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新平
再過幾天就是中秋節了,在國人心目中,中秋節與吃月餅是聯系在一起的,好像沒吃月餅就沒過中秋節,就沒團圓一樣。
俗話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在炎陵,即使是物質匱乏的年代.家家戶戶也一定會提前備好月餅過中秋節。那時的月餅才塊把錢一斤,樣式也單調,不是糖心月餅就是花生仁月餅,沒有精美的包裝,用毛邊紙一包即可。那時吃上月餅即是代表了團圓.也是小孩、大人期望已久的口福。
中秋節,炎陵除了吃月餅、賞月,有的村莊還有賞桂花、飲桂花蜜酒等習俗。七八名親戚或三五位好友,于月下斟酌,共話今昔,時而舉杯邀月,時而淺吟低唱……此時蘇東坡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總是被人們反復吟詠,因為優美的語言道出了天下人對家庭團圓的期盼和對無法團圓的遺憾……
在炎陵過中秋節,還有女婿給岳父母家送月餅、肉、時令鮮果的習俗,俗稱“送節”。特別是談婚基本確定了關系的未來女婿,一定要去給未來的岳父母大人送節。送什么東西,東西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必要的禮節不能少。
中秋節當天,炎陵還有放天燈的習俗。男女老少親手寫下飽含思念與祝福的l心愿字條貼在天燈框架上.放飛天燈,讓遙遠的親人好友能在他鄉感知這一串串長長的思念。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現在經濟物質發達了,月餅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交通也發達了,一般一天之內就可以到家,通訊更是發達了,相隔千里也可以用微信視頻了。由于國家有中秋節法定假期,越來越多的人逐漸重視這一傳統佳節了。月是故鄉圓,水是故鄉甜,人是故鄉親,山是故鄉綠,情是故鄉濃,再好的月餅、每天的微視怎能替代家人團聚的那份天倫之樂呢?
在外拼搏奮斗的游子,你有空回家嗎?對于父母來說,一頓粗茶淡飯,一次面對面認真的聆聽,一段午后溫暖的陪伴,足矣。請你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家吧。團圓是最好的中秋,團圓是給父母妻兒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