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長沙,410013)
特發性脫髓鞘性視神經炎(IDON)是眼科臨床中除青光眼之外最常見的視神經疾病,最常見的癥狀有視力下降,視覺對比敏感度、色覺、視野、瞳孔和視盤的改變,典型臨床癥狀表現為突然性的單眼視力下降,嚴重者可在短期內喪失視力。多數患者伴有眼眶痛,特別是眼球運動時疼痛,一般持續數天后消失,大部分視神經炎患者的視野出現中心暗點與之對應的視敏度下降,少數患者出現向心性視野縮小[1]。特發性視神經炎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目前臨床治療多采用聯合療法,一般如果治療及時,視力往往可以得到較明顯的恢復[2]。我院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50例特發性視神經炎患者,通過積極的治療并輔以系統、有效的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將相關經驗總結報道如下。
本院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50例特發性視神經炎患者,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齡14~53歲,平均34歲。入院視力:25眼<0.05,16 眼 0.05~0.3,9 眼 0.3~0.6。36例伴有眼球運動時疼痛。
用生理鹽水500ml加甲潑尼龍1000mg靜脈緩慢滴注,每日1次,連續3d后停藥,改為口服潑尼松片,每日60mg晨服,用藥1周后逐漸減量,出院后定期復診,保持激素緩慢減量,不能突然停藥。靜脈滴注丹參、血栓通、脈絡寧等血管擴張劑,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消散。顳淺動脈旁皮下注射復方樟柳堿,增加眼血流量,改善血液供應,促進非炎性滲出物的吸收,提高視功能[3]。給予營養視神經的藥物,如維生素B1、維生素B12等。
1.3.1 心理護理
特發性視神經炎一般起病較急,患者往往短時間內視力急劇下降甚至失明,因此特發性視神經炎患者多有緊張、焦慮、煩躁、心神不寧、失眠等情況出現,不利于治療和復原。良好的心理護理可以有效地改變心理因素所帶來的不穩定情緒和生理功能的變化,提高治療效果,縮短病程,因此,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時刻關心患者,態度和藹,積極與患者交流,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對患者及家屬要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向其講解特發性視神經炎的相關知識,介紹相關成功病例及藥物治療的目的和意義,消除其恐懼心理和不良情緒,保持良好心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1.3.2 常規臨床護理
①特發性視神經炎的藥物治療以大劑量的激素為主,長期大量應用激素類藥物,容易引起很多藥物不良反應。因此,在患者用藥后,應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形態、體溫、血壓、血糖、脈搏、消化道情況等生命體征變化,如發現異常應立即報告醫生并做相應處理。②注意觀察患者眼部情況,預防皮質類固醇性青光眼和白內障,用藥期間每日測量眼壓,如發現患者有頭痛、眼痛、惡心、嘔吐、視力下降等情況,應及時處理。③加強口腔護理。每日督促病人飯后漱口,按時刷牙,保持口腔清潔。注意觀察患者有無口腔黏膜出血情況。④保持患者病房的安靜、整潔,避免外界聲光刺激,室內保持空氣流通,叮囑患者多休息,保證充足睡眠。
1.3.3 飲食護理
特發性視神經炎患者因大量應用激素類藥物,消化道通常會有不良反應,因此應特別注意保護胃粘膜。患者飲食應盡量清淡、容易消化,避免進食過熱、過硬、辛辣刺激的食物。叮囑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多進食高蛋白、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營養豐富的食物。每天喝2~3次牛奶,禁煙禁酒。
1.3.4 健康指導
特發性視神經炎患者的治療過程較長,出院后需繼續用藥。所以出院前要對患者給予詳細的介紹藥物的性能、服藥方法、時問以及可能出現的藥物副作用。特別是強調激素類藥物緩慢減服的重要性,說明按時服藥的重要意義,不能擅自加減藥物或停藥。指導患者注意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勞逸結合,適當進行戶外活動以增強身體抵抗力,減少疾病復發。此外,叮囑患者注意定期復診,如出現視力下降或其它不適,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以便及時處理。
50例患者均采用大劑量激素沖擊為主的綜合治療,并輔以系統、有效的護理干預,其中46例癥狀得到減輕或緩解,占92%;44例視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占88%;6例視力沒有改變,占12%。整體效果良好。
大劑量激素為主的綜合治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特發性視神經炎的有效方法,但是長期大量應用激素類藥物,毒副作用較多。因此,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還應輔以系統、有效的護理干預,加強藥物不良反應的觀察,及時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以減輕患者痛苦,幫助患者盡快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