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丹陽市人民醫院 212300)
在現代臨床上選擇有效方法進行措施對產婦進行引產有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及意義。當前臨床上應用于引產的藥物及方法比較多,但各自特點不同,比較常用的及時應用催產素引產。但近幾年研究顯示,單純應用催產素引產成功率比較低,并且安全性較差,而小水囊的應用使這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本文選擇2018年9月—2019年9月間我院婦產科曾接收的產婦68例,分別以催產素與小水囊配合催產素進行引產,現報告如下。
所有研究對象均為2018年9月—2019年9月間我院婦產科曾接收的產婦68例。利用隨機分組方法將這些產婦分為兩組,并分別以觀察組與對照組表示。對照組中產婦共有34例,其年齡大小為20—36歲,年齡大小平均數為26.8±2.8歲,產婦孕周均處于38—42周,其孕周平均為40.8±0.8周;觀察組中產婦人數為34例,該組產婦年齡大小區間為18—34歲,其年齡平均大小為26.6±2.6歲,其孕周大小均在38—42周,平均孕周大小為40.6±0.6周。兩組產婦年齡及孕周等并無顯著差異存在,兩組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中產婦以催產素引產,首先產婦行宮頸評分,然后以催產素靜點,選擇0.5%催產素,其初始劑量為每分鐘8滴,每經過15—20min對滴速進行1次調整,一直到有效宮縮出現。若1d內無效,夜間使產婦休息,第2d繼續進行引產。
觀察組中患者在催產素引產基礎上聯合小水囊引產,在前3d以碘伏對陰道進行擦洗,使產婦取膀胱截石位,以窺器使其宮頸暴露,對其行宮頸評分,以常規方法對宮頸及陰道進行消毒,然后放置水囊,使水囊向宮頸內進入2—3cm,然后以150—200mL生理鹽水向水囊內注入,將水囊末端扎緊,以無菌紗布將末端包裹后在陰道內放置。在整個過程中均應當注意無菌操作,在操作過程中應當對出血情況注意,若出血較多,應當立即取囊,水囊放置之后對宮頸情況進行觀察,若24h之內宮縮較好,產婦宮頸開大程度為2—3cm,則水囊自行脫落或者將水囊取出[1-2]。
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13.0對產婦引產成功率、產后出血量及新生兒Apgar評分進行統計分析,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產后出血量及新生兒Apgar評分相關數據,以%表示引產成功率相關數據,并且分別行t檢驗及χ2檢驗,在本次研究中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存在。
在引產結束之后,對兩組產婦引產成功率進行觀察,觀察組中產婦陰道順產者有30例,剖宮產人數為4例,引產成功率為88.2%,對照組中產婦陰道順產者為20例,剖宮產人數為14例,其引產成功率為58.8%,兩組產婦差異顯著。
在分娩結束之后,對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進行觀察,觀察組中產婦出血量平均為132.5±25.5mL,對照組中產婦產后出血量平均為158.8±32.6mL;觀察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觀察組中評分平均為9.5±0.5分,對照組中評分平均為6.5±0.5分,兩組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妊娠期孕婦,尤其是在妊娠晚期,往往會有不規律宮縮出現,導致宮腔壓力增加,促使宮頸成熟,從而有利于發動臨產。但是,有些孕婦由于宮頸質硬,需進行引產,而單純應用應用催產素效果不佳。目前在臨床上以小水囊進行引產已經被廣泛認可,有著較強可行性。小水囊制作比較簡單,目前很多醫院內均備有已經制作好并消毒水囊,即便醫院內沒有水囊也可利用14號尿管自行制作,可以雙層避孕套包扎尿管末端,之后行高壓滅菌處理。小水囊配合催產素引產設備比較簡單,實際操作也比較簡單,花費比較少,基本上都能夠接受。近幾年來,利用米索前列醇引產情況比較多,雖然能夠得到較高有效率,但也很容易出現宮縮過強及子宮破裂等情況,其安全性仍有待于研究,并且當前多選擇在陰道內小劑量放置,然而當前市場上仍缺乏小劑型,在實際應用中需將分為小份,很容易導致誤差出現。而利用小水囊能夠對宮頸進行改善,宮縮過強情況很少發生,而與生產素配合進行引產,能夠對宮縮情況進行控制,在改善宮頸條件后能夠大大提高引產成功率[3-4]。在本文研究中,觀察組中產婦引產成功率為88.2%,對照組中產婦引產成功率為58.8%,并且觀察組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新生兒Apgar評分優于對照組,因此,以小水囊配合催產素引產是經濟、有效、安全的一種方法。
綜上所述,在引產中應用小水囊配合催產素能夠得到較好臨床效果,可使引產成功率得到有效提高,并且產后出血量比較少,可使新生兒Apgar評分得到提高,安全性比較高,在臨床上可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