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姜堰區王石衛生院,江蘇 泰州,225501)
牙齦出血作為口腔常見的一種臨床癥狀,造成牙齦出血的原因較多,其中既有全身疾病的影響,同時還有局部口腔疾病的影響。急性牙齦出血表現為在無刺激作用下出現的牙齦出血,出血量較大,而且不能自主止血,需要及時的進行治療。本文結合我院在2018年3月到2019年5月期間接收的60例急性牙齦出血患者相關資料,就急性牙齦出血的治療方法及其治療效果論述如下:
本次研究選擇我院在2018年3月到2019年5月期間接收的60例急性牙齦出血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36.2±8.3)歲,所有患者表現為急性牙齦出血,反復漱口后仍然血流不止,于是前來我院接受治療。出血量在5—130ml,平均出血量(47.3±5.2)ml。
所有患者前來我院后詢問患者的相關病史,了解患者的血常規,同時測量患者血壓,經過詢問和初步判斷不是全身疾病引起,然后使用平面口鏡以及5號探針對患者的口腔牙齦出血位置進行探查,了解牙齦出血點。根據患者出血的實際情況采用對應的治療方法實施止血。其中局部壓迫止血法,經過口腔檢查,找到出血位置,并對出血位置的血凝塊進行清理,同時準備好經過消毒的0.5cm×0.5cm吸收性明膠海綿,在明確出血點后將明膠海綿蘸上碘仿粉然后將其塞入出血的牙齦縫隙中,結合患者的出血情況對部分患者給予無菌藥棉壓迫。縫扎止血方法,準備好小圓針以及絲線,清理患者口腔內的血凝塊,明確出血位置,然后將絲線穿過出血部位的頰舌牙齦并打結,在4天左右時間內根據觀察結果拆線。碘酚燒灼止血方法,需要準備好過氧化氫,完成口腔的清理,進行局部隔濕,采用紗布壓迫牙齲止血,在牙齦出血量較少后使用碘酚燒灼牙齲2次,使用75.0%的乙醇棉簽將多余的碘粉擦去,并使用干紗球進行壓迫止血,持續時間約為30min。在完成止血后根據患者的病因采取對癥治療。
主要觀察60例患者急性牙齦出血的原因、采用的止血方法以及止血的效果。
一次性止血成功的評價標準為患者經過止血治療,在30min后牙齦出血癥狀基本消失。
本次出現進行牙齦出血的6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是因為牙齦炎引起的牙齦出血,20例患者是因為牙周病引起的壓抑出血,有16例為不良修復體,有10是因為炎癥性增傷引起的。所有引起患者急性牙齦出血的原因均為局部因素。
本次研究中有24例患者采用的是局部壓迫止血法,所占比例為40.0%,有20例采用的是縫扎止血方法,所占比例為33.3%,有16例采用的是碘酚燒灼止血方法,所占比例為26.7%。所有患者經過上述方法治療后有58例患者一次性止血成功,所占比例為96.7%,其余2例患者經過二次止血獲得了止血成功。在治療結束后結合患者的病因采用對癥治療。最終所有患者均獲得了痊愈。
急性牙齦出血在口腔疾病中較為常見,雖然較為常見,但是也應該引起足夠重視,急性牙齦出血不僅會影響到患者正常的生活,同時也反映出了患者在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這是因為牙齦出血的病因可大可小,從簡單的牙齦炎到嚴重的白血病都會造成牙齦出血,因此對于急性牙齦出血首先要及時的止血,其次就是要明確病因,開展針對治療從而達到根治目的[1]。
對于急性牙齦出血出血量較大,而且持續出血的患者應該及時就醫,對于牙齦出血的治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止血方法。針對毛細血管破裂造成的牙齦出血在治療中可采用明膠海綿的壓迫止血方法。但是對于一些出血量較大的患者則需要采用縫扎止血以及碘酚燒灼止血法。明膠壓迫止血方法中明膠可以吸收血液進行止血,同時還能降低牙齦毛細血管通透性,在壓迫治療結束后明膠海綿會自行溶解,不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縫扎止血法對于出血較大的患者通過縫扎促進血小板的聚集,進而達到止血目的,碘酚燒灼止血法則是通過碘酚的濃度對血管造成腐蝕,增加血管組織內壓力,使血管收縮,減少局部的血液滲透,進而達到止血[2]。
雖然不同止血方法的原理存在著不同,但是在治療效果方面,這幾種治療均可發揮較好的治療效果,本文研究中60例急性牙齦出血患者在止血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用了不同的治療方法,結果顯示一次止血成功率達到了96.7%,充分顯示了常用止血方法對局部因素引起急性牙齦出血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引起牙齦出血的因素較多,其中以局部因素為主,對患者采用局部壓迫止血后根據病因采用相應的藥物輔助治療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