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攀蓮鎮(zhèn)衛(wèi)生院,四川 米易,617200)
小兒佝僂病是由缺乏維生素D所引起的骨骼發(fā)育不良所引起的,是兒科常見的營養(yǎng)不良性疾病,也是兒科重點防治的疾病之一。該病臨床癥狀并不明顯,不易引起重視,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將會嚴重影響兒童的生長發(fā)育。本文對我院治療的68例小兒佝僂病患者進行早期綜合防治,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本文研究對象來自于我院2017年2月—2019年3月期間治療的68例小兒佝僂病,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齡6個月—3歲,平均年齡(1.2±0.2)歲。全部患兒滿足《小兒佝僂?。ǖ?版)》診斷標準,出現不同程度的煩躁、多汗、夜驚等癥狀,排除患有嚴重系統(tǒng)疾病、黃疸者[1]。
1.2.1 臨床治療
口服葡萄糖酸鈣口服液,1次/1支,1次/d,連續(xù)口服12d;另外,口服維生素D滴劑,1—2滴/次,3次/d,間隔一周后進行第2個療程,持續(xù)治療3個療程。治療過程中留意觀察患兒的病情及體質變化,如實記錄BAIP的復查結果。
1.2.2 預防措施
①加強健康教育:在住院治療期間組織開展形式各樣的健康教育活動,廣泛宣傳科學育兒方法和佝僂病防治知識,增強家長預防保健意識和營養(yǎng)衛(wèi)生水平。②提倡母乳喂養(yǎng),離乳期必須添加合理輔食。③戶外活動:鼓勵和指導小兒多曬太陽,確保每天戶外活動的時間在2個小時以上。④及時補充維生素D:指導患兒每天補充生理劑量的維生素D,多攝入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⑤可以根據患兒的特征和采用一些輔助檢查方式診斷佝僂病,所以,應該定期檢查小兒體格,監(jiān)測生長指標。
臨床治療兩個月后,進行復查,檢查患者佝僂病臨床癥狀及有關體征,并檢測患者骨堿性磷酸酶含量。同時,認真檢查患者是否出現不良反應。本文評價指標主要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方面,顯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顱軟枕禿癥狀有所緩解或消失,骨堿性磷酸酶含量≤200U/L;有效:顱軟枕禿癥狀依然存在,骨堿性磷酸酶含量200—250U/L;無效:臨床癥狀和顱軟枕禿癥并未改善,骨堿性磷酸酶含量≥250U/L[2]。
本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據,n表示計數資料,%表示計量資料,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治療,68例患兒中21例顯效,41例有效,臨床總有效率為91.17%,另有6例無效,無效率為8.83%。同時,68例患兒均未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癥狀,有1例出現腹瀉,但是通過有效治療后康復出院。
小兒佝僂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營養(yǎng)病,是兒科臨床重點防治的疾病之一,雖然幾年來患病率有所降低,然而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發(fā)病率依然很高。一般情況下,該疾病不僅影響了兒童的骨骼成長,而且降低了兒童的免疫力,嚴重影響兒童成長發(fā)育。雖然該疾病對兒童的生命威脅不大,但是嚴重情況下,會引起腹瀉、肺炎、貧血等疾病。在發(fā)病初期,有的患兒會出現睡眠不足、上呼吸道感染、乏力和四肢酸痛等癥狀,但是并不明顯,監(jiān)測兒童骨堿性磷酸酶含量,根據骨堿性磷酸酶含量情況來分析兒童病情,能夠迅速診斷出患兒真實病情。所以,臨床上必須注重佝僂病的早期預防與治療。早期防治對于佝僂病患兒而言,具有重大的意義。同時,相關研究報道指出,7—15歲兒童患佝僂病的幾率在10.0%左右,同3歲之間的發(fā)病率相近。在3歲后開始,小兒佝僂病發(fā)病率漸漸平穩(wěn),所以,嬰幼兒佝僂病早期防治至關重要。
由于維生素D的缺乏,患兒腸道難以吸收鈣、磷等微量元素,但是患兒機體為了平衡血清濃度,便會過多分泌甲狀旁腺素,腎小管對磷的吸收作用受到限制,從而造成患者身體內血磷濃度下降,同時釋放出大量骨鈣,影響患兒骨樣組織鈣化過程,漸漸出現佝僂病體征變化和臨床癥狀[3]。本研究采用葡萄糖酸鈣口服液和維生素D滴劑進行治療,使得這些維生素D同患兒體重的維生素D一起經過2次羥化合成機體所需維生素D3,同時平衡和調節(jié)鈣磷代謝功能,從而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另外,早期預防也是至關重要的,醫(yī)院借助各大媒體、電臺、報刊等平臺,廣泛宣傳小兒佝僂疾病相關知識(發(fā)病原因、預防措施、注意事項等),從而引起小兒家長的高度重視。同時,定期到農村、社區(qū)進行訪視,同時開展體檢、藥物治療等活動,對病情進行全面監(jiān)測。指導孕婦多進行戶外運動,每天定時定量補充維生素D,可食用蛋黃、魚肝油、牛奶等食物,多曬太陽。大力提倡母乳喂養(yǎng),增強嬰幼兒的抵抗力,有效預防佝僂病的出現。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通過為期2個月的早期綜合防治,68例患兒中21例顯效,41例有效,臨床總有效率為91.17%,并未出現任何嚴重不良反應癥狀。這充分說明了通過衛(wèi)生宣教、制定預防性投藥計劃、定期訪視以及重視新生兒期預防等早期預防再加上相關藥物治療,能夠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使得患兒早日康復出院,是小兒佝僂病早期防治的有效措施,值得臨床廣泛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