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衛
消除貧困,始終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是人類的共同使命,也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全球性挑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已經使7億多中國人擺脫了貧困,占世界脫貧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檔案中記載了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生產自救、發放救濟款和“以工代賑”,到改革開放時期的扶持貧困戶發展商品經濟、采取干部分工負責、富裕戶扶助貧困戶;從“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到《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從解決溫飽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奮斗足跡。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工作。檔案真實記錄了各地區各部門精準扶貧的工作成果,客觀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光輝歷程。
精準扶貧,檔案先行。精準扶貧檔案是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形成的對國家、社會有保存價值的各種形式和載體的歷史記錄。扶貧檔案是國家檔案資源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對扶貧工作客觀、真實、全面的反映,是黨和國家扶貧攻堅戰略的重要歷史見證。檔案在扶貧工作中發揮著“業務全滲透、結果全記載、過程全監督、數據大服務”的重要功能。加強扶貧檔案管理工作,確保扶貧檔案的真實、完整、系統和安全管理,不僅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重要的查考、借鑒和憑證依據,而且也是指導后續精準扶貧工作、掌握扶貧資源動態管理和優化配置的重要保障。國家檔案局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精準扶貧檔案管理辦法》和《精準扶貧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表》,對精準扶貧檔案的收集、分類、整理、保管等都做了規范性要求。本期《問題探討》欄目對“精準扶貧檔案價值的實現路徑”“精準扶貧檔案的管理”“企業在邊疆地區扶貧檔案的管理”等問題都進行了有益的探討。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檔案人不僅是扶貧工作的“見證者”和“記錄者”,而且也是“參與者”。各級檔案部門派出了一批又一批駐村工作隊,他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工作熱情,查民情、訪民意、問民需,深入調研,在掌握了貧困村的基本情況、發展現狀、群眾愿望和扶貧規劃的基礎上,積極幫助貧困戶通過各種脫貧方式脫貧致富。同時,他們充分發揮檔案系統優勢,利用檔案專業知識,規范檔案資料,確保扶貧檔案電子文檔和文字資料齊全,完成“六個精準”標準卷和“一戶一檔”等扶貧檔案標準化建設任務。本期《特別報道》欄目,報道了河北省檔案館駐張家口沽源縣窯溝臺村和扇子溝村扶貧工作隊的先進事跡,他們只是千萬檔案人扶貧大軍中的一個代表。
檔案工作助力打贏扶貧脫貧攻堅戰,是服務黨和政府中心工作的一個具體體現。扶貧工作開展到哪里,檔案工作就服務、跟進、延伸到哪里。檔案工作始終與精準扶貧工作同步部署、同步實施、同步檢查、同步驗收。檔案部門緊緊圍繞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脫貧三大環節,努力在精準扶貧檔案信息開發利用上下功夫,不斷提高檔案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為了讓檔案留住扶貧路上的時代記憶,在全國第7個扶貧日到來之際,由河北省檔案館和河北省扶貧開發辦公室主辦的“燕趙答卷——河北省脫貧攻堅成果展”在河北博物院展出,該專題展運用大量扶貧檔案、扶貧工作場景、數據圖表、多媒體素材等,全景立體式展現扶貧歷程和一個個鮮活的扶貧故事……。本期《特別報道》欄目對此進行了詳細報道。
扶貧工作離不開檔案、檔案人、檔案工作。今年是扶貧攻堅工作收官之年,檔案部門需要及時做好扶貧檔案的收集、歸檔、整理、驗收、移交等工作。在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工作重要論述指引下,檔案將在如何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的總體穩定,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