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璽凡 凌銘 吳宴林
“朱老師,我們村養的200多只道州灰鵝全都出欄了,村民們賣鵝刨去成本凈賺了2萬元。”9月20日,道縣午田村村支書朱前開向永帥1工貿學校畜牧專業高級講師朱萬江報喜,言語中難掩激動之情。
在參加完去年5月永州工貿學校組織的全市村級黨組織書記培訓示范班后,朱前開不僅收獲了帶領村民脫貧致富道路上的良師益友,更牢牢樹立起成為領頭雁的信心。
不懂村情,上任初即遭信任危機
“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需要領頭雁。”該校校長尹存成道出了舉辦村支書培訓示范班的初衷。從2017年開班起,通過“黨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創新培訓模式,培訓班在4年內吸引到了全市3136位村支書前來取經,期期“爆滿”。
9月24日,記者走進道縣七里崗村修繕一新的村委會兩層小樓,在會議室里見到了正在為村民答疑的村支書劉文華,今年38歲的他敢想肯干,于2018年帶領這個省級貧困村實現整村脫貧,讓村貌徹底煥顏。
在得知永州工貿學校將舉辦全市村級黨組織書記培訓示范班的消息后,劉文華第一時間就報了名。“學識不夠,努力來湊。”他告訴自己,來了就得扛起全村致富的重任,認真領會哪怕一項技能都是收獲。
通過現代養殖、種植技術等課程的學習,劉文華感覺如獲至寶,結束培訓后,他將砂糖橘、臍橙、再生稻、油茶等經濟作物引進七里崗村,并主動帶頭承包魚塘、荒地,看到村支書以“炎帝嘗百草”的精神為村里帶來好項目,村民們紛紛響應加入。
2019年,劉文華組織村兩委召開現場會議,將村里的2000畝荒山通過土地流轉,歸為村集體所有,再流轉承包給5個合作社,村民以土地人股,同時加入合作社工作,年收入較過去翻了幾番。
學成歸來。“軟弱渙散村”扮靚煥新
將村里的資源變成資產,再變成資金厚實了全村老百姓的腰包,從培訓示范班學成歸來振興鄉村的村支書遠不止劉文華一人。通過培訓,47歲的程青龍帶領道縣水源頭村從一個“軟弱渙散村”變成了永州市“美麗鄉村示范村”。
“入學的第一堂課就是黨建公共課,上課的老師都是省、市級優秀的黨建專家。”上任前從事本地建材生意的程青龍,深知自己在黨性修養、黨建工作能力上均存在弱勢,“唯有‘惡補,才能改變村里民調滿意度低、村干部不作為的現狀。”
5天培訓結束,程青龍在聽課記錄本上堅定地寫下了這樣一段話:黨建引領,產業先行!
回村后,程青龍立即為全村黨員定崗定責,黨員產業用地率先流轉、黨員“空心房”帶頭拆除、整治全村環境衛生黨員義務參加……目前全村已拆空心房面積32000平方米,復耕復綠15000平方米,新建廣場5個。
2018年,程青龍還帶領村兩委建成了200畝黑木耳種植基地,基地采用“支部+貧困戶”的模式,目前每畝黑木耳純收入超5000元,直接帶動了38戶貧困戶脫貧,成為道縣扶貧示范項目。
再不是舊模樣。如今的水源頭村,“田里結稻子,地里長耳子,山上結茶子,袋里是票子。”程青龍的臉上綻開了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