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路園鎮三河回民學校 郭莉華
初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這一教學理念的提出,既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化學概念、化學公式、化學原理和化學規律,也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化學,養成自主探究、敢于質疑、獨立思考、求實求真的科學研究精神,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與應用能力,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傳統的化學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對創造創新人才的需要,直面當前初中化學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并盡快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已成為當務之急。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在義務教育階段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已成為當前各個學科的教學大勢。以化學教學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就是要增強學生的知識遷移和應用能力。這對于開發學生的抽象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而言大有裨益,有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
縱觀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創造與創新已成為全社會熱議的話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體現。初中時期是學生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各項能力與素質養成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教師下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個人發展而言具有十分積極的導向作用和啟蒙作用,這符合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于培養創新人才的現實需要。
知識經濟時代,創新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也是新時期各個行業之間的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中學時期就開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與生活,能夠有效地滿足學生個人未來發展的實際需要。
一直以來,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許多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確定教學目標,到設計具體的教學環節,再到每一項課堂活動的開展,大都是圍繞著中考考試大綱和考點進行的。簡而言之,初中化學教師在化學教學理念上還是停留在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學質量的關鍵指標的層面。實際上,這種教學理念已經無法有效地適應新時期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要求,是落后于時代發展潮流的表現,應當及時予以更正。
初中化學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呈現出“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的特點,是一種說教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下,由于化學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發揮的時間過少,因而十分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創造意識的形成。再者,由于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過程,化學教師也往往直接將知識點或者問題的答案和盤托出,這很容易給學生帶來先入為主的觀點,形成思維定式。因此,初中化學教師要站在新時期國家和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需求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要順應新課改的形勢,凸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化學實驗教學環節是初中化學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前初中教學階段在化學實驗教學上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高,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校重視程度不夠。一則,很多學校缺少獨立的化學實驗室,特別是在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地區,這一點體現得尤為明顯;二則,相關的實驗器材做不到“一生一套”。因此,在實驗場所及器材設備上應加大投資。第二,教師沒有把實驗作為教學重點。初中化學實驗雖然內容并不多,并且實驗內容的難度也不大,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在講解化學實驗時就可以根據考綱要求隨意刪減。由于初中化學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化學這門新的學科,從一開始重視化學實驗教學,這對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化學實驗基本的習慣意義重大。特別是到了今后學生進入高校或科研單位以后,對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的要求將會更高。因此,初中化學教師要將化學實驗置于與化學理論知識教學同等重要的教學地位上,不可以有所偏頗。第三,從實驗教學過程來看,教師的教學目的尚不明確、教學方法不夠妥當,沒有體現出化學實驗的探究性和創造性。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傳統的化學教學理念完全服從于應試教育,已經無法有效地滿足現階段國家和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要。這就要求初中化學教師要善于革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立足于時代發展的現實需求,把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作為新的教學理念。并且,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制定每一節課的課時目標,并將其細化到每一個具體的教學環節中。無論是理論課教學還是實驗課,或是課外實踐教學環節,都要能夠突出創新性和探究性。
傳統的化學教學模式程式化過于顯著,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與探究時間,容易給學生造成思維定式,很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養成。化學教師可以在執教過程中嘗試運用“問題導入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例如:在學習“探究空氣中的氣體成分”這部分內容時,可以采用問題導入法。首先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空氣中主要有哪些氣體呢?”“這些氣體在空氣中所占的體積份數各自是多少呢?”其次,讓學生自己想辦法查閱資料或討論給出自己的答案。最后,教師再講解拉瓦錫的實驗,并讓學生比較自己的方法和書上的方法各自的優缺點。再如:在講解“實驗室制氧氣”這部分內容時,教材上實際上是給了三組實驗。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然后每個組抽一組實驗,或是雙氧水制氧氣,或是氯酸鉀制氧氣,再或者是高錳酸鉀制氧氣。然后每個組根據自己的主題,按照實驗原理、過程、現象、注意事項、改進措施進行整理,最后相互交流評價。這樣一來,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探究時間和質疑時間,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加以指導和更正,這便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在化學實驗教學方面,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學校和教育部門要加大財政支持,建立獨立的化學實驗室,并采購足夠的實驗器材。其次,教師在講解化學實驗時,要注重創新教學過程。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實驗案例,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體會到化學實驗的實用性。例如:在講解CO2的性質、制備與檢驗時,教師可以準備食醋和雞蛋殼。然后將蛋殼浸泡在食醋中,讓學生觀察并描述其現象,會發現有氣泡冒出。此時教師給出食醋、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CH3COOH 和CaCO3,然后讓學生猜想氣體的成分。此外,還有一些實驗與工業生產相關,如燃煤脫硫、海水提碘等都可以用于實驗教學。
綜上所述,化學學科本身就是一門探究性和拓展性很強的自然科學,以之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存在天然的學科優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學情,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