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煙臺市第五中學 曲汝英
新課改強調培育學習者的綜合素質,而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能力便是新課改的明確要求,也是培育其綜合素質的具體要求。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教師已經認知到培育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可切實優化教育質量,并且有助于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但當前中學物理教學中依舊存在部分待解決的問題。
對于物理學科來說,其屬于將實驗作為基本的自然學科。因而,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教師不僅應注重理論內容教育,還應注重物理實驗活動教學。針對我國如今中學物理教學來說,雖然其教育水準整體獲得較大提高,但因物理并不是主要教育科目,多數學校對中學物理教育并未達到高度重視的程度。如此一來,便使得學校對物理學科教育設備設施投入不足,導致當前我國中學物理教育設施尚未全部完善,對中學物理教育培育初中生創新能力形成約束。
因被應試教育思想所影響,在中學時期中,教師在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的選擇層面仍舊沿用以往的教育模式。雖然這一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可在一定意義上提高學生成績,但在學生多層次素養與能力的培育中,這一教育模式便顯得相對落后。而中學物理身為自然學科,在具體教育流程中,不但要求教師完成理論內容教育,而且還應借助物理實驗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從而培育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唯有如此,才可在真正意義上落實對其創新能力、意識的培育。但基于如今我國中學物理教育現狀來看,教育手段、目標以及教育模式的選用多為應付物理考試,對于學生創新能力養成具有反向影響。
中學階段師生多信賴題海戰術,而這一方式不但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也大大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發生此現象的原因在于,教師在備課、教學、評價、輔助以及考試環節中,未明確掌握班級學情,在設計教育方案時存在相對盲目的情況,未及時處理學生課堂疑問和困惑。然而,學生雖在課下時間付出足夠努力,經過海量練習夯實課堂所學內容,但是卻缺乏教師的引導與監督,對于理解教師在課堂所講知識的幫助并不明顯。
實驗作為物理學科基礎,亦是開展科學實踐的前提條件。物理實驗課直觀且清晰地把物理現象呈現在學生眼前,還可調動學生對物理實驗動手興趣以及學習熱情,繼而提高其科學素質,強化學生探索欲及求知欲,促使初中生創新能力在物理課中獲得培養。而教學設備設施作為物理教師開展實驗教育的前提,學校應貫徹新課改理念,為落實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培育,學校應增加物理教學設備設施的投入,完善硬件設施建設。在此階段,教師應將部分物理演示實驗轉變為動手實驗,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從而加強學生感性認知,培育其觀察能力與實操能力,使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由被動學習向主動探究轉變,進而培育其創新能力及思維能力。
伴隨信息化水準的持續加強,多媒體技術被普及到各階段具體教育活動中。多媒體技術不但可高效提升課堂教育成效,而且還可在一定意義上延伸學生視野,對加強創新能力具有積極價值。對于中學物理教育來說,將多媒體技術引進教育活動中,可高效落實學生創新能力培育。在具體教育活動中,物理教師應切實發揮多媒體技術優勢,使學生更為直觀地了解物理實驗、物理學現象與物理知識。這一新型教育模式不僅開拓初中生眼界,加強學生對物理理論內容與實踐過程的了解,還可在培育其創新能力層面發揮積極作用,并且對于推進初中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情境教學作為新課改視域下獨具特色的教育手段,經過教育情境設計,使學生更為直觀地領悟物理知識,并且還可在情境中培育其創新能力。例如:在自由落體相關知識教學時,物理教師可利用模擬伽利略關于自由落體的實驗實施情境教學,并在此過程中培育學生創新能力。物理實驗開始前期,教師可指導學生思考,如物體實際下落速度包括哪些影響因素?這時學生表示與物體實際重量相關,物體重量越大,其下落速度便越快。而在思考環節結束后,物理教師可組織學生依據各個結果展開探討,并證明自身結論的合理性。隨后,教師可運用足球與籃球展開具體實驗,并在相同高度下同時放開籃球與足球,最終獲得兩者同時落地的結論。而籃球質量大于足球,借助這一實驗可證實物體實際下落加速度與質量無關。之后為保障結果科學性,教師可在不同高度放下質量相同的籃球,所得結論便是高度偏低的球體先落地,得知自由落體運動與時間有關。借助情境教學,可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中發揮其創新能力。
中學物理教育應響應我國教育部門減負增效政策,并在此基礎上保障教學質量與進度。唯有借助更為科學合理的教育首選,才可落實減負增效的統一。教師在備課時期,應融合教育大綱及學生特征設計教案,切實落實有的放矢。在課堂教育階段,應依據學生薄弱環節與易錯部分實施有針對性的講解,切實為學生答疑解惑。并且,還應在課堂上推動師生互動探討,將原有的知識注入向交流研究轉變,使學生在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同時,形成創新意識。而在課下作業設置階段,教師應真正尊重學生存在的差異,在保障學生物理成績有所提升的基礎上,防止做無用功。例如:物理教師可依據學生學科能力分成小組,依據學生學習需求的差異設計作業,促使每名學生均可獲得成績、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伴隨社會發展進程加快,其對于創新人才需求持續增加。物理作為創新性、理論性與實踐性兼具的學科,在物理教育中,除理論內容傳授外,還應注重培育學生創新能力與思維,利用有效教育手段,在加強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培育其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