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繼華 石一卉
(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疼痛科 山西 太原 030013)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類型,在治療方式與治療藥物上也較多。但部分治療方案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病情控制未能夠達到較好效果,給患者形成了心理上的壓力,造成患者焦慮、抑郁等情緒,也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此,我科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堅持采用中醫整體護理與中醫辯證施護模式相結合的方式治療護理,效果顯著。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在中醫學中類似骨病的范疇,首見于《黃帝內經》是中醫痹病理論之源,痹是痹阻不通的意思,由于人體的陽氣不足,引起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造成經絡的阻塞,從而引發肌肉或關節等部位疼痛或麻木,嚴重的會造成關節的屈伸不利或者關節的腫大。我們根據患者的病情辯證施護,觀整體,看個體,做到整體與個體相結合,取得很好的療效。
(1)風寒濕痹膝關節疼痛者給與物理療法,中藥熏蒸。艾灸阿是穴,陽陵泉,內膝眼,外膝眼。取陰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拔罐。膝關節保暖。(2)風濕熱痹者評估紅腫的程度及誘發因素,皮溫,皮色及完整性,測量腿圍。局部膝關節冰敷,防止凍傷。理療結合中藥外敷。(3)淤血痹阻者評估僵硬發生時間,與關節活動能力。給與穴位按摩阿是穴,陽陵泉,內膝眼,外膝眼,足三里,解溪等穴,中藥熏蒸。膝關節保暖。(4)肝腎虧虛者評估下肢有無疲軟無力,不能久立,給予物理療法,中藥熏蒸,飲食調護。
中藥熏蒸是根據辨證施護的原理,以中醫熏蒸患處的治療方法。由于熏蒸溫度較高,能夠擴張血管,使得中藥藥物沿皮膚滲透于患處,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效果。將紅花、龜板、秦艽、桃仁、防風、獨活、沒藥、川牛膝、延胡索、姜黃、川烏研磨成粉取適量紗布包裹放于熏蒸桶內對患者的膝關節進行治療,1 次/d,30min/次,10d為1個療程。
風寒濕痹者飲食宜祛風除濕食品,趁熱食用以汗出為度,忌生冷。風濕熱痹者忌生冷、辛辣食物。瘀血痹阻者宜食活血通絡的食品,忌辛熱辣燥,肥甘厚膩的食品。肝腎虧虛者忌發物肥膩的食品。
患者對于自身疾病情況的了解不深入,常造成對病情的多種猜測,引發患者的負面情緒,造成患者對治療的消極態度,所以在中醫護理中,常通過情志護理的方式,從傾聽患者心理情緒到構建情感基礎,獲得患者的信任感與依賴感,從而引導患者消除負性情緒,形成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的心態。在中醫情志護理中,首先需要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困惑與問題,并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解釋,消除患者的疑慮與緊張心理,使得患者形成良好的治療心態。其次需要提高患者的自信心,通過鼓勵患者主動學習自我護理措施的方式,提高患者對自身病情的認識,增強患者疾病恢復的自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患者在一定時間的修養中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為提高患者恢復效果,可進行膝關節康復鍛煉(1)為提高患者關節運動的靈敏性,提高關節活動能力,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進行非負荷性屈伸運動,但注意運動量不可超負荷,一般每日鍛煉3次,每次鍛煉30min即可(2)股四頭肌肌力鍛煉,患者取仰臥位,膝關節用力下壓,使壓力達到最大,每日鍛煉4組,每組10-20次(3)增加耐力的運動,包括散步游泳,騎車等低強度的有節奏運動。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痹證,痹癥日久易損傷正氣,而其導致的關節腫脹,疼痛和活動受限又嚴重影響生活。中醫學的整體護理認為人是一個有機整體,強調護理的整體、統一,連貫,從生活起居、飲食護理、用藥護理、運動康復、情志護理等多方面對患者實施護理,使患者的治療達到很好的效果。辨證施護是中醫護理的一種有效方式,其結合了現代護理學原理與中醫基礎知識,在中醫手段下獲得患者的基本情況,并通過對患者基本情況的中醫辨證,形成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中醫護理形式促進患者疾病的恢復。根據中醫護理中辯證施護的原則,在患者的護理過程中需要結合患者的病情情況形成不同的護理措施,在患者飲食結構、運動護理與情志護理中滿足患者基本需求,并根據患者病情發展調整護理措施。傳統中醫學具有辨證個體化的優勢,中醫護理根據患者的病情情況能夠形成針對性的護理,且中醫護理大多結合情志護理,能夠與患者形成情感交流,獲得患者的信任,患者滿意度較高。中醫整體護理結合辯證施護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