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翼帆

16世紀晚期,郁金香從土耳其引入西歐,由于這種花外形好看又特別稀少,歐洲的貴族把擁有它視為財富與榮耀的象征,這個時候投機商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大量囤積郁金香球莖,推動郁金香的價格不斷升高。
慢慢地,歐洲民眾也看到了此中的獲利機會,開始像投機商一樣狂熱地炒郁金香,都想從不斷上漲的價格中得利。但到了1637年2月,郁金香市場突然崩潰。
接下來的6個星期內,郁金香的價格平均下跌了90%,產生了人類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金融泡沫。
這是歷史上有名的郁金香事件。由此可見,非理性投資行為產生的后果是極為嚴重的。
《管清友的股票投資課——做趨勢的朋友》里就提到了這個故事。在其書封上,赫然寫著“穿越牛熊,從股市中賺錢”,顯然這是一本投資理財類的書。與其說書里在講如何才能成為股王,不如說它是在告訴我們“如何規避風險”。畢竟,識別風險和規避風險已經成為每一位社會人的必修課。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快速了解一個行業,本身就是件不太可能完成的事。每個成功人士精準把握市場脈搏的背后,大多都飽含了他在這個行業深耕多年的辛酸,從而才有了一些對市場的基本判斷。
不過,如果我們只是想摸清楚最基本的情況,可以從幾個關鍵問題著手,比如:行業存在的價值,行業從源頭到終點的環節,行業的終端產品售價都由誰分享,每個環節憑借什么關鍵因素,創造了什么價值獲得他所應得的利益,誰掌握產業鏈的定價權,這個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如何,等等。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了解這個行業的行業運轉模式。
這樣你就能更快識別“雷股”公司的真實面目。公司層面,是財務造假,還是財務指標不健康,抑或是公司治理層面出現了問題。公司治理層面要關注公司、高管和大股東的行為。要知道,識別風險才是有效止損的第一步。
這里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很多人認為,了解一個行業,就是要找到最全面、最準確的信息,然后在一堆的信息網站中尋找,這樣很容易被互聯網的海量信息所吞沒,然后更加茫然不知所措,甚至是關注點早已發生了偏差。這就要求,我們在通過互聯網手機了解行業的同時,還要注意一手資料的收集,以及向業內專家求助。
在管清友看來,市場是一個客觀的存在,不管它漲還是跌,你必須要敬畏它,因為市場永遠是對的。我們的股市是有問題,但在這一個喜怒無常的龐然大物面前,個人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我們既沒有能力去判斷它的對錯,更不可能憑一己之力去改變結果。要想穿越牛市和熊市,從市場中賺錢,我們真正要做,或者唯一要做的,就是了解市場、適應市場、尊重市場。投資不是你改變市場,而是你向市場學習、讓市場改變你的過程。
這個認知,早前雷軍說得更淺顯易懂:“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但后來馬云又說:“風口過去,摔死的都是豬。”
所以,做趨勢的朋友,并不是倡導盲目跟風。做趨勢的朋友,更多的是強調要看懂行情,審慎決策。而跟風者,更像是 “提線木偶”,喪失自我決策意識,盲目入局,最終的結果也只能等待被割韭菜。這種不理性的行為,我們稱之為羊群效應。除此之外,還要防止“踩雷”過度自信、賭徒謬論、損失厭惡、忽視風險等不理性的行為。我們即使做不了股神,也不要被隨隨便便割了韭菜。