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璽凡 劉華明 張文竹 陳菲菲

9月中旬,連日的雨水將懷化大地的氣溫驟然拉低,街上的行人紛紛裹緊外套;而在中方縣中方鎮長遠村12歲的佳佳(化名)家中,卻是暖意融融,堂屋里擺上一張破舊的四方桌,立起一塊小黑板,變成了佳佳與送教老師肖晶雪的臨時課堂。佳佳專心致志地跟著肖晶雪一句一句復述著古詩,每復述一句,肖晶雪便會夸獎和鼓勵,佳佳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是該縣殘障兒童在家接受義務教育的一個普通場景,也是懷化市近年來勠力同心,譜寫教育扶貧新篇章的真實縮影。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通過補齊短板弱項,精準破題,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扶貧攻堅主戰場的懷化繪就了一幅教育扶貧斬窮根的生動畫卷。
讓每級黨委政府都扛起教育責任
懷化市委、市政府把教育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基礎工程和優先任務,同時每一級黨委政府都要扛起責任。
2015年,懷化市被湖南省教育廳列為精準扶貧試點市。為把教育扶貧工作做細做實,抓出成效,懷化市成立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和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教育扶貧領導小組。
隨著《縣市區委書記、縣市區長脫貧攻堅軍令狀管理考核實施方案》應運而生,不僅充分發揮了縣市區黨委“一線指揮部”和縣市區委書記“一線總指揮”的作用,還把教育精準扶貧納入“互聯網+監督”范圍進行實時監督,形成了一級學一級、一級帶一級、一級抓一級的教育扶貧新氣象。
與此同時,《懷化市教育精準扶貧“643”計劃》《懷化市創建全省教育精準扶貧示范區“六個一”工程實施方案》《關于加快縣鄉村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助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若干意見》等系列文件接連出臺,壓實責任,傳導壓力,著手解決當前教育扶貧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推動懷化教育扶貧從“輸血”向“造血”轉變。
讓每分錢都發揮最大效用
今年5月20日,沅陵縣太安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太安幼兒園正式開園。美麗的校園、現代化的設施,優質的保育,把黨委政府深深的愛、教育系統濃濃的情,傳遞到每一位易地搬遷貧困戶的心中。
在硬件上加大投入,讓學生上好學,教師留得下,穩得住,有發展。近年來,懷化市以芙蓉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鄉鎮寄宿制學校、教師周轉房建設為抓手,全力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其中芙蓉學校有16所,目前已開學10所,計劃到明年全部開學,至少能解決7020名貧困學生就學問題。2019年新建(改擴建)鄉村小規模學校240所,鄉鎮寄宿制學校77所,教師周轉宿舍1213套。
“我們學校9個教師中有3個是年輕的特崗教師,很受孩子們歡迎?!柄Q城區犁頭園小學校長李述和說。2012年,該區農村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比例僅為3成,如今這一比例已超8成。近年來,鶴城區投入8500余萬元,實施了農村學校改造工程、農村教師周轉房建設工程和農村校車保障工程,共新建(改擴建)鄉鎮學校、村?。ń虒W點)34個,確保每一所學校均有多媒體教室、圖書室、計算機室、運動場、食堂、教師周轉房。
為解決教學點教師進得來、留得住問題,2014年懷化市啟動農村教學點教師定向培養三年行動計劃,由市縣兩級從本鄉本土優秀初中畢業生中公費定向委托培養1200名教師,開啟了“鄉來點去”的公費師范生培養模式;次年,出臺《懷化市實施(湖南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實施辦法>細則》,5年來為農村學校培養3000多名年輕教師。
“政府在待遇和情感上都加大了對我們鄉村教師的傾斜,讓我覺得扎根農村更有尊嚴和成就感了?!毙禄味弊遄灾慰h洞坪學校教師吳希輝說道。
讓每個貧困生都享有精準資助
懷化市共有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13.2萬人,為確保學生資助“準”,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懷化建立以國家資助為主,地方資助和社會資助為補充的學生資助體系,實現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蓋。
對個別特困家庭學生,還通過校內資助,確保每個貧困家庭孩子能夠安心上學。僅2019年,全市發放(含減免)各類國家資助4.09億元,惠及貧困學生148.84萬人次。
同時,引導社會各界大力進行愛心扶持,各類慈善資金源源不斷匯入懷化,澤被廣大農村學校和貧困學生。“支教奶奶”周秀芳6年多來將寧波、杭州、上海等地數萬市民的愛心“搬”到溆浦山區,捐建希望小學29所,結對幫扶近400名貧困生,累計捐款捐物近3000萬元。
通過以縣市區為主、縣鄉村三級聯動、多部門配合協作的控輟保學工作機制,3年來,全市累計勸返輟學學生近千人,為524名未建立學籍的殘疾學生重新建立了學籍,義務教育輟學率顯著降低,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孩子實現零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