳,然書不可不讀,亦不可以不知讀書之法。無字之處尤須留意也。事有可做可不做者,人有閑有忙之時,最閑時亦即最忙時。此意知者鮮矣,可發一嘆。”沚齋題跋似是隨意所適,信筆而書,這種“隨意”,實屬古哲西塞羅所謂“考究的隨意”,在豐厚的文化內涵中隨意拈出,在“適意”時始能一揮而就,而非不經思索,隨便而成,故有“此意知者鮮矣”之嘆。
余昔日嘗以“古雅清剛”四字評沚齋書。今觀其聯語,書風亦似有變化,于“清剛”中稍添溫潤秀美之致。如“雙槳半廊”聯、“籬角窗前”聯靈動自然,變化多姿;“湖娥越女”聯、“一窗三逕”聯之秀雅清純;“古意移家”聯、“秋容孤帆”聯之溫潤閑雅;“誦騷逢好”聯、“依稀最愛”聯之中和醇厚;“曲欄紅幕”聯、“松菊鬒鬢”聯之沉著安詳;“鶯燕湖山”聯、“重陽素秋”聯之韶秀流麗;“古書秾李”聯、“漸路又身”聯之沉穩持重;“秾李舞衫”聯、“巖巒松泉”聯之雄勁傲岸,均各自精彩。沚齋雖自言不擅作隸,亦極少以隸書示人。然所錄幾副隸書聯,均以漢碑體格,漢簡用筆,融碑簡一體的結字,真能擷碑簡之所長融為一體,做到古雅而靈動,可供時下學漢簡不辨優劣,只知描頭畫角、依樣畫葫蘆者借鏡。
縱覽全書,從文辭到書法,沚齋的風流儒雅歷歷可見。而究其儒雅的氣質,實來自對傳統文化特別是詩詞的內心修養。這是很值得我們認真體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