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第四實驗小學 張軼群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小學語文教學出現了許多令人欣喜的現象,教學空間不斷擴大,文本閱讀數量逐漸增加,學生學習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教學訓練時,無法實現讀寫結合,閱讀與寫作之間出現了隔閡,致使部分學生語言運用和思想表達能力比較低。由此可見,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找到讀寫結合的切入點,優化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準確把握文章內容和主旨,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在此基礎上學會遣詞造句、表情達意,從而有效落實讀寫結合。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內化,兩者相互促進,相互依托。讀寫結合教學應該是有序列的,有章法的,有效的訓練要使學生達到“讀則解其義,知其達;寫則文思如泉,筆走如神”的狀態。但現階段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閱讀內容與寫作內容關聯性不大,閱讀與寫作時間分配不夠均衡,閱讀占據時間比較多。因此,教師要以閱讀教材為基礎,依據不同主題,實施主題式寫作訓練,夯實學生寫作根基,使閱讀與寫作有機統一,共同發展。
比如以一篇課文為主題,通過查閱資料對課文內容進行準確把握,然后再實施模仿寫作。以《火燒云》一課為例,因為火燒云是日落或日出時,大氣變化的一種現象,是一種赤色云霞。火燒云對小學生來說雖然在生活中能夠遇到,但是對其形成原因卻不熟悉,因此教師組織學生在網絡上查找資料,對火燒云的知識進行初步的了解,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寫作的方式概括火燒云的形成過程,抓住事物特征進行描寫,形成一個有序、完整的教學過程。
我結合多年教學經驗發現,大多數小學生在作文選材方面存在一定障礙,在寫作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無話可談”,寫作內容平淡無趣,主要原因在于小學生只觀察到事物的表象,沒有抓住本質,缺少感悟,無法產生情感共鳴。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的,晝夜不息。”生活中平凡的點滴是寫作的最好素材,能夠豐富學生感受,使寫作內容充滿真實情感,讓學生享受創造美的過程,為后續讀寫結合訓練奠定基礎。
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不缺乏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要處處在意,時時留心,就會找到寫作的源頭活水。像春天里小草何時吐出了新芽、周圍同學眉頭何時蹙了起來等。其次,要引導學生善感悟,用審美的眼光對生活進行藝術感受,結合閱讀文本進行思索,產生情感共鳴。最后,要培養學生善于思考,促進思想情感發展。不少小學生的作文深度不夠,感染力不足,就是缺乏對事物的深入思考。在閱讀教學中第一要激發學生問題意識,第二要把握事物的象征意義,抓住事物的本質,比如看到孩童嬉戲打鬧就聯想到“天真無邪”,將思考的內容作為作文中的情感流露,提升作文質量。
在新課程改革中針對語文學科特別強調“要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水平,拓寬學生眼界”。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豐富閱讀種類,增加閱讀量是提升學生閱讀水平,實現語言知識積累的有效途徑。為此,拓展閱讀顯得尤為重要,在開闊學生視野、活躍學生思維的同時,還有利于培養終身閱讀習慣,積累、吸收豐富的寫作材料,真正實現讀寫結合。在拓展閱讀中,教師要注重閱讀理念、形式、內容、時間、空間等方面的拓展,通過開設閱讀課、進行閱讀實踐活動落實拓展閱讀。在閱讀課上可以向學生推薦健康有益的讀物,像《安徒生童話》《小王子》《格列佛游記》等,將語文知識無限延伸,擴大學生知識面,增加閱讀量。在實踐課上,可以開展主題閱讀,比如圍繞“迪士尼奇妙之旅”這一主題,引導學生觀看迪士尼童話,給“主人公”寫信,或者開展話劇表演,將閱讀內容通過肢體語言展現出來。最后,在讀寫結合訓練課上,引導學生總結閱讀文本,或者嘗試改動故事情節與結局,強化學生寫作能力與構思能力。
綜上所述,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中最關鍵的組成部分,讀寫結合訓練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艱巨而又重要的任務。本文從重組閱讀文本,加強主題訓練;積極感悟生活,豐富寫作素材;加強拓展閱讀,促進讀寫結合三個方面分析了具體教學過程,闡述了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希望本文研究內容能夠為相關課題分析提供一定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