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水庫釣魚怎樣避開小魚?窩料到水底后,窩里有魚泡,但是大魚不吃鉤怎么辦?
回答:我把水庫中鬧鉤的小魚分成兩大類,一種是小雜魚,包括小白魚、麥穗子、船釘子之類的,還有一種是目標魚的幼魚,像小鯉魚、小鯽魚之類的。大多數水庫都是小雜魚鬧窩,解決的辦法比較簡單:夜釣。一到晚上,它們就安靜下來,因為它們喜光。如果白天垂釣,用青玉米作釣餌或用霧化效果不好的餌料即可。
最難的解決的是目標魚的幼魚鬧窩。這些小魚苗和它們的長輩們食性一樣,它們長輩愛吃的東西,它們也愛吃,哪怕用嫩玉米也躲不開它們。它們還有一個它們的長輩所不具備的特點——進食動作更兇猛粗魯。所以,想通過調釣過濾掉它們的信號是不可能的,過濾掉的只能是成年魚的信號。我的辦法是,用水泡老玉米打窩,然后用發(fā)酵老玉米作釣餌。我的多年實踐證明,該辦法是我摸索出的應對小魚苗橫行的水域的最佳辦法(這種方法不適合雜魚橫行的水域)。
至于窩料落底后窩里有魚泡,但大魚不咬鉤的問題。我首先想說的是,你是如何判斷出窩里有大魚的?須知,水泡并不一定就是魚泡,水下的有機物腐敗變質后會形成沼氣,這種沼氣升至水面也會形成水泡。所謂的魚泡其實是較難分辨的,不要以為水底冒泡就是魚泡。另外,通過魚泡來判斷大魚是否進窩也不夠準確。通常來說,大魚在窩中游動會帶動水流,浮標會有一些反應。另外,大魚都有一定的長度,在窩內游弋時難免會碰到魚線,浮標同樣會有反應。此外就是最直接的表現了,比如看見大魚在窩內翻騰,釣大青魚時若窩內出現大黑尾巴,那么它幾乎百分之百會上鉤,但三五斤重的鯉魚、草魚卻未必。當釣點水比較深時,大魚在水面翻騰并不一定意味著它進了窩子。若通過種種跡象確定大魚進窩了,千萬不要著急,要安靜地等,一定要有耐心,切莫頻繁換餌,否則容易把大魚驚走。
提問:江河釣魚,怎樣自制爆炸鉤餌料和手竿餌料?
回答:很多釣魚人不懂變通,配制魚餌時,餌料狀態(tài)、配料,甚至餌水比,都要做得中規(guī)中矩,比如爆炸餌就應該這樣配、手竿餌就必須那樣配,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餌料的成分和狀態(tài)都是受魚情和水情左右的。比如江河和靜水,一個有水流,一個沒有水流,餌料就要有所不同——既包括狀態(tài),也可能包括成分。那么,具體有哪些不同呢?首先是霧化狀態(tài),以垂釣江河的爆炸餌為例,它一定不能霧化得太快,因為在水流的沖刷下,快速霧化的餌料會很快消失。但若霧化得慢,一些人就會質疑,緩慢霧化怎么能誘魚呢?其實,這點擔心完全沒有必要。江河川流不息,即便餌料慢速霧化或水溶,水流也會把食物的氣息傳播得很遠。所以,江河釣魚的餌料狀態(tài)相對于靜水而言要有一定的粘度。
在成分上,我傾向于大比重餌料,因為比重小的餌料很容易被水流帶走,大比重的餌料穩(wěn)定性比較好。不過,這并非絕對。大比重餌料畢竟不利于餌料擴散,誘魚效果要差一些。那么,我們可不可以加入適量小比重的成分呢?當然可以。大比重餌料持久,小比重餌料擴散速度快,這不也挺好的嗎?配制餌料首先要看你對釣魚的理解。此外,固態(tài)成分和粉餌的搭配也要考慮到,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比例。
配制手竿餌料的思路與上述爆炸餌配制思路大同小異。
提問:在調標桶里調好的浮標,是否能在釣場中使用呢?
回答: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多數情況下是可以在釣場直接使用的,比如釣生口魚時,生口魚情對浮標調釣的靈敏度要求不高,所以可以直接使用。如果對調釣靈敏度的要求很苛刻,則不宜直接使用。首先,調標桶的深度和釣場水深肯定不一樣,這就意味著把重量作用在浮標上的水線長度不一樣,長度不一樣,重量就不一樣,那么在調標桶中找到的平衡,放到釣場就會被打破。還有,調標桶中的水基本都是自來水,比較純凈,釣場的水含有很多雜質,浮力會比自來水稍大一些。另外,在調標桶中調標時,風線的重量沒有參與進去,而在釣場中,風線的重量肯定會有一部分作用到浮標上,事先調好的平衡也會被打破。除上述幾種情況,還存在風阻、水流等方面的影響。上述每個小因素看似都對整個調釣系統影響不大,但是疊加起來作用在釣組上,就會使其水下狀態(tài)和調標桶中的狀態(tài)大相徑庭。
簡而言之,粗獷的釣法可以直接使用,精細施釣則不可。
提問:釣鱖魚用什么餌料比較好?
回答:活餌。鱖魚屬掠食性魚類,它們的天性就是捕獵,就像狼一樣,對移動著的東西生來敏感,會本能地、不由自主地產生追逐的欲望。翹嘴魚也是如此。
提問:夜釣用長竿合適還是短竿合適?
回答:我不知這位提問的釣友把什么魚作為目標魚,也不知夜釣的水域的水深是多少。所以,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假如水深2米左右,并且想釣大魚,我肯定首選長竿,先試探,再確定。假如想釣鯽魚,水又很深,那么短竿子好用的概率較大。但是,我們釣魚時所面對的情況并不止于這兩種。所以,選擇竿子的長度一定要視具體情況來定,絕對不能簡單地非長即短。
提問:打窩過多真的影響釣魚嗎?
回答: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釣魚人打窩子也不差錢了,打重窩的現象就出現了,還不只少數人這樣干,連成排的人都這么干,只要有一人帶頭,其他人絕不落后,軍備競賽一樣遞增窩料,你敢打10斤,我就敢打15斤,他就能打20斤、30斤,乃至于100斤,最后毫無懸念地把整個釣魚區(qū)域給打“死”了,后來者再狠狠地補一次窩子……
毫不夸張地說,有些水庫的釣魚區(qū)內水底的窩料層可達10厘米厚。在這么厚的窩料上面釣魚,沒影響嗎?滿水底都是食物,你讓魚怎么能找到釣餌?別給魚出難題了。如果窩料的多少和釣獲是正比的關系,那還搞什么釣魚比賽呀?誰打的窩料多誰就是冠軍了。所以,窩料絕不能過量,打窩子的目的是為了誘魚,絕不是為了喂魚。窩料的目的是把魚吸引過來,讓魚在最短的時間內發(fā)現釣餌。所以,窩料要適量。
提問:釣亂石底的水庫,我常常選擇釣離底,結果不管用什么餌料都遭遇鰱鳙鬧窩,香的、腥的都不行,餌料基本上都快成一塊死面疙瘩了。可是,餌料完全不霧化也不行,這種情況我該怎么釣?
回答:首先,鰱鳙鬧窩和餌料味型的關系不太大,只要魚餌霧化得好,都會招來它們。所以,為了避免和它們相遇,魚餌就不要追求霧化效果。
把含有大量拉絲粉的餌料開得又干又硬也不足取。這種狀態(tài)的餌料入水后,表層也會緩慢地脫落霧化,而餌心部分的拉絲纖維則韌性十足,有魚咬鉤時,魚鉤很難刺穿。加之在亂石底的水域垂釣,容易掛鉤。鑒于這兩點考慮,我建議用軟黏餌來垂釣。也就是說,餌料中盡量不要含拉絲粉。我建議用白面作粘合劑,替代拉絲粉,開一款不含拉絲粉的餌料,同時加長子線,使用單鉤,然后調靈釣靈,直接釣水底。
加長子線的目的是為了在調靈釣靈的時候,避免讓高高懸起的鉛墜與石頭接觸。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遭遇的“掛鉤”,掛底的其實是鉛墜。使用單鉤的目的也是防止掛鉤,從概率上說,單鉤比雙鉤的掛鉤概率低一倍。在只有一枚魚鉤的情況下,直接釣底同樣可能掛鉤。但是,我們使用的是霧化效果不好的軟黏餌,軟軟的餌料嚴嚴實實地包裹著魚鉤,避免了魚鉤和石頭的接觸,也能減少掛鉤的可能性。
最后,我再和這位朋友強調一點:不霧化的魚餌未必不能釣魚,比如不霧化的玉米粒,照樣能釣到魚,并且效果很好。
提問:如何自制鰱鳙餌料?
回答:因為有人發(fā)現鰱鳙對發(fā)酸發(fā)臭的東西比較感興趣,所以制作魚餌的時候用了很多不衛(wèi)生的辦法,我不建議這樣做。根據我釣鰱鳙的經驗,不論什么味道的魚餌,只要霧化效果好,就能引起鰱鳙的注意。所以,自制鰱鳙餌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確保餌料能夠快速霧化,霧化速度可參考鰱鳙類商品餌的霧化速度。有人會在餌料中加入米醋或臭豆腐之類的,我個人覺得這沒有太大必要,這樣做的效果跟不添加任何味道的餌料相比并沒好到哪去,建議釣者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處理。
提問:用翻板鉤釣魚還需要打窩嗎?
回答:如果可以的話,干嗎不打些窩子呢?雖然翻板鉤的餅板兼具打窩子的功能,但是,一塊餅板的作用畢竟有限,再打些輔助的窩子有助于增加誘魚的能力,窩子里的魚多一些肯定是好事。所以,如果條件允許,我們就別局限于餅板的那一點誘魚能力,可適量打些輔助的窩子;如果條件不允許,把翻板鉤拋投到相對集中的小的區(qū)域內也是可以增加誘魚效果的。
提問:為什么有人喜歡野釣,有人喜歡黑坑呢?
回答:這個問題就像問你為什么喜歡釣魚一樣,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出發(fā)點和答案。喜歡野釣的人不外乎有幾種情況,首先是喜歡親近大自然。野釣肯定要和大自然零距離接觸,野外自然環(huán)境給釣魚人帶來的放松感是黑坑無法比擬的。野釣的群體大多不在乎魚獲的多少,哪怕一條喂貓的小魚也能讓他充滿快樂和激情。野釣充滿未知,永遠沒人知道在野釣中上鉤的是什么魚、有多大。懸念讓野釣更具吸引力。第二,野釣靠經驗,能夠體現實力,玩野釣的人能在資源銳減的環(huán)境下依然保持著不錯的收獲,這是實力的體現。
那么,黑坑就不需要實力了嗎?當然不是。如今,不同的釣魚方式之間的界線愈發(fā)明顯。拿黑坑為例,可以肯定地說,黑坑里面是有魚的。在這一點上,野釣環(huán)境就不如黑坑。能把黑坑里的魚釣上來也是本事。
“黑坑的面積就那么大,釣黑坑魚就像從籠子里抓雞一樣,多多少少都能有所收獲,釣費多多少少都能回來一些”——這是很多黑坑釣手的想法。另外,黑坑里面有大魚。野釣想釣到一條能被稱作大魚的東西有多難?可是這在黑坑就能實現。還有,黑坑的經營方式更靈活,不算那些標魚的獎勵,就說那些大物坑、巨物坑,誰能抗拒十斤以上甚至百斤以上的大魚的誘惑?所以,不論黑坑還是野釣,玩的都是心態(tài)。心態(tài)不同,選擇就不同;心態(tài)不同,玩法也不同。
提問:餌料在哪些情況下需要加拉絲粉?
回答:很多人把拉絲粉作為調整魚餌狀態(tài)的唯一添加劑,也有很多人把那種絮狀物似的狀態(tài)作為魚餌唯一的狀態(tài)。于是,在魚餌黏度不夠,或者使用不含拉絲粉的餌料時,他們就會考慮加適量的拉絲粉。但是,在鬧小魚比較嚴重的地方,我并不建議加拉絲粉或使用含拉絲粉的餌料。面對鬧小魚,很多人覺得只有把魚餌變得更黏更硬,才能增加魚餌在鉤上的留存時間,于是大量添加拉絲粉。其實,這樣做并不能有效解決鬧小魚的問題。含有大量拉絲粉的餌團入水后,表層依然會霧化,引起小魚的注意。也就是說,鬧鉤的情況依舊沒有明顯改善,但是最致命的一個缺點卻顯現出來了——目標魚咬鉤時,釣餌內部的大量拉絲纖維會妨礙魚鉤穿透,會導致刺魚不牢而造成跑魚。所以,釣友們別太迷信拉絲粉,有很多狀態(tài)粉可以替而代之。
提問:釣魚講究方位嗎?
回答:所謂的釣位方位,就是根據一些因素來確定釣位,最常見的因素是陽光和風向。高溫夏季,很多人喜歡找陰涼的地方作釣位,理由是人坐著涼爽、舒適。不過,這樣的釣位魚情大多不好,因為魚喜歡在有陽光的水域出沒。在陽光的作用下,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會比較強烈,產生更多氧分,提高魚的活性。同時,這些水生物也是魚類的食物。所以,日照充足的水域,魚的密度會更大些。在向陽面尋找釣位的規(guī)律一年四季都適用,哪怕是冰釣,向陽的方位效果也明顯。
再說說風向,順風垂釣有利于拋投,但是和陰涼處是一樣的,順風釣位魚情遠沒有頂風釣位好。有人曾說過:夏天釣魚,如果你缺乏選擇釣位的經驗,就直接坐到水庫的東北角,因為夏天愛刮西南風,東北角正頂風。
以上兩個因素只是常識性的東西,實踐起來還需根據具體情況考慮其他因素。比如深秋風很大,如果執(zhí)意地去尋找頂風向陽的地方,拋投都成問題,效果可能并不好,這就需要我們打破一些規(guī)律,比如找背風向陽的灣子作釣位。
提問:麥子怎樣做釣魚窩料?
回答:用麥子做窩料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簡單的就是用麥粒直接做窩料。不過,用麥粒直接打窩發(fā)窩稍慢,如果把麥粒用水煮一下,再靜置幾天,待其有些自然發(fā)酵后,誘魚效果就好多了。
另外,如果你的對象魚是武昌魚、草魚之類的以食草為主的魚類,用發(fā)芽的麥粒打窩效果更好。制作過程很簡單:把麥粒用水浸泡幾小時,等到它充分吸飽水分后,再把水瀝干,在上面蓋上一條濕毛巾,保持濕度。有時間的話,每隔數小時將麥粒翻個,使其充分潮潤,大概兩三天麥粒就會發(fā)出小白芽,剛冒白尖的時候效果不好,等到麥芽長到1厘米左右的時候就可以用來打窩了,長到再長時效果也不好,不易沉底,很容易被暗流帶走,無法形成有效的窩子。
還有一些其他的制作方法,相對來說比較費事,比如用水煮后加酒、蜂蜜——你認為什么東西有誘魚效果就加什么,有人甚至把中藥都加進去了,然后密封靜置幾天或更久后就可以用了。
提問:如何保存用剩的蚯蚓,保留兩三天即可。
回答:在透氣的條件下低溫保存。透氣可滿足蚯蚓正常的呼吸,低溫是為減緩它們的新陳代謝,減少消耗。這樣它們的存活時間就會延長。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放到冰箱中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